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皮散

Posted 枳壳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桦皮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桦皮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5味。

桦皮散的基本资料

桦皮散(《局方》卷八)

处方杏仁(去皮尖,用水1碗,于银铫于内熬,候水减一半以来,取出放令干)2两,荆芥穗2两,枳壳(去瓤,用炭火烧存性,取出于湿纸上令冷)4两,桦皮(烧成灰)4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药除杏仁外,余药为末,去将杏仁别研令极细,次用诸药末旋旋入研令匀。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搔之成疮;面上风刺,及妇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温酒调下,日3次。疮疥甚者,每日频服。

桦皮散(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四引《灵苑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真桦皮方寸匕。

功能主治乳痈初发、肿痛结硬欲成脓。

用法用量《圣济总录》本方用法:桦皮烧灰,酒服方寸匕。

桦皮散(《幼幼新书》卷十八引《庄氏家传》)

处方桦皮半两,头发半两,蛇蜕半两。

制法上锉细。净器内点火烧之,候烟尽,研细。

功能主治小儿斑疮入眼,及裹黑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煎黑豆汤,入酒3滴调下,1日5次。

桦皮散(《普济方》卷三四七引《海岱居士秘方》)

处方桦皮手掌大1方,皂龟子7个。

制法上烧成灰。

功能主治吹奶。

用法用量好酒空心调服。

桦皮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银铫子内熬.候水减一半以来.取出放令干)、荆芥穗,各二两;枳壳(去瓤.用炭火烧存性.取出于湿纸上令冷)、桦皮(烧成灰),各四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件药除杏仁外,馀药都捣,罗为末,却将杏仁别研令极细,次用诸药末旋旋入研令匀。

功能主治治肺脏风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搔之成疮,又治面上风刺,及妇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日进三服。疮疥甚者,每日频服。

桦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杏仁(去皮、尖,用水250毫升煎至125毫升,取出候冷)荆芥穗各60克 枳壳(去瓤,用炭火烧存性,取出,于湿纸上令冷)桦皮(烧灰称)各12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除杏仁外,余药并为末,却将杏仁别研令极细,次用诸药末旋旋入研令匀。

功能主治祛风润燥,杀虫解毒。治肺脏风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搔之成疮;又治面上风刺,及妇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温酒调下,日进三服。疮疥甚者,每日频服。

桦皮散古籍论述

桦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肺脏风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搔之成疮,又治面上风刺,及妇人粉刺 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银铫子内熬,候水减一半以来,取出放令干)荆芥穗( 草( 上件药除杏仁外,余药都捣,罗为末,却将杏仁别研令极细,次用诸药末旋旋入研令匀 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日进三服。疮疥甚者,每日频服。

桦皮散相关中药材

1、荆芥

别名假苏,鼠蓂,姜芥,假苏,姜苏,稳齿菜,四棱杆蒿,香荆荠,线荠。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江苏、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长45~90厘米,直径3~5毫米;表面淡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④《食疗本草》:“助脾胃。”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备注同属植物裂叶荆芥东北等地亦作荆芥使用。裂叶荆芥的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紫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

2、枳壳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性状①绿衣枳壳 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产福建、陕西等地。②酸橙枳壳 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③香圆枳壳 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④玳玳花枳壳 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商品枳壳,除上述四种外,尚有以甜橙(福建、贵州、云南),枸橼(云南)等的近成熟果实作枳壳使用。参见“甜橙”、“香橼”条。

功能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3、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4、杏仁

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核仁,甜梅。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晾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生境分布主产东北、华北各省。

性状干燥种子,呈心脏形略扁,长1~1.5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顶端渐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种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自基部向上端散出褐色条纹,表面有细微纵皱;尖端有不明显的珠孔,其下方侧面脊棱上,有一浅色棱线状的种脐,合点位于底端凹入部,自合点至种脐,有一颜色较深的纵线,是为种脊,种皮菲薄,内有乳白色肥润的子叶两片,富于油质,接合面中间,常有空隙,胚根位于其尖端,味苦,有特殊的杏仁味。以颗粒均匀、饱满肥厚、味苦、不发油者为佳。杏仁有甜、苦之分,栽培杏所产者甜的较多,野生的一般均为苦的。从原植物来看,西伯利亚杏、辽杏及野生山杏的杏仁为苦杏仁,而杏及山杏的栽培种的杏仁有些是苦杏仁,有些是甜杏仁。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以下两种同属植物的种子亦同等使用。其形态特点:①西伯利亚杏 叶片卵形或阔卵形,叶基部圆形或稍狭,边缘具细钝齿,背面脉腋常具有白色柔毛。花梗极短或缺如。核果球形,果肉薄,直径约2厘米,成熟时开裂。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②辽杏 大部分的特征与杏相同,但其叶基部很少呈心形,边缘有粗而深锐的重锯齿,花梗一般较萼筒为长,无毛。核边缘圆钝。分布东北。

