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桃仁汤
Posted 棕色
篇首语: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红花桃仁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花桃仁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0味。
红花桃仁汤的基本资料
红花桃仁汤(《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处方生地5分,当归5分,红花5分,防风5分,猪苓5分,苍术6分,泽泻8分,麻黄2分,黄柏1钱5分,木香2分。
功能主治补北方,泻中央。主痔漏如勾肠莲花、菱角翻花、珊瑚盘肠等痔,年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本方名红花桃仁汤;但方中无桃仁,疑脱。
红花桃仁汤(《兰室秘藏》卷下)处方黄柏1钱5分,生地黄1钱,泽泻8分,苍术6分,当归梢5分,汉防己5分,防风梢5分,猪苓5分,麻黄2分,红花半分,桃仁10个。
制法上锉,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补北方,泻中央。主痔漏经年。
用法用量《医学正传》有麻仁,无麻黄。
红花桃仁汤(《症因脉治》卷一)处方大黄、枳壳、厚朴、桃仁、红花、赤芍药、当归尾。
功能主治内伤死血停滞胁肋,胁肋作痛,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痛,或左右攻冲,或时痛时止,或常痛不休,脉两关芤涩。
红花桃仁汤(《症因脉治》卷一)处方红花、桃仁、当归尾、赤芍药、泽兰叶、楂肉、丹皮、山栀。
功能主治血分素热,又喜辛辣之物,伤其阴血,停积于中,而成内伤死血胃脘痛,日轻夜重,或唧唧作声,得寒则痛,得热暂缓,脉涩结。
红花桃仁汤(《伤寒大白》卷二)处方红花、桃仁、赤芍药、当归身。
功能主治行血活血。主蓄血。
用法用量加山楂、香附,以散凝结;加山栀,以散热结;加韭汁,以散寒结。
红花桃仁汤(《症因脉治》卷一)处方红花、桃仁、赤芍药、当归尾、秦艽、独活。
功能主治瘀血停滞,内伤腰痛,日轻夜重,痛定一处,不能转侧,尺脉芤涩。
红花桃仁汤(《症因脉治》卷二)处方红花 桃仁 当归尾 赤芍药 泽兰叶 楂肉 丹皮 红曲
功能主治治外感吐血,表邪已解,吐血色紫,上焦蓄血,血臌腹胀。
用法用量水煎服。
红花桃仁汤相关中药材
1、赤芍药别名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臭牡丹根。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生境分布主产内蒙占、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其中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所产的赤芍药,以芍药的根为主,部分为草芍药的根。西南一带所产的赤芍药,以川赤芍的根为主。上述商品中,以内蒙古多伦所产的质量最佳,特称为“多伦赤芍”。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木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功能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备注陕西、甘肃所产者,尚杂有变叶芍药的根,其形态大多呈纺锤状。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区亦有用美丽芍药及毛叶芍药的根者。四川商品并分刮皮赤芍和原皮赤芍两种,刮皮赤芍系除去外皮者,呈圆柱形,表面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顺向皱纹,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黄色射线。原皮赤芍系未去皮者,形状相似,但间有叉枝,外表粗皮棕红色或棕褐色。新疆所产者,除上述草芍药外,还用块根芍药,其块根作纺锤形。
2、防己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解离,载君行,石解。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木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异叶马兜铃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纵剖为2~4瓣,晒干。异叶马兜铃根则在春、秋采挖。
性状①粉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少弯曲,弯曲处有横沟而呈结节状的瘤块样,长10~15厘米,直径1~3厘米。未刮去栓皮者表面灰棕色,粗糙而多细皱,多数可见明显横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面灰白色,较平滑,可见深色的横沟纹。切开面浅棕白色,粉质,维管束浅棕色,呈弯曲的横曲纹或皱纹。横断面平坦,有明显的浅棕色,呈弯曲的横曲纹或皱纹。质重而坚脆,易折断。气无,味苦。以去净栓皮,干燥,粗细均匀,质重,粉性大,纤维少者为仕。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集散于汉口,故名汉防已。②广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体稍弯曲,弯曲处有深横沟,长8~15厘米,直径1.5~4.5厘米。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纵皱纹;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黄色的皮层;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面灰黄色,较光滑。切开面灰白色或浅棕黄色,缺乏粉质,可见纵向及横向或弯曲排列的维管束,顺着维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状剥下。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可见细而较密的放射状纹。气微香,味微苦而涩。以块大、粗细均匀、质重者为佳。