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虫丸

Posted 叶柄

篇首语:知识是果树,知识的应用就是果树上结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下虫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虫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

下虫丸的基本资料

下虫丸(《征治准绳·类方》卷八)

处方苦楝皮(去外粗皮,用根皮为上,树皮次之)

制法上一味为末,面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虫积。

用法用量如欲服药,宜戒午饭,辅时预食油煎鸡卵饼一二个,待上床时,滚白汤化下二丸。至五更取下异虫为效。

下虫丸(《直指小儿方》卷三)

处方苦楝根皮(酒浸,焙)贯众 木春 桃仁(浸,去皮,焙)芜荑(焙)鸡心槟榔各6克 鹤虱(炒)3克 轻粉1.5克 干虾蟆(炙焦)9克 使君子(略煨,取肉)50枚

制法上药为末,飞面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疳蛔诸虫。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天明时用清肉汁送下。

下虫丸相关中药材

1、使君子

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留求子,五梭子,留球子。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实。9~10月间种子成熟,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摘,晒干或用微火烘干,即为使君子,一称“壳君子”。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生境分布生于平原灌木丛或路旁。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及广东海南岛等地。主产四川、广东、广西。此外,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长卵形或椭圆形,具5条纵棱,两端尖,形如棱状,长2.5~4厘米,直径1.5~2厘米。外壳黑褐色或紫黑色,平滑,微有光泽;质坚硬,体轻,不易折断。切断面五角星形,棱角部皮较厚。内藏种子一粒。种仁狭纺锤形,长1.8~2.6厘米,直径0.6~1厘米。种皮灰白色,有黑灰斑块,质薄,易剥离而露出黄色的子叶,表面有多数纵皱纹。子叶2片,肥厚,边缘不整齐,胚根不明显。气微香;炒熟后较显着,味淡。以个大、颗粒饱满、种仁色黄、味香甜而带油性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健脾。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①《开宝本草》:“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疗泻痢”②《纲目》:“健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2、苦楝皮

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双白皮。

来源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四时可采,但以春末夏初为宜。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干皮,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贵州等地。此外,陕西、山东、云南、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①根皮 呈不规则条块、片状或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3~6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皮孔大而明显,有不规则的纵裂深沟纹,木栓层常作鳞片状,衰老的栓皮常剥落。露出砖红色的内皮;内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成层,可层层剥离,剥下的薄片,有极细的网纹。气微弱,味极苦。以干燥、皮厚、条大、无槽朽、去栓皮者为佳。②干皮 呈槽形的片状或长卷筒状。长短不一,长约30~100厘米,宽3~10厘米,厚3~7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较平坦,有多数纵向裂纹及横向延长的皮孔。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层片状。气味与根皮同。以外表皮光滑、不易剥落,可见多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①《别录》:“疗蛔虫,利大肠”②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③《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④《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⑤《医林纂要》:“杀疳、治疽”⑥《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⑦《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3、贯众

别名萹苻,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伯萍,乐藻,草鸱头,伯药,药藻,凤尾草,蕨薇菜根,黑狗脊,贯仲,管仲,止泺,扁苻,绵马贯仲。

