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油膏
Posted 黄连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连油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连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黄连油膏的基本资料
黄连油膏(《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处方黄连25g,蓖麻油75g。
功能主治急性湿疹。
用法用量混合。外用。
黄连油膏相关中药材
1、蓖麻油来源系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所榨取的脂肪油。
性状为淡黄色或近于无色澄明的粘稠液体,气微,味淡带辛。
功能主治治大便燥结,疮疥,烧伤。①《唐本草》:“主风虚寒热,身体疮痒淫肿”②《本萆蒙筌》:“敷疥癞疮痍”③陈念祖:“能轻泻”
2、黄连别名王连,灾连,王连,支连,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以立冬后(11月)采收为宜。掘出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烘干,撞去粗皮。
性状黄连商品,因原植物与产地的不同,大致可分如下几种:①味连,又名:川连(《本草蒙筌》),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为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多分枝,常3~6枝成束,稍弯曲,形如鸡爪,长约3~7厘米,单枝直径3~8毫米。外表黄褐色,栓皮剥落处呈红棕色;分枝上有间断横纹,结节膨大,形如连珠,着生多数坚硬的细须根及须根痕,有的表面无横纹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枝”或“过桥杆”;上部多有褐色鳞片残留,顶端有未去净的残茎或叶柄。质坚实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有裂隙,中央髓部红黄色,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嚼之唾液可染为红黄色。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均属栽培品,主产四川、湖北。陕西(平利)亦产。②雅连(《本草从新》),又名: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为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多为单枝,少有分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呈蚕状,长约4~8厘米,直径约3~9毫米。外表褐色或黄棕色,间断横纹多,结节明显,有多数须根残痕、叶柄残基及鳞片,“过桥枝”较味连为少。质坚实,断面不齐,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黄色,射线明显,髓部时有空心。无臭,味极苦。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均属栽培品,主产四川(峨嵋、洪雅)。③野黄连,又名:凤尾连。为植物峨嵋野连的干燥根茎。外形与雅连相近,惟顶端多留有长6~10厘米的叶柄,作为野生的标记;根茎多单枝或有2分枝,略弯曲,长约5~6厘米,直径4~6毫米,外表呈黑褐色,结节紧密成连珠状,无“过桥枝”;残留的鳞片较多,须根较硬。断面木部鲜黄色。均属野生。主产四川(峨嵋、洪雅、峨边),产量极小,但一般认为品质最优。④云连(《本草从新》)主要为植物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较细小,多弯曲,拘挛,多为单枝,形如蝎尾。长约1.5~8厘米,直径约2~4毫米。外皮黄绿色或灰黄色。其余特征与以上品种大致相同。栽培或野生。主产云南(德钦、维西、腾冲、碧江)。
功能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备注此外,尚有短萼黄连(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少有栽培),五裂黄连(分布云南东南部),亦同供药用。此外,植物短萼黄连的根,商品多称为“土黄连”或“土川连”,各地有少量生产;植物五裂黄连的根,在云南亦作“云连”使用。黄连加工过程的剩余部分-黄连须(须根)、剪口连(叶柄基部)、千子连(全部叶柄)、黄连叶(叶片)、黄连渣(撞笼中撞下的渣子)在少数地区亦代黄连使用。
3、麻油别名胡麻油,乌麻油,脂麻油,香油,生油,清油。
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榨取之脂肪油。
功能主治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治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①《别录》:“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②《千金·食治》:“去头面游风”③孟诜:“杀五黄,下三焦热毒气,通大小肠,治蛔心痛,敷一切恶疮疥癣,杀一切虫。取一合,和鸡子两颗,芒硝一两,搅服,少时即泻下热毒”④《本草拾遗》:“主天行热,肠秘内结热,服一合,下利为度”⑤《日华子本草》:“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⑥《纲目》:“解热毒,食毒、虫毒”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地榆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地榆油膏的基本资料地榆油膏(《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处方地榆粉31g,冰片2g,麻油60ml。功能主治胎火丹毒。用法用量调膏。外用。地榆油膏相关中药材1、冰片别名合成
单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单油膏的基本资料单油膏(《外科正宗》卷三)处方麻油2斤。制法熬至点水成珠,续下杭粉13两,搅匀成膏。倾入水内,片时取起。功能主治杨梅结毒。用法用量摊用。单油膏相关中药
黄丹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黄丹油膏的基本资料黄丹油膏(《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处方松香6克黄丹6克硫黄6克黄柏6克铅粉1克制法共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湿疹。用法用量麻油调,外敷。黄丹油膏相关中药
黑豆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黑豆油膏的基本资料黑豆油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处方5%黑豆油,15%氧化锌。功能主治止痒,使角质还原。主用法用量直接涂于皮损处。黑豆油膏相关中药材1、豆油来源为
百药煎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百药煎油膏的基本资料百药煎油膏(《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处方百药煎15g,白矾6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湿疹。用法用量油调外搽。百药煎油膏相关中药材1、百药煎
巴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巴油膏的基本资料巴油膏(《简明医彀》卷八)处方巴豆(去壳,炒焦,研如膏),香油少许。功能主治解一切疮毒,腐化瘀肉,推陈致新,亦可收敛。主用法用量共研匀。点些少于肿处。
巴豆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巴豆油膏的基本资料巴豆油膏(《外科方外奇方》卷二)处方巴豆3两。制法用麻油煎片时,勿令枯,再用棉料纸滚尽外面油,以擂盆打自然油,用夏布绞出,加入轻粉3分,搅匀,瓷瓶
肥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肥油膏的基本资料肥油膏(《金鉴》卷六十三)处方番木鳖6钱,当归5钱,藜芦5钱,黄柏3钱,苦参3钱,杏仁3钱,狼毒3钱,白附子3钱,鲤鱼胆2个。制法用香油10两,将前药
活络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活络油膏的基本资料活络油膏(《中医伤科学讲义》)处方红花没药白芷各60克当归240克白附子30克钩藤120克紫草栀子各60克黄药子30克甘草刘寄奴丹皮梅片各60克
丹油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丹油膏的基本资料丹油膏(《疡医大全》卷七)处方真麻仁1斤,桃枝4尺9寸,柳枝4尺9寸。制法浸7日,入锅内熬至滴水成珠,滤去滓,兑入飞过血丹8两,收成膏。功能主治一切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