产广东、广西等地。③木防己的干燥根呈圆柱形,屈曲不直。长约15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沟纹,可见横长的皮孔状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迹。质较坚硬,呈木质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无粉质,皮部极薄,木部几全部木化,可见放射状狭窄的导管群穿过。气无,味微苦。产于河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仅草药中使用,参见“黑皮青木香”条。④汉中防己为异叶马兜铃的根,呈圆柱形而弯曲。长8~15厘米,直径2~3厘米。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浅棕黄色,残留的栓皮呈灰褐色,较平坦。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皮部较厚,木部可见放射状的导管群,导管群在中央方向多联合成1束,向外方2歧或3歧分叉。气微香,味苦。产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
功能主治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①《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②《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③《药性沦》:“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④《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⑤《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⑥《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备注防己药材较为复杂,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两类。木防己药材包括广防己和汉中防已,有时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其中汉中防己,即《唐本草》所说“出汉中者”。此外,个别地区尚有以防己科植物青藤(参见“青风藤”条)、蝙蝠葛(参见“蝙蝠葛根”条)和马兜铃科植物淮通马兜铃(参见“淮通”条)、大叶马兜铃(参见“朱砂莲”条)等的根部作防己使用。
3、当归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一般须培育3年才可采收。秋末挖取根部,除净茎叶、泥土,放在通风处阴干几天,按大小分别扎成小把,用微火熏于令透即得。本品带油性,易霉败、虫蛀,必须贮存干燥处。逢霉雨季节,须用硫黄熏过或适当的烘透。
生境分布分布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甘肃、云南。此外,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可分为3部:根头部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称“归尾”。全长约10~25厘米,身长约3~10厘米。归头直径2~4厘米,支根直径0.3~1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褐色,全体具纵皱纹,支根部尤多,归头顶端圆平,有茎叶残基,常有不显着的环形皱纹,归身略呈圆柱形,身面凹凸不平,其下生有3~5条或更多的归尾,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状的须根痕迹。质多柔韧,断面黄白色,有裂隙,中层有浅棕色环纹,并有多数棕色油点。气清香浓厚,味甘微苦辛。以主根大、身长、支根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气味较弱及断面变红棕色者质次。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①《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②《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③《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⑤《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引作“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⑥李杲:“当归梢,主癥癖,破恶血,并产后恶血上冲,去诸疮疡肿结,治金疮恶血,温中润燥止痛”⑦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⑨《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⑩《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备注下列植物的根,在部分地区有时也作当归入药,但质量较差。①东当归的根,又名:延边当归、日本当归。根肥大柔软,分枝较多,呈马尾状。质脆,油性较少。产吉林延边。②粉绿当归的根,又名:野秦归、云南野当归。根圆锥形,长5~10厘米,根头部径约1~2厘米,外表棕色或黑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产云南。③欧当归,我国有栽培,曾试代当归入药。
