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中丸

Posted 吴茱萸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缓中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缓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缓中丸的基本资料

缓中丸(《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神曲(炒黄)半两,诃子皮(炒)半两,吴茱萸(拣净,炒黑色)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伤乳食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缓中丸相关中药材

1、吴茱萸

别名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吴萸,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左力。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8~10月,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摘下晒干,除去杂质。如遇阴雨,用微火炕干。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石虎及毛脉吴茱萸等的未成熟果实,亦同等使用。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长扛流域及华南一带和陕西等地。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五棱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高约1.5~3毫米。表面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及鬃眼(油室);顶平,中间有凹窝及5条裂缝,有时在裂缝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圆形,长3毫米,棕绿色,密布毛茸。横切面,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2枚。种子富油性,质坚易碎。香气浓烈,味苦微辛辣。以色绿、饱满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备注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下气、开郁。近年来临床实际上践,亦用本品治蛲虫病。临床实践学认为吴茱萸有明显的止痛、止呕作用。

2、诃子

别名诃黎勒,诃黎,诃梨,随风子。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实。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生境分布多栽于路旁或村落附近。原产印度、缅甸等处。我国西藏、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形或近圆球形,长3.5厘米,径1.5~2厘米。表面黄绿色或灰棕色,微带光泽,有5条纵棱及多数纵皱纹,并有细密的横向纹理,基部有一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实,断面灰黄色,显沙性,陈久则呈灰棕色。内有黄白色坚硬的核,钝圆形。核壳厚,砸碎后,里有白色细小的种仁。气微,味酸涩。以黄棕色、有光泽,坚实者为佳。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下气。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①《南方草木状》:“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②《药性论》: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结气,止水道,黑髭发。③《唐本草》:“主冷气心腹胀满,下宿物”④《海药本草》:“主五膈气结,心腹虚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涩痛”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洗”⑥《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⑦《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备注其变种植物恒河诃子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植物的枝、叶、花序及子房均密被白色柔毛;花序及花较密集;果实较小,被毛。广西有栽培。以上植物的叶(诃子叶)、幼果(藏青果)、果核(诃子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3、神曲

别名六神曲,六曲。

来源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性状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土黄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有陈腐气,味苦。以陈久、无虫蛀者佳。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调中。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①《药性论》:“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②张元素:“养胃气。治亦白荆”③《汤液本草》:“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止”④《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闪挫腰痛者,煅过淬酒温服有效,妇人产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钱,日二”⑤《本草述》:“治伤暑,伤饮食,伤劳倦,疟气痞证,水肿胀满积聚,痰饮咳嗽,呕吐反胃,霍乱,蓄血,心痛,胃脘痛,胁痛,痹痿眩晕,身重,不能食,黄疸”⑥《本草再新》:“消瘰疬疽瘤”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党参理中丸

党参理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党参理中丸的基本资料理中丸(党参理中丸)(现代标准)名称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拼音LizhongWan成份党参75g白术(土炒)75g甘草(蜜炙)75g炮姜50g性

定中丸

定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1味。定中丸的基本资料定中丸(现代标准)名称定中丸拼音DingzhongWan成份广藿香、厚朴(姜制)、香薷、半夏(姜制)、白扁豆(炒)、白术(炒)、茯苓、紫苏叶等13味

大温中丸

大温中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6味。大温中丸的基本资料大温中丸(现代标准)名称大温中丸拼音DawenzhongWan成份茯苓、白术(炒)、香附(制)、厚朴(制)、苍术(炒)、陈皮、茯苓

黄芪建中丸

黄芪建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黄芪建中丸的基本资料黄芪建中丸(现代标准)名称黄芪建中丸拼音HuangqiJianzhongWan成份黄芪肉桂(去粗皮)白芍甘草(蜜炙)大枣(去核)蜂蜜(炼)功能

固中丸

固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固中丸的基本资料固中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三)处方苍术1两,肉豆蔻(煨)1两。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久泄。用法用量每服50丸。固中丸相关中药材1、

厚朴温中丸

厚朴温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厚朴温中丸的基本资料厚朴温中丸(现代标准)名称厚朴温中丸拼音HoupoWenzhongWan成份厚朴化橘红干姜草豆蔻茯苓甘草木香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水丸,气香,味

香砂和中丸

香砂和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3味。香砂和中丸的基本资料香砂和中丸(现代标准)名称香砂和中丸拼音XiangshaHezhongWan成份陈皮、厚朴(姜炙)、苍术(土炒)、青皮(醋炙)、山楂(焦)、

温中丸

温中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16味。温中丸的基本资料大温中丸(现代标准)名称大温中丸拼音DawenzhongWan成份茯苓、白术(炒)、香附(制)、厚朴(制)、苍术(炒)、陈皮、茯苓、白

白蔻调中丸

白蔻调中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白蔻调中丸的基本资料白蔻调中丸(现代标准)名称白蔻调中丸拼音BaikouTiaoZhongWan成份豆蔻、草豆蔻、党参、沉香、白术(麸炒)、甘草(蜜制)、乌药、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7味。附子理中丸的基本资料附子理中丸(浓缩丸)(现代标准)名称附子理中丸(浓缩丸)拼音FuziLizhongWan成份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