家传丁香脾积丸

Posted 青皮

篇首语: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家传丁香脾积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家传丁香脾积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

家传丁香脾积丸的基本资料

家传丁香脾积丸(《育婴秘诀》卷三)

处方丁香1钱,木香1钱,良姜(清油炒)1钱,青皮2钱,皂角(烧存性)2钱,槟榔2钱,三棱(煨)3钱,莪术(煨)3钱,巴豆49粒(去壳膜油,另研如泥)。

制法上前8味为细末,入巴豆泥,研令匀,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冷积腹痛,及伤食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5丸,原物汤送下。

家传丁香脾积丸相关中药材

1、青皮

别名青橘皮,青柑皮,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

来源为芸香利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未成热的果皮或幼果。一般在春末夏初时采收,但亦有延长至秋季采摘者。个大者用刀将皮剖成四片至蒂部为止,除净内瓤,晒干,称“四花青皮”;中等大者称“个青皮”,最小者习称“青皮子”,晒干即得。

性状①四花青皮(《医林集要》)形状不一,裂片多数为长椭圆形,边缘多向内卷曲,皮薄。外皮黑绿色或青绿色,有皱纹。内面黄白色,有脉络纹。断面边缘有油点。气清香,味苦辛。以皮黑绿色、内面白色、油性足者为佳。②个青皮 又名:均青皮。呈不规则的圆球形,直径2~2.5厘米,小于1厘米的称“青皮子”。表面深灰色或黑绿色,有细皱纹及小瘤状突起.基部有果柄痕,指划之可见油迹。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皮厚1.5~3毫米,淡黄色或黄白色,外层显油点,内有果瓤。气清香,味苦辛。以坚实、个整齐、皮厚、香气浓者为佳。以上均主产于福建、浙江、四川。此外,江西、云南、湖南等地亦产。青皮药材,除用橘类的未成熟果实外,其同属植物甜橙(广东、广西、贵州、福建、陕西、云南)、香橼(浙江、福建)以及茶枝柑(广东、广西)等柑类的未成热果实亦有作青皮使用者。植物形态参见“甜橙”、“香橼”、“柑”等条。

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2、槟榔

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仁频,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槟榔玉,榔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主产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多。

性状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①《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②《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③《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④《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⑦《医学启原》:“治后重”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⑿《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3、莪术

别名蓝心姜,黑心姜,姜七,蓬莪茂,蓬药,蓬莪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文术,温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

来源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aerugionosa Roxb.的根茎。秋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性状根茎圆锥形,上端较尖,下端钝圆,长2~6cm,直径2~3cm。表面淡黄色,稍皱缩,有明显的环节,节上有鳞片样叶柄残基,并有圆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黄绿色,内皮层环圆形,中柱占大部分。气微香,味苦辣。干燥的根茎,呈卵圆形或纺锤形,质坚实而重,极难折断,破开面灰褐色至黄绿色,角质状,有光泽,并有一黄白色环及白色的筋脉小点。稍有香气,鼓掌微苦而辛。以个均匀、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1)行气止痛,破血消积:用于气滞血瘀之经闭、胸胁痛、腹痛及症瘕肿块等。常配三棱。(2)消食化积:用于饮食积滞之胃腹胀痛,常配焦麦芽、焦槟榔。

4、丁香

别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母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性状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5、木香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6、巴豆

别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巴菽,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猛子树。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

性状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厦米,直径约6~9毫米,厚约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种阜在种脐的-端,为一细小突起,易脱落。合点在另一端,合点与种阜间有种脊,为一略隆起的纵棱线。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中央有菲薄的子叶2枚。胚根细小,朝向种阜的一端。气无,味微涩,而后有持久辛辣感。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佳。此外,广东、福建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备注本植物的根(巴豆树根)、叶(巴豆叶)、种皮(巴豆壳)以及种仁之脂肪油(巴豆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7、三棱