4、红花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晒干、阴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5、防风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铜芸,茴芸,茴草,闾根,百蜚。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春、秋均可采挖,将根挖出后,除去茎叶及泥土,先晒至八成干,捆把后,再晒至足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稍弯曲,长20~30厘米,根头部直径约1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根头部有密集的细环节,节上有棕色粗毛,顶端有茎的残痕;根部外皮皱缩而粗糙,有不整齐的纵皱及细横纹,除散生污黄色的横长皮孔外,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也随处可见。质松而软,易折断,断而不平坦,木部淡黄色,皮部黄棕色有裂隙,射线呈放射状。气微香,味微甘。以条粗壮、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佳。外皮粗糙、有毛头,带硬苗者质次。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此外,辽防风药材宁、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亦产。以黑龙江产量最大。在商品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所产的称"关防风"或"东防风",品质最佳;内蒙古(西部)、河北(承德、张家口)所产的"口防风"和山西所产的"西防风"品质次于关防风;河北(保定、唐山)及山东所产的称"山防风",又称"黄防风"、"青防风",品质亦较次。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细胞。皮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备注除上述正品防风外,尚有以下几种,均为地区习惯用药。①川防风为同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详"川防风"条。②竹叶防风 为同科植物竹叶防风的根,详"竹叶防风"条。③云防风 为同科植物松叶防风的根,产云南、四川。植物高30~100厘米,茎有细条纹。叶为2回或3回成三数分裂,裂片狭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部以上茎生叶有叶鞘。伞形花序,花序柄延长,坚硬;无总苞或仅有叶状总苞1片;伞辐6~8,长短不一;小总苞片约10片;萼缺;花冠黄色。果卵形。④新疆防风 为同科植物细叶防风的根。产新疆。植物高1~2米。基生叶多数,3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茎生叶较小。伞形花序,伞辐少数,不等长,被短柔毛;总苞有5~10片披针形苞片,背面被短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多数,集成头状,小总苞有6~7片小苞片;萼齿短,丝状;花瓣白色。果近圆柱形,密生柔毛。
6、枳壳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性状①绿衣枳壳 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产福建、陕西等地。②酸橙枳壳 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③香圆枳壳 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④玳玳花枳壳 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商品枳壳,除上述四种外,尚有以甜橙(福建、贵州、云南),枸橼(云南)等的近成熟果实作枳壳使用。参见“甜橙”、“香橼”条。
功能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7、猪苓别名豕零,猳猪屎,豕橐[音tuó],司马彪,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猪茯苓,野猪粪,豕零。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
生境分布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及东北等地。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
性状为干燥的不规则的长形块状或近圆形块状,大小粗细不等,长形的多弯曲或分枝如姜,长约10~25厘米,径约3~8厘米,圆块状的直径约3~7厘米。外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全体有瘤状突起及明显的皱纹。质坚而不实,轻如软木,断面细腻,白色或淡棕色,略呈颗粒状。气无,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褐色光亮、肉色粉白、体较重者为佳。
功能主治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①《本经》:“主痃疟,利水道”②《药性论》:“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③《珍珠囊》:“渗泄,止渴,又治淋肿”④《医学启源》:“大燥除湿。《主治秘要》云,去心懊憹”⑤《医学入门》:“治中暑消渴”⑥《纲目》:“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备注猪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猪苓菌的菌核,常寄生于枫树、柞树、桦树、椴树等的树干或根部。李时珍说“猪苓淡渗透.....利不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8、独活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草,胡王使者,独摇草,川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资丘独活。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毛当归、兴安白芷、紫茎独活、牛尾独活、软毛独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等的根及根茎。4~10月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茎及泥土,晒干。