5、蛇蜕

别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蛇皮,龙子皮,蛇退,蛇壳,龙退,龙衣,青龙衣,长虫皮,白龙衣,龙子衣,蛇蜕皮。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乌梢蛇、赤链蛇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全年皆可收集,但以3~4月间为最多。取得后抖去泥沙,晒干或晾干。

生境分布主产浙江、广西、四川、江苏、福建、安徽、陕西、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蜕皮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常压扁或稍皱缩,或有碎断。完整者长达1米以上。背侧银灰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的半透明鳞片。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片呈长方形,作覆瓦状排列。质轻柔,易破碎,抚之有滑润感。气微腥,味淡或微咸。以色白、皮细、条长、粗大、整齐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退翳,消肿,杀虫。治小儿惊痫,喉风口疮,木舌重舌,目翳内障,疔疮,痈肿,瘰疬,腮腺炎,痔漏,疥癣。①《本经》:“主小儿惊痫瘈疭,癫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②《别录》:“主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恶疮,呕咳,明目”③《药性论》:“治喉痹”④《日华子本草》:“止呕逆。治小儿惊悸客忤,催生,疬疡,白癜风”⑤《用药心法》:“去翳膜”⑥《纲目》:“祛风,杀虫。烧末服,治妇人吹奶,大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腭,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人疔肿,漏疮肿毒,煮汤洗诸恶虫伤”⑦《医林纂要》:“缓肝保心,去毒热,除风湿”⑧《分类草药性》:“治眼胀头风,煅研涂疮,汤火伤,收湿疮干水,治疮疾”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茯苓五皮散

茯苓五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茯苓五皮散的基本资料茯苓五皮散(《麻症集成》卷四)处方赤苓、猪苓、泽泻、腹皮、陈皮、桑皮、姜皮。功能主治水肿,脾虚泻痢。用法用量水煎服。茯苓五皮散相关中药材1、猪

大紫金皮散

大紫金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大紫金皮散的基本资料大紫金皮散(《得效》卷十八)别名大紫荆皮散。处方紫金藤皮1两,降真香1两,续断1两,补骨脂1两,无名异(烧红,酒淬7次)1两,琥珀(别研)1

芎皮散

芎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芎皮散的基本资料芎皮散(《外科大成》卷三)处方川芎60克青皮3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偷针眼破后,邪风内入,头面浮肿,目赤涩痛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煎细茶、菊花汤

椿皮散

椿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椿皮散的基本资料椿皮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三)处方臭椿木白皮(炙)2两,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鸡冠花(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槐鹅(炙)1两。制

樗皮散

樗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樗皮散的基本资料樗皮散(《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处方樗根白皮2两,槐角仁4两,枯白矾2两,甘草(炙)。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下血及血痢,下后不止。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

臭椿皮散

臭椿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臭椿皮散的基本资料臭椿皮散(《圣惠》卷六十)处方臭椿树白皮2两(微炙,锉),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鸡冠花1两(炙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

刺猬皮散

刺猬皮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刺猬皮散的基本资料刺猬皮散(方出《本草纲目》卷五十一引《寿域方》,名见《医林改错》卷下)处方猬皮(烧灰)。功能主治五色痢疾。有梦或无梦遗精,无问虚实。用法用量每服2钱

臭樗皮散

臭樗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臭樗皮散的基本资料臭樗皮散(《圣惠》卷六十)处方臭樗皮1两(微炙,锉),酸石榴皮1两,地榆1两(锉),黄连1两(去须),艾叶3分(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鲛鱼皮散

鲛鱼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7味。鲛鱼皮散的基本资料鲛鱼皮散(《外台》卷二十八引《集验方》)处方鲛鱼皮(鹊鱼班皮是)1分,犀角1分,麝香(研)1分,龙骨1分,丹砂(研)1分,雄黄(研)1分,蘘荷叶

赤龙皮散

赤龙皮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赤龙皮散的基本资料赤龙皮散(《圣惠》卷七十九)处方赤鲤鱼皮1两,乱发1两,棕榈皮1两(锉)。制法上药同于铫子内,用麻(艹黠)火匀炒,令烟尽候冷,入麝香半分,都研匀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