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秘 太阳可能有伴星
Posted
篇首语: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宇宙探秘 太阳可能有伴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银河系的恒星大都是成双作对的,那颗明亮的天狼星,就有一颗黑暗无光的伴星围绕着它不停地旋转。每当这颗黑暗的伴星运行遮住天狼星时,天狼星就周期地失去光辉。从这个现象出现,一位聋哑天文学家预言了它的存在,100年后,天文学家终于找到了它。
然而,太阳却没有伴星。只有十个儿女在它周围,儿女虽多,他却似乎有点孤独。
最近,美国路易期安那州大学的科学家丹尼尔?瓦特等认为,太阳也有一颗伴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7%,这是一颗漆黑天光的白矮星,它没有光,没有热,寂寂的绕日旋转,因此至今末被人们发现。它绕日一圈的周期是2600万年。
太阳伴星的预言是天文学利用生物学家的成果后作出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在编纂化石时发现,生物发生过多次大灭绝,每次灭绝使地球生物的70%以上永远消失。大灭绝后,幸存者又度过一段兴旺发达的时期,然后又是一次新的灭绝。如此周而复始,两次灭绝的间隔时间是2600万年。
大自然似乎有着正常的脉博。在寻找这种脉搏的原因时,丹尼尔?瓦特提出了太阳伴星存在的可能性。这颗伴星沿着椭圆轨道进行着周期性运行。每隔2600万年,它就来到离太阳最靠近的地方,它的巨大的引力虽然不能影响太阳,但却给太阳系的行星、彗星以巨大影响。瓦特认为,它的引力扰乱了彗星的大本营--奥尔特云,迫使彗星飞出轨道,四散逃逸,引起密集的彗星雨。据计算,那时总共有10亿颗彗星掠过太阳系,有20~30个星体与地球猝相相撞。这一期间,地球进入灾难深重的岁月,一大批生物在劫难逃。
这种伴星扰动理论得到了一些事实的支持。美国伯克利大学的瓦特?阿尔沃调查了分布全球的陨石坑的年代,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次陨石的高潮期的间隔,也接近为2600万年。特别是,生物大灭绝的高峰也正是陨石坑的高峰,二者同步发生,不谋而合。
矿物学家们也找到了天体与地球碰撞的矿物学证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在发生大灭绝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晶体互相平行的方式结晶的石英颗粒,这种石英晶体只有在撞击或核爆炸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核爆炸是本世纪的事,排除了这种可能;那么,显然是地球发生过天体撞击。另外,地质学家们在发生大灭绝的地层中找到了丰富的铱,据认为,它是天体撞击爆炸造成的尘埃降落而成的,天体上的铱含量比较丰富。
究竟存在不存在这颗伴星,归根结底不能靠推测,而是靠发现。目前,美国的天文学家们正努力寻找这颗推测中的星星。如果人类真的发现了这颗伴星,那么,太阳系的“版图”就要作一次重大修改。如果这颗伴星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将面临一次考验。不过,那时的人类可能早就飞出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一个更加美好的星球上生活了。
相关参考
太阳系里大多数小行星都集中于小行星带中,环绕太阳有秩序地运行着。但是,也有一些小行星的轨道很特殊,它们在运行过程中会穿越地球轨道,有可能与地球相撞。科学家们提出,约在距今6500万年以前,地球就曾
一块煤燃尽后,会剩下一堆灰烬。太阳虽有丰富燃料,还可以燃烧100亿年,但终有燃尽的一天。那么,太阳生命中止时,会是个什么样呢? 我
太阳和人类一样,也会经历出生、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体积缩小、密度变大、温度升高,由此引发的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诞生了。现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银河系是一个有着约2000亿颗恒星的巨大恒星集团,太阳只不过是其中一颗极为普通的恒星。在太阳周围的空间里,有一些天体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沿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运动。太阳
几种重要太阳活动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这一周期平均为22年,它包含两个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在每个周期中,太阳黑子的磁极极性相反,而其他各种日面现象的变化也象黑子一样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这些日面现
太阳表面的气体旋涡,温度较邻近的区域稍低,从地球上看象是太阳表面的黑斑,故称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发现源于我国。约公元前140年成书的《淮南子》,已有“日中有骏马”的
放开眼界,环顾整个宇宙,浩瀚无垠。宇宙中都有些什么呢?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的一个大行星。太阳系中的九个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由内向外排列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半径太阳的半径将近70万公里,比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38万公里)将近大一倍,即使是跑得最快的光(每秒钟30万公里),从它中心到表面,也得花2秒多种。太阳的体积有130万个地球
“晚上出太阳”,你一定会说这是天方夜谭,没有的事儿。 然而,古今中外,确确实实有这样的记载。 《
1755年,德国科学家和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起源于原始宇宙星云。各种物质微粒由于万有引力而互相吸引,形成团块,小团块又形成大团块。团块之间经常发生碰撞,有的碰散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