性状①资丘独活 又名:巴东独活、肉独活。为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部粗短,圆锥形,长1.5~4.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棕色至灰棕色,具密集环状叶痕,有数条纵槽,并多不规则纵皱纹;顶部有凹陷的茎痕。根数个稀为单一,呈圆柱形,弯曲,长短不一,约至30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较粗糙,具深皱纹及横裂纹,有多数横长隆起的皮孔,长2~3毫米。质软韧,折断面带裂片性。切断面皮部淡灰棕色,有弯曲裂隙,射线暗棕色,油点细密,挤压时渗出黄色油滴,近形成层呈暗棕色环带;木质部带黄色。气香郁,味苦微甜,后辛。以根条粗肥,香气浓郁者为佳。主产湖北思施、资丘、巴东及四川巫山、巫溪等地,江西亦产。②香独活 又名:浙独活、绩独活。为植物毛当归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部膨大,呈圆锥状,表面灰棕色,具多数不规则纵皱纹。顶端残留茎基及叶鞘的痕迹。根数条呈类圆柱形,略弯曲,长约5~12厘米,直径约1.5~3厘米,多分歧。质轻而脆,易折断。切断面韧皮部和皮部灰白色,有裂隙,棕黄色油点散在;形成层棕色;木质部暗棕色,约占直径的1/2。气芳香,味微甜而辛辣。以根粗壮、质软、气香者为佳。主产浙江、安徽。③香大活 为植物兴安白芷的干燥根茎及根。呈长纺锤形,常分歧。根茎部表面密生横纹,顶端有茎痕或茎叶残基。根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木质部黄色。气特异而强烈,味辛苦。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④紫茎独活 为植物紫茎独活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短相,圆锥形,长约5厘米,直径达3.2厘米,表面棕黄色,有多数不规则纵皱,顶端残留茎基及叶鞘的痕迹,具环状横纹。根多条呈类圆柱形,稍弯曲,长5~14厘米,直径0.5~2厘米,具纵皱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韧皮部及皮部棕黄色,木质部黄白色。气芳香,味微甜而辛。以根粗、香浓者为佳。产河北。⑤牛尾独活 为植物牛尾独活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部略膨大,长2.5~5厘米,有密集的环状叶痕及环纹,较粗者并有纵沟纹;顶端常残留茎基和黄色叶鞘。根单一,少有分枝,长16~25厘米,直径约至1.3厘米;表面略租糙,有不规则皱缩沟纹;皮孔细小、稀疏,横长排列。质较坚硬,折断面不平坦,具粉性。根的切断面皮部类白色,多裂隙,有众多橙黄色油点;近形成层现棕色环;木质部淡黄白色,偏心性。气微香,味微甜。以粗壮、分枝少、气浓者为佳。主产四川。⑥山独活 为植物软毛独活的干燥根茎和根。根茎部近圆锥形,长1~3厘米,直径0.7~2厘米;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密集环纹及环状叶痕,较粗者具少数纵沟纹;顶端残留茎基及具光泽的棕黄色叶鞘。根多分枝,稍弯曲,长8~18厘米,直径至1.5厘米;表面淡灰棕色至黑棕色,略粗糙,具不规则皱缩沟纹;皮孔细小,稀疏,横长排列。质较坚韧,折断面不平坦,具粉性。根的切断面类白色,多裂隙,可见橙黄色油点;近形成层现淡棕色环;木质部淡黄色。气微香,味微苦。以粗壮、气香者为佳。主产四川、陕西等地。安徽、浙江也产。⑦九眼独活 为植物食用楤木的干燥根茎和根。根茎粗大,呈弯曲扭转不整齐的圆柱体,长约10~30厘米,直径3~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具有约6~9个比较大的圆形凹穴(茎痕),所以有九眼独活之名,凹穴径宽1.5~2.5厘米,深约1厘米,每一凹穴构成一结节,内有残留的茎基部。根茎的底部散生多数圆柱形的根,大小粗细不一,长约2~15厘米,粗0.4~1厘米,表面有显著的纵直皱纹。横切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组织疏松,有很多的裂隙和分泌腔,形成层不显著。质轻,坚脆。气微香,味淡。以独根、粗壮、有油性者为佳。主产四川。此外,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①《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痓,女子疝瘕”②《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③《药性论》:“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湿,苦头眩目运,非此不能除”⑤张元素:“散痈疽败血”⑥李杲:“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头项难伸”⑦王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⑧《滇南本草》:“表汗,治两胁、面寒疼痛”⑨《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歪斜,目赤肤痒”⑩《本草正》:“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⑾《现代实用中药》:“发汗,利尿,消浮肿”
备注此外,尚有短茎独活(产新疆)、白根独活(产四川、陕西,又称大活)、永宁独活(产陕西、四川,又名毛独活)、白亮独活(产四川、云南、西藏,又名白独活)以及浓紫龙眼独活(产西藏)、小叶龙眼独活(产四川、贵州、云南,又名九眼独活)等的根,在少数地区亦作独活使用。