来源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性状①东北贯众 为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呈长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略弯曲;长10~20厘米,直径5~8厘米。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叶,并有弯曲线状的细根。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稍弯曲,质硬,折断面略平坦;棕色,维管束5~7个,呈黄白色点状,排列成圆环,河面一对稍大,每一叶柄基部外侧常生出3条须根。剥去叶柄残基,可见根茎,直径1~2厘米,质坚硬而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深绿色至棕色。气特殊;味初淡而微带涩,渐苦而辛。主产东北地区。②蛾眉蕨贯众 为植物蛾眉蕨的干燥根茎。呈长卵圆形,上端钝圆,下端较尖;长10~16厘米,直径6~10厘米;黑褐色。叶柄残基上部较宽而扁,向下渐细,两侧边缘具有明显的刺状突起,基部较窄常呈菱方形;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维管束2条,呈“八”字形排列;维管束中间,常有-个暗色点或已成空洞。叶柄基部外侧生有1或3条须根,常扁压,有分支。气微而特异,味涩或苦辛。产北京、河南、甘肃等地。③荚果蕨贯众 为植物荚果蕨的根茎。呈倒卵形或长卵圃形,上部钝圆,下部稍尖,稍弯曲,常有呈尖嘴状突出的根茎;全体长10~16厘米,直径4~7厘米;棕褐色;周围密被叶柄残基及须根和少量鳞片。叶柄残基上部扁平,向下渐窄,背部隆起,中央有-条明显的纵棱脊,近上端可见呈“V”或“M”形的突起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有维管束2条,呈“八”字形排列。叶柄基部生出1~3条弯曲的须根,多分支,有时具棕色绒毛。气微而特异,味涩 产吉林、河北、河南、北京、陕西等地。④紫萁贯众,又名:薇贯众。为植物紫萁的干燥根茎。呈圆锥状或三角圆锥状,稍弯曲,顶端有时分支;长10~20厘米,直径4~8厘米;表面棕褐色,密被斜生的叶柄残基及须根,无鳞片。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边缘钝圆,具耳状托叶翅,但翅易剥落,多已不存或呈撕裂状;质硬,折断面呈新月形或扁圆形,多中空,可见“U”形维管束,托叶翅的厚壁组织连成-片,断面呈一条黑线。叶柄基部生出弯曲的须根,常扁压,多分支。气微弱而特异,味淡微涩。产华中、华东等地。⑤乌毛蕨贯众 为植物乌毛蕨的干燥根茎。呈圆柱状或棱柱形,上端稍大;长10~20厘米,直径5~6厘米;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根茎直立,粗壮,密被有空洞的叶柄残基及须根和鳞片。叶柄残基扁圆柱形,表面被黑褐色伏生的鳞片,脱落处呈小突起,粗糙;质坚硬,横断面中央多呈空洞状,皮部薄,有十数个点状维管束,排成环状,内面的两个稍大。叶柄基部较粗,外侧有一瘤状突起,簇生十余条须根。气微弱而特异,味微涩。产湖南、广东、广西等地。⑥苏铁蕨贯众 为植物苏铁蕨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有时稍弯曲,多已纵切成两半或横切、斜切成厚片。根茎粗壮,直径3~5厘米,密被极短的叶柄残基及须根和少量鳞片,或叶柄残基全被削除;质坚硬,横切面圆形,灰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黑色小点;边缘呈不规则圆齿形,外皮黑褐色,皮层散布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中柱维管束十数个,多呈“U”、“V”字形或短线形,排成一圆圈,形成花纹。叶柄基部切面近圆形,直径5~8毫米,密布小黑点,维管束6~10个,排列成环,鳞片呈棕黄色毛茸状,松软。气微弱,味涩。产广东、广西。⑦狗脊蕨贯众 为植物狗脊蕨的干燥根茎。呈长圆柱形或削成四方柱形,挺直或稍弯曲,下端较尖;长6~26厘米,直径2~7厘米;红棕色至黑褐色。粗壮的根茎密被粗短的叶柄残基及须根和鳞片。叶柄残基半圆柱形,镰刀状弯曲,质坚硬,折断面可见维管束2~4个,内面的一对大,成“八”字形或“ε3”形排列。叶柄基部常生出1条弯曲的须根。鳞片靠近顶端较多,棕红色,片状,全缘。气微弱,味微苦涩。产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备注贯众的品种,历来就很复杂,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多种蕨类植物的根茎在不同地区作贯众使用。如辽东鳞毛蕨的根茎使用于河南、山东、湖南;单芽狗脊蕨的根茎使用于甘肃、湖南、云南、贵州;多鳞耳蕨的根茎使用于西藏地区;欧洲鳞毛蕨的根茎使用于新疆。另外,鳞毛蕨科植物山地贯众习称贯众,与《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贯众相符,但这种植物的根茎,目前很少作贯众入药,仅在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的部分县及江苏南京等地民间使用。参见“昏鸡头”条。

4、槟榔

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仁频,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槟榔玉,榔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主产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多。

性状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①《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②《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③《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④《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⑦《医学启原》:“治后重”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⑿《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5、桃仁