别名萆根,京三棱,红蒲根,光三棱,黑三棱。

来源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或小黑三棱、细叶黑三棱的块茎。秋、冬二季均可采收,挖取块茎后,去掉茎叶及须根,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河南、山东、讧西。辽宁、安徽、浙江、四川、湖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块茎呈圆锥形:扁卵圆形,上圆下尖,长2.5~5厘米,直径1.5~3.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细腻或粗糙不平,有刀削痕迹,并有密集的点状须根痕,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两侧面有突起,凹凸不平。质坚实,极难折断。切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灰白色,向内色较深,中间有多数不明显的维管束小点。气微弱,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以个匀、体重、质坚实、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②《开宝本草》:“主老癖症瘕结块”③《医学启源》:“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气”④王好古:“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

备注此外,尚有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块茎,在东北及内蒙古、陕西、新疆、江苏等地亦作三棱使用,商品习称“黑三棱”(《开宝本草》记载的黑三棱即此),或称“带皮三棱”。荆三棱为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根茎横走,先端具球状块茎。茎锐三棱形。叶扁平,线形,长20~30厘米,宽5~10毫米,基部呈鞘状抱茎。长侧枝聚伞花序有3~8辐射枝;每辐射枝有1~3(~4)小穗;小穗长圆形,长1~2厘米,宽6~8(~10)毫米;鳞片膜质,长约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先端有芒,芒长2~3毫米;刚毛6;雄蕊3,雌蕊1,柱头3。小坚果三棱形。药材呈近圆球形或倒圆锥形,长约3~4厘米,直径约2~3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红棕色,有皱纹,须根痕较少;去皮者外形与上述品种相似;质轻而坚,横切面平坦,黄色,有散在的维管束;气微,味淡。

8、木香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家传养脾消积丸

家传养脾消积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家传养脾消积丸的基本资料家传养脾消积丸(《幼科发挥》卷一)处方白术30克陈皮30克苍术厚朴(姜汁炒)枳壳(麸炒)半夏曲青皮神曲麦芽山楂各15克炙甘草9克制法

丁香脾积圆

丁香脾积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丁香脾积圆的基本资料丁香脾积圆(《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丁香、木香,各半两;皂荚三大枚(烧存性),青橘皮(洗)一两,莪茂三两,三棱二两,高良姜二

挨积丸

挨积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5味。挨积丸的基本资料挨积丸(《局方》卷十(宝庆新增方))处方京三棱(炮)3两,丁香皮(不见火)3两,丁香(不见火)1两,青皮(去白)1两,干姜(炮)2钱半,

下积丸

下积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下积丸的基本资料下积丸(《直指小儿方》)处方丁香缩砂仁各12个使君子5个(焙)乌梅肉(焙)川巴豆肉各3个(不去油)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和匀,烂饭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

二香化积丸

二香化积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二香化积丸的基本资料二香化积丸(《袖珍》卷三)处方大乌梅8个(去核,炒),巴豆16个(微去油),胡椒(大者)15粒,陈皮半两,青皮半两,缩砂仁半两,丁香1钱。制法

含有丁香树皮的处方(三)

处方1、挨积丸处方京三棱(炮)90克丁香皮(不见火)90克丁香(不见火)青皮(去白)各30克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研)各7.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和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温中

丁香饼子丸

丁香饼子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丁香饼子丸的基本资料丁香饼子丸(方出《幼幼新书》卷十引《刘氏家传》,名见《普济方》卷三七二)处方丁香50粒,藿香1分,木香1钱,韶粉1钱,附子(炮)1钱。功能主治

化脾积二圣丸

化脾积二圣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化脾积二圣丸的基本资料化脾积二圣丸(《普济方》卷三八○引《德生堂方》)处方雷丸1两,神曲(炒)1两,麦蘖(炒)1两,陈皮1两,青皮1两,茯苓1两,苦葶苈1两,

五积丸

五积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8味。五积丸的基本资料五积丸(现代标准)名称五积丸拼音WujiWan成份茯苓当归白芍桔梗苍术白芷厚朴陈皮枳壳麻黄法半夏桂枝甘草川芎干姜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味微甜而苦、

大五积丸

大五积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3味。大五积丸的基本资料大五积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一)别名化积丸。处方硇砂1两,芫花1两,干漆(炒出烟)1两,巴豆半两(去皮心膜,研,出油),猪牙皂荚3分,乌头(炮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