9、桃仁别名桃核仁,桃核人。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6~7月果实成热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放阴凉干燥处,防虫蛀、走油。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云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平长卵形,长1~1.6厘米,宽0.8~1厘米,外表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先端尖,中间膨大,基部钝圆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数脉纹,脐点位于上部边缘上,深褐色,棱线状微突起。种皮菲薄,质脆;种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叶之结合面有空隙。气微弱,味微苦。以颗粒均匀、饱满、整齐、不破碎者为佳。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脉,止痛”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⑥《滇南本草》:“治血痰”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10、黄柏别名檗木,檗皮,黄檗,元柏,檗木。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3~6月间采收。选十年以上的黄柏,轮流剥取部分树皮。不能一次剥尽,以保持原树继续生长。剥去后,即自行生长新皮,未割部分可在下年采收。将剩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栓皮),至显黄色为度,不可伤及内皮,刷净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霉变色。
性状①东黄柏 又名:关柏、关黄柏。为植物黄柏的干燥树皮。呈稍弯曲的板片状,边缘不整齐,长宽不一,厚约2~4毫米。栓皮留存或已剥离,栓皮较厚,表面灰白色;栓皮剥离者,表面棕黄色,平坦或有抽皱及皮孔;内表面灰黄色。质较松,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稍带绿。气微,味苦。粉末遇水即带粘性,并使水染成黄色。以片张厚大、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此外,黑龙江、内蒙古亦产。以辽宁产量最大。②川黄柏(《得配本草》)为植物黄皮树及其变型变种的干燥树皮。呈稍弯曲的板片状,边缘不整齐,长宽不一,厚约3~5毫米,栓皮多已剥离。外表面深黄色,较平坦,有纵棱线及棕色皮孔;内表面灰黄色或黄色。质坚硬而轻,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呈片状分裂,鲜黄色。气微,味苦,嚼之有粘滑性,能使水染黄色。以片张厚大、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主产四川、贵州、湖北、云南。此外,湖南、甘肃、广西亦产。以四川、贵州产量最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⑩《纲目》:“敷小儿头疮”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备注黄皮树的变种秃叶黄皮树(分布湖北、四川、贵州、陕西)、峨嵋黄皮树(分布四川)、云南黄皮树(分布云南)、镰刀叶黄皮树(分布云南)等也同等入药。
11、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2、红曲别名赤曲,丹曲,红米,福曲,红大米,红槽,赤曲,红曲霉,紫红曲霉,红糟。
来源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
性状为不规则形的颗粒,状如碎米;外表棕红色,质脆,断面粉红色,微有酸气,味淡,以红透质酥,陈久为佳。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福建、广东。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①《饮膳正要》:“健脾,益气,温中”②《本草衍义补遗》:“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③《纲目》:“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④《本草备要》:“入营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损伤”⑤《医林纂要》:“解生冷物毒”
13、厚朴别名川朴,紫油厚朴,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立夏至夏至间剥取生长20年以上的植株的干皮或根皮(须先将外表粗皮刮去),阴干;再堆放于土坑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使之发汗,取出晒干,再蒸熟使变软,卷成筒状,阴干。细小的根皮,只须除净泥土,适当切断,阴干即可。
性状商品由于采皮的部位、加工及形状的不同,种类很多,主要有筒朴、靴角朴、根朴、枝朴四类。①筒朴 为主干的干皮,经加工后卷成双卷筒状,形似“如意”,故又称为“如意卷厚朴”或“如意朴”。长15~45厘米,厚2~5毫米。表面呈淡棕色至深棕色,较薄的皮,表面裂纹少,有纵纹,可见圆形纵裂皮孔;较厚者,表面粗糙,栓皮鳞状,易剥落。内表面紫棕色,平滑,有细致的纵走纹理,以指甲划之显油纹。质较润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外侧呈灰棕色纤维性,内侧为紫棕色颗粒状,油润性。气芳香,味微辛,咀嚼之少残渣。②靴角朴 为靠近根部的干皮,经加工后其形如靴,故名。全长约30~40厘米,厚约3~10毫米。外皮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栓皮易剥落。上端为单卷筒状,基部展开成喇叭口形,有纵裂纹及横皱纹呈凹沟状。因厚薄不匀而形成紫棕色和灰黄色相间的花纹,并有刀刮痕。内面为深紫色或深红色,有直条纹,下部有凹下的横沟,与外皮的横皱纹相对,以指甲划之,可见油纹。质润而稍坚,但易折断。断面紫棕色,颗粒状。气辛香,味苦而辣,咀嚼无残渣。③根朴 为根皮经加工后卷成单或双卷,多劈破,形弯曲如鸡肠,故又名“鸡肠朴”。长15~45厘米,直径0.5~2厘米,厚约1~3毫米。表面粗糙,灰棕色,有横裂纹及纵皱纹,劈破处有纤维状物露出,内表面深紫棕色,有显著的纵纹及枝根痕。质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油润。气味与干皮同,但咀嚼后遗留的残渣较多。④枝朴 为粗枝上剥下的皮,呈单卷状,长10~20厘米,厚1~2毫米。表面稍粗糙,灰褐色,有纵皱纹及斑痕,有时可见大型孔洞。内表面深紫棕色,平滑,有深直条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味与干皮同,咀嚼后残渣较多。以上各种厚朴,断面均有点状闪光性结晶。以皮粗肉细,内色深紫、油性大、香味浓、味苦辛微甜、咀嚼无残渣者为佳。主产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以四川、湖北所产质量最佳,称紫油厚朴;浙江所产称温朴,质量亦好。