别名桃核仁,桃核人。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6~7月果实成热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放阴凉干燥处,防虫蛀、走油。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云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平长卵形,长1~1.6厘米,宽0.8~1厘米,外表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先端尖,中间膨大,基部钝圆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数脉纹,脐点位于上部边缘上,深褐色,棱线状微突起。种皮菲薄,质脆;种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叶之结合面有空隙。气微弱,味微苦。以颗粒均匀、饱满、整齐、不破碎者为佳。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脉,止痛”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⑥《滇南本草》:“治血痰”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6、芜荑

别名臭芜荑,黄榆,毛榆,山榆,殿蓎,无夷,芜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芜荑,大果榆糊,无荑,无姑,大果榆树。

来源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的加工品。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山麓及岩石地。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主产山西、河北。东北各地亦产。

性状呈方块状,表面褐黄色,有多数小孔.体轻质松脆。断面黄黑色,易成鳞片状剥离。气特臭,味微酸涩。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治虫积腹痛。小儿疳泻、冷痢,疥癣,恶疮。①《本经》:“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②《别录》:“逐寸白,散肠中嗢嗢喘息”③《药性论》:“能主积冷气,心腹症痛,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④孟诜:“治热疮,捣和猪脂涂。又和白蜜治湿癣。和沙牛酪疗一切疮。长食治五痔”⑤《食疗本草》:“散腹中气痛。又和马酪可治癣。又杀中恶虫毒”⑥《海药本草》:“治冷痢心气,杀虫止痛。又治妇人子宫风虚,孩子疳泻”⑦《日华子本草》:“治肠风痔漏,恶疮疥癣”⑧《医林纂要》:“泻肺法风湿,燥脾消寒食,治疸黄,杀虫去蛔”⑨《中国药植图鉴》:“祛痰利尿”

7、虾蟆

别名蛤蟆,蛙黾,蟹蟆,土蛙。

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全体。

生境分布分布山东、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消积。治痈肿,热疖,口疮,瘰疬,泻痢,疳积。①《本经》:“主邪气,破瘫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②《药性论》:“涂痈肿及治热结肿”③《日华子本草》:“治犬咬及热狂,贴恶疮,解烦热”④《医林纂要》:“滋朋助阳,补虚羸,健脾胃,杀疳积”⑤《现代实用中药》:“清热解毒。煮食,治热疖、疮毒;制成黑烧,治痢疾”

8、轻粉

别名汞粉,峭粉,水银粉,腻粉,银粉,扫盆。

来源为粗制氯化亚汞结晶。

生境分布产湖北、河北、湖南、云南等地。

性状为片状结晶,状似雪花。色白,有银色光泽。体轻,手捻易碎成白色粉末。以洁白、片大、明亮、呈针状结晶、质轻、无水银珠者为佳。不溶于水与酸,放在铁片上加热,则逐渐变为黄色,最后化为青烟,不留痕迹。加氢氧化钾液,析出黑色氧化亚汞,加氨水振摇之,则变为黑色。

功能主治杀虫,攻毒,利水,通便。治疥癣,瘰疬,梅毒,下疳,皮肤溃疡,水肿,臌胀,大小便闭。①《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②《本草衍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瘈疭多用”③张元素:“洁净府,去膀胱中垢腻”④《医学入门》:“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⑤《纲目》:“治痰涎积滞,水肿臌胀,毒疮”⑥《本草正》:“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

