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粥

Posted 黄芪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芪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芪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6味。

黄芪粥的基本资料

黄芪粥(《岳美中医案集》)

处方生黄芪30克 生苡仁30克 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 金橘饼2枚 糯米30克

制法先将黄芪放入小锅内,加水600克,煮20分钟捞出渣;再加入生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熟成粥。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

用法用量以上为1日量,分2次温热服用,每次服后嚼食金橘饼1枚。

注意小儿急性肾炎不宜选用。

黄芪粥古籍论述

黄芪粥《食物疗法》

【原料】黄芪30克,粳米100克,红糖40克,陈皮5克。【制作】黄芪切成片,洗净用纱布包好,置锅中加水200毫升熬10分钟,取药汁。如前法再熬一次,收取药液待用。锅中放清水约800毫升,投入淘净的粳米,中火上烧开,改用小火煮至米烂汤稠,表面浮起粥油时放入洗净的陈皮、红糖,再煮5分钟即可。【作用】补益中气,利水消肿。适宜于慢性肾炎、老年性浮肿等。

黄芪粥《保健药膳》

主要原料:制黄芪30克,粳米100克。制作方法:黄芪切片,加10倍量水煎30分钟,滤过取汁,再加同量水蒸一次,取汁去渣。粳米洗净,加黄芪汁及适量水煮粥。效用说明:补中益气、健脾。适宜于脾肺气虚、神倦乏力、食少便溏、气短懒言、自汗等症。

黄芪粥相关中药材

1、赤小豆

别名赤豆,红小豆,小豆,赤豆,红豆,猪肝赤,杜赤豆,小红绿豆,虱牳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茅柴赤,米赤豆,亦豆,虱拇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①赤小豆: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气微,嚼之有豆腥味。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②赤豆:又名饭赤豆。干燥种子,呈矩圆形,两端圆钝或平截,长5~8毫米,直径约4~6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侧缘上端,白色,不显着突出,亦不凹陷;其他性状与亦小豆相似。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赤豆所代替。

功能主治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②《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③《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④《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⑤《蜀本草》:“病酒热,饮汁”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⑦《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⑧《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⑨《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2、鸡内金

别名鸡肶胵里黄皮,鸡肶胵,鸡盹内黄皮,鸡盹皮,鸡黄皮,鸡食皮,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鸡毗胫里黄皮,鸡肫内黄皮,鸡肫皮,鸡嗉子。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膜。将鸡杀死后,取出砂囊,剖开,趁热剥取内膜,洗净晒干。(如剖开后先入水洗,则内膜不易剥离,多致撕裂。)

性状为不规则的长椭圆形的片状物,有明显的波浪式皱纹,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表面金黄色、黄褐色或黄绿色,老鸡的鸡内金则微黑。质薄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气微腥,味淡微苦。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

功能主治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①《本经》:“主泄利”②《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③《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④《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⑤《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⑥《本草述》:“治消瘅”⑦《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⑧《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癣癥瘕,通经闭”⑩《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

3、糯米

别名稻米,江米,元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④《本草拾遗》:“主消渴”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4、橘饼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等的成熟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

功能主治宽中,下气,化痰,止嗽。治食滞,气膈,咳嗽,泻痢。①《经验广集》:“治黄疸臌胀,除隔,止消”②《食物宜忌》:“下气宽中,消痰运食”③《随息居饮食谱》:“和中开膈,温肺散寒。治嗽化痰,醒酒消食”

5、黄芪

别名绵黄芪,绵芪,绵黄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性状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6、金橘

别名金枣,牛奶橘,卢橘,山橘。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金弹等的果实。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化痰,醒酒。治胸闷郁结,伤酒口渴,食滞胃呆。①《纲目》:“下气快膈,止渴解酲,辟臭。皮尤佳”②《随息居饮食谱》:“醒脾,辟秽,化痰,消食”③《中国药植图鉴》:“治胸脘痞闷作痛,心悸亢进,食欲不佳,百日咳”

备注此外,同属植物金柑(韩彦直《橘录》)(又名圆金柑),叶较狭小;柑果圆形,果皮薄,瓤囊5~6瓣。亦同等入药。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肺气虚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肺气虚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补虚正气粥炙黄芪30~60克,人参3~5克(或党参15~30克),白糖少许,粳米100~150克。  先将黄芪、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

肺气虚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肺气虚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补虚正气粥炙黄芪30~60克,人参3~5克(或党参15~30克),白糖少许,粳米100~150克。  先将黄芪、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

豌豆粥

豌豆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味。豌豆粥的基本资料豌豆粥(《寿世青编》)处方豌豆50克制法以水煮熟豌豆。功能主治下乳。治产后乳少。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豌豆粥古籍论述豌豆粥《保健药膳

百合粥

百合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味。百合粥的基本资料百合粥(《医统》卷八十七)处方生百合1升,蜜1两。功能主治补肺止嗽。主用法用量用水煮熟,干投入将熟粥罐中,每碗用2合,空心食。百合粥(《

苍耳子粥

苍耳子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2味。苍耳子粥的基本资料苍耳子粥(《圣惠》卷九十七)别名苍耳粥。处方苍耳子半分,粳米半两。功能主治目暗耳鸣。老人痔常下血,身体壮热,不多食者。用法用量苍耳粥

炒面粥

炒面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炒面粥的基本资料炒面粥(《粥谱》)处方炒面15克粳米30克制法先煮粳米粥,入炒面,搅匀。功能主治温中止痢。用于寒湿下痢腹部冷痛,兼强气力,补五脏。用法用量空腹食用。炒

菠菜粥

菠菜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菠菜粥的基本资料菠菜粥古籍论述菠菜粥《保健药膳》主要原料:新鲜菠菜100克,粳米100克。制作方法:先将菠菜洗净,放滚水中烫半熟,取出切碎。粳米成粥后,将菠菜放入,拌匀

甘松粥

甘松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甘松粥的基本资料甘松粥(《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处方甘松5g,粳米30-60g。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补脾健胃。主气闷胸痛,腔腹胀痛,食欲不振,胃寒呕吐。用法用量先煎

茯苓粥

茯苓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5味。茯苓粥的基本资料茯苓粥(《圣济总录》卷一九○)别名白茯苓粥。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取末)半两,粳米2合。制法上药,以米淘净煮粥,米熟即下茯苓末。功能主治健

防风粥

防风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防风粥的基本资料防风粥(《药粥疗法》)处方防风10~15g,葱白2茎,粳米30~60g。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主感冒风寒,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疼身痛,风寒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