此外,福建、江西、广西、甘肃、陕西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燥湿,消痰。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②《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③《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④《日华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藏不安。调关节,杀腹藏虫,明耳目。”⑤王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⑥《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
14、泽泻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水泻,禹孙,水泽,如意花,车苦菜,一枝花。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冬季叶子枯萎时,采挖块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
生境分布生于沼泽边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
性状干燥块茎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长约4~7厘米,直径约3~5厘米;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呈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无数突起的须根痕迹,在底部尤密;质坚实,破折面黄白色,带颗粒性。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主产福建、四川、江西,此外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商品中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云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一般认为建泽泻品质较佳。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15、大黄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黄良,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备注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16、苍术别名赤术,马蓟,青术,仙术,赤术,枪头菜,山精。
来源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为好。挖取根茎后,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性状①南苍术 为植物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连珠状,有节,弯曲拘挛,长约3~10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有根痕及短小的须根,可见茎残痕。质坚实,折断面平坦,黄白色,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散在,习称“朱砂点”。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霉样的微细针状结晶,气芳香,味微甘而辛苦。以个大、坚实、无毛须、内有朱砂点,切开后断面起白霜者佳。主产江苏、湖北、河南。此外,浙江、安徽、江西亦产。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称“茅术”或“茅山苍术”,集散于南京者,亦称“京茅术”、“京苍术”。湖北、江西所产,多集散于汉口,故亦称“汉苍术”。②北苍术 为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常分歧或成疙瘩块状,不规则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1.5~3厘米。栓皮多已除去,可见较多圆形茎基或茎痕,或有毛茸状芽附着,下方有小根脱落痕迹或短的小根附着。表面棕褐色,粗糙。质轻,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极不平坦。断面黄白色,有红黄色或黄色油腺散在,并有明显的木质纤维束。气芳香,味微辛苦。以个肥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者为佳。本种较南苍术体轻质松,油腺少,切断面不析出白霉样结晶,香气亦较弱。质量较南苍术为次。主产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此外,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亦产。河北各地所产的多集散于天津,故有“津苍术”之称。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①陶弘景:“除恶气”②刘完素:“明目,暖水脏”③《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④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⑤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⑥《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⑦《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⑧《本草求原》:“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备注此外,尚有以下几种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有时也作苍术使用。