9、鹤虱

别名鹄虱,鬼虱,北鹤虱。

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晒干,除去皮屑,杂质。

生境分布主产河南、山西、贵州。陕西、甘肃,湖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呈圆柱状,细小,长约3~4毫米,宽不达1毫米,无毛,表面黄褐色,有多数纵棱及沟纹,顶端收缩呈线状短喙,先端有灰白色的环状物。横断面类圆形,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微苦,尝之有粘性。以粒匀、充实、尝之有粘性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治虫积腹痛。①《唐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②《日华子本草》:“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③《开宝本草》:“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④《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疑气滞,杀虫”⑤《岭南采药录》:“疗恶疮,解蛇毒,均捣敷”⑥《现代实用中药》:“治腹痛,为绦虫、蛲虫、蛔虫之驱除剂”⑦《药材资料汇编》:“治久痢”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某些地区作鹅虱使用者,尚有下列几种:①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参见“鹤虱风”条)的果实。呈椭圆形,多已分裂成两瓣,长约3~4毫米,宽1.5~2.5毫米,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顶端有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偶有小果柄。果瓣背面隆起,有吐条突起的纵梭线,其上密生一列黄白色钩刺。接合面稍平坦,有3条纵脉纹,脉上有短柔毛。横切面略呈半圆形,每一棱线内方有1个油管,接合面有2个油管。种仁类白色,有油性。具特殊香气,味辛微苦。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等地。②华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窃衣的果实。呈椭圆形,药材多为分果,长3~4毫米,宽1.5~2毫米,表面棕绿色,黄棕色,顶端残留花柱,基部有小果柄,背面隆起,主棱稍突起,次棱及槽内密生钩刺;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1条脉纹。横切面呈半圆形,接合面处有2个油管,周边有4个油管。种仁类白色,显油性。具特殊香气,味微辣而后苦。产湖南、广东、四川、广西等地。③东北鹤虱,为紫草科植物东北鹤虱(又名:赖毛子)的果实。为4个直立的小坚果,全体呈卵状圆锥形,长2~3毫米,宽约3毫米,基部有小果柄。药材多为分开的小坚果,呈卵状三棱形,顶端尖锐,椭圆形,表面棕褐色,少数呈灰绿色,密布瘤状突起,腹面有线形突起的着生痕迹,背面边缘有2列钩刺,背面中央有小钩刺或无。果皮硬。种仁类白色,显油性。气微,味淡。产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黑龙江地区尚以同属植物蒙古鹤虱的果实作东北鹅虱入药。性状与上种近似,惟背面边缘的钩刺为1列,背面中央通常无刺。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钓虫丸

钓虫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钓虫丸的基本资料钓虫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处方磁石(细研,生用)2两,硇砂(汤熬令熟)2两,龙骨3两,腻粉半两,麝香(取末)7两。制法上为细末,以黄蜡4两为丸,如

蒿虫丸

蒿虫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蒿虫丸的基本资料蒿虫丸(《慈幼新书》卷七)处方朱砂1钱,轻粉1钱。制法上为细末,取青蒿节内虫(须七月初旬取,迟则生翅飞去)同研,丸如麻子大,晒干,瓷罐收贮。功能主治小

安虫丸

安虫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20味。安虫丸的基本资料安虫丸(《续名家方选》)处方黄柏5两,苦参3两,槟榔1两半,杨梅皮1两,黄连3两,黄芩1两,莪术1两。制法上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

大虻虫丸

大虻虫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3味。大虻虫丸的基本资料大虻虫丸(《千金》卷四)处方虻虫400枚,蛴螬1升,干地黄4两,牡丹4两,干漆4两,芍药4两,牛膝4两,土瓜根4两,桂心4两,吴茱

大黄蟅虫丸

大黄蟅虫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3味。大黄蟅虫丸的基本资料大黄蟅虫丸(《中国药典》)处方熟大黄300g土鳖虫(炒)30g水蛭(制)60g虻虫(去翅足,炒)45g蛴螬(炒)45g干漆(煅

黑铅散

黑铅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黑铅散的基本资料黑铅散(《圣济总录》卷九十九)别名青金散。处方黑铅沙子(画家银涂是也)。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下虫。主寸白虫累取不尽,久令人面黄,心中如饥。用法用量

酒煮鳗鲡鱼

酒煮鳗鲡鱼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酒煮鳗鲡鱼的基本资料酒煮鳗鲡鱼(《圣惠》卷九十七)处方鳗鲡鱼2斤(锉作段子)。功能主治骨蒸劳瘦,及肠风下虫。用法用量上入铛内。以酒3大盏,熟煮,入盐、醋食之。酒煮

含有雄黄的处方(三)

处方1、猎虫丸处方芜荑、雷丸、桃仁、干漆(炒烟尽)、雄黄(微炒)、锡灰、皂角(烧烟尽)、槟榔、使君子各等分,轻粉减半,细榧肉加倍。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诸虫积,胀痛,黄瘦。用法用

热带鱼常见疾鱼与治疗(三)

锚头蚤病  本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在水温

热带鱼常见疾鱼与治疗(三)

锚头蚤病  本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在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