㈠东苍术,又名:关苍术。多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根茎肥大,结节状。叶柄长2.5~3厘米;茎下部叶3~5羽裂,侧裂片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尖,边缘刺齿平伏或内弯,顶裂片较大;茎上部叶3裂至不分裂。头状花序径1~1.5厘米,基部叶状苞2列,羽状深裂;总苞片7~8层,先端带紫色;花冠管状,白色。瘦果长圆形,密生向上的银白色毛,冠毛羽状,灰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我国东北。㈡朝鲜苍术,茎先端的叶超出顶端的花,头状花序下的苞叶边缘有栉齿状刺齿。分布东北。㈢全叶苍术,叶不分裂,长圆形,先端钝尖,全缘。分布华北、东北一带。㈣赤峰苍术,叶5~7裂,裂片急尖,叶缘有不规则齿状锯齿。分布东北赤峰。㈤辽东苍术,叶长卵形,稍小,质较硬,全缘;头状花序下的叶状苞多数,密集。分布辽东半岛一带。
17、泽兰别名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虎兰,龙枣,虎蒲,小泽兰,地瓜儿苗,红梗草,风药,奶孩儿,蛇王草,蛇王菊,捕斗蛇草,接古草,地环秧,地溜秧,甘露秧,草泽兰,水香,虎薄,矮地瓜儿苗,野麻花。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夏、秋间茎叶茂盛时,割取全草,去净泥沙,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的低洼地或溪流沿岸的灌木丛及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长30~40厘米。茎四方形,直径2~5毫米,节明显,表面黄褐色或微带紫色,每侧面有一纵沟。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或中空。叶对生,多皱缩,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暗绿色或微带黄色。有的叶腋间簇生小花,成轮状。气无,味淡。以叶多、色绿、不破碎、茎短、质嫩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行水。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①《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②《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③《别录》:“产后、金疮内塞”④《药性论》:“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⑥《医林纂要》:“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主治妇人血分,调经去瘀”⑦《岭南采药录》:“治蛇伤,散毒疮”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少数地区尚以下列同属植物作泽兰入药,如山东有用毛叶地瓜儿苗和台湾地瓜儿苗;吉林用小花地瓜儿苗、狭叶地瓜儿苗和朝鲜地瓜儿苗;新疆则用欧地瓜儿苗 在长江以南各省尚有以菊科泽兰属植物如华泽兰(植物形态参见“广东土牛膝”条)、山兰(植物形态参见“秤杆草”条)、兰草(植物形态参见“佩兰”条)的全草作泽兰使用。
18、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9、秦艽别名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秦胶,秦纠,秦爪,左宁根,秦札,瓣子艽,鸡腿艽,山大艽,曲双。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大叶龙胆、粗茎龙胆或西藏龙胆的根。春、秋采挖,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堆晒至颜色成红黄色或灰黄色时,再摊开晒干。
性状①鸡腿艽 为植物大叶龙胆的干燥根。略呈圆锥形,上粗下细,长10~20厘米,上部直径1.5~4厘米。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根头部由一个单生或数个合生而成,顶端残存茎基部并附有黄色纤雌状残叶,中部多具螺旋状扭曲的皱纹及须根痕,下部或有分枝。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显油性,外层黄白色或棕黄色,中心木质部黄色。气特殊,味苦而涩。以粗大、肉厚、色棕黄者为佳。主产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②罗卜艽 为植物粗茎龙胆或西藏龙胆的干燥根。形如鸡腿艽而较长,微扭曲。主产四川、云南、西藏。商品秦艽,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麻花艽和小秦艽。麻花艽主要为龙胆科植物麻花艽的根,较粗大,常数个交错缠绕,呈辫子、状或扭曲呈麻花状;质轻而疏松,内部常有腐朽的空心。产四川、青海、甘肃等地。小秦艽为达乌里龙胆、北方龙胆、狭翅龙胆、天山龙胆及管花龙胆等的根。形细长而小,多分歧;质稍疏松,脆而易断。产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①《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②《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③《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④《四声本草》:“疗酒黄,黄疸”⑤《日华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时气”⑥《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⑦《医学启源》:“治口噤,肠风泻血。《主治秘要》云,养血荣筋,中风手足不遂者用之。去手足阳明下牙痛,以去本经风湿”⑧王好古:“泄热,益胆气”⑨《纲目》:“治胃热,虚劳发热”⑩《本草正》:“解温疫热毒,骨蒸发热,潮热烦渴及妇人胎热,小儿疳热瘦弱”
备注(1)祛风湿:用于全身性风湿痛,常配羌活、防风。(2)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常配鳖甲、地骨皮。1、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本品性微寒,兼能清热,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一般偏热者,可配防已、知母、忍冬藤等;属寒者,配羌、独活、桂枝、附子等。对于中风手足不遂者,亦适用本品。2、用于骨蒸潮热。本品清虚热,为治疗阴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可与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秦艽鳖甲散。此外,本品尚能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配伍。
20、麻黄别名龙沙,卑相,卑盐,狗骨,龙沙,色道麻,结力根。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生境分布主产山西、河北、甘肃、辽宁、内蒙古、新疆、陕西、青海、吉林等地。
性状①草麻黄 又名:田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1~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2片(稀3片),长约3~4毫米,上部灰白色,锐长,三角形,尖端反曲,基部棕红色,连合成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②木贼麻黄 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较草麻黄稍细,直径约1~1.5毫米。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有纵走棱线,手触之无粗糙感,节间长1.5~3厘米。节上有2片(稀3片)膜质鳞叶,长约1~2毫米,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尖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黑棕色,连合成筒状。其他与上种相似。③中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5~3毫米,全草呈黄绿色,节上的膜质鳞叶为3片轮生,长约2~3毫米。灰白色,先端锐尖,节间长2~6厘米,手触之有粗糙感。三者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功能主治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矮麻黄(分布四川、西藏、云南)、丽江麻黄(分布云南、四川)、膜果麻黄(分布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双穗麻黄(分布东北、新矗)等的草质茎,亦作麻黄使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桃仁杜仲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桃仁杜仲汤的基本资料桃仁杜仲汤(郭焕章方)处方红花9克,桃仁9克,羌活9克,赤芍9克,炒杜仲15克,川断9克,木瓜9克,小茴香9克,破故纸9克。功能主治补肾壮腰,
红花活血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红花活血汤的基本资料红花活血汤(《何氏济生论》卷四)处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苏木、乳香、没药。功能主治胃中死血作痛。用法用量入韭汁半钟,水煎服。红花活血汤相关
桃仁当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桃仁当归汤的基本资料桃仁当归汤(《症因脉治》卷四)处方桃仁当归丹皮郁金泽兰叶楂肉红花山栀赤曲赤芍药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血滞腹痛,饮水作呃,遇夜更痛,痛于一处,定而
当归红花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当归红花汤的基本资料当归红花汤(《伤寒大白》卷二)处方当归、红花。功能主治调血养血。主蓄血,蓄结既行。用法用量血虚有停瘀,加山楂、桃仁。当归红花汤相关中药材1、当
活血红花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活血红花汤的基本资料活血红花汤(《外科启玄》卷十二)处方红花、苏木、山栀、黄柏、黄芩、桂皮、芍药、川芎、白芷、桃仁、甘草、当归、乳香、没药。功能主治棒疮。用法用
桂枝当归桃仁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桂枝当归桃仁汤的基本资料桂枝当归桃仁汤(《医学摘粹》)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当归3钱,桃仁3钱,甘草2钱,茯苓3钱,川芎3钱,红花3钱。功能主治妇人经脉闭结
红花苏木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红花苏木汤的基本资料红花苏木汤(《证治宝鉴》卷十一)处方苏木、红花、桃仁、穿山甲、玄胡索、牡丹皮、红曲、香附、番降香、麦芽、通草、山楂、蒲黄、赤芍。功能主治因跌
独活红花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独活红花汤的基本资料独活红花汤(《痧胀玉衡》卷下)别名丝六、二十二号履象方。处方独活1钱,红花1钱,桃仁(去皮尖)1钱,蒲黄1钱,玄明粉1钱,白蒺藜(炒,为末)1
处方1、和血汤处方桃仁、红花、归尾、赤芍、生地黄、青皮、香附。功能主治死血所致小腹胀急痛,小便反利。用法用量《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用法:清水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七处方2、当归凉血汤别名当归凉血饮处
处方1、经验羌活桃仁汤别名羌活桃仁汤处方玄胡索、桃仁(去皮尖)、杜仲(炒)、红花、牛膝、破故纸(炒)、苍术(炒)、归尾、羌活、官桂、小茴香(炒)各等分。功能主治坠堕挫闪,气血凝滞,攻刺腰痛。用法用量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