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草汤

Posted 苍术

篇首语: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五草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

五草汤的基本资料

五草汤(连楣山方)

处方鹿衔草20克,益母草30克,鱼腥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车前子15克,苍术12克,麻黄4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健脾利水。主湿热内蕴,水湿不化。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五草汤相关中药材

1、白花蛇舌草

别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蛇舌草,甲猛草,蛇针草,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二叶葎,龙舌草,蛇脷草。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长1~2毫米。花腋生。气微,味淡。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①《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②《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③《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④《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⑤《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备注在福建、广西地区,尚有以同属植物水线草(参见“水线草”条),纤花耳草(参见“虾子草”条)及松叶耳草(参见“鹩哥舌”条)等作白花蛇舌草使用者。同属植物伞房花耳草H.corymbosa(L.)Lam、纤花耳草H.tenelli flora B1.亦作白花蛇舌草用。

2、鱼腥草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岑草,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葅菜,蕺菜,葅子,重药,狗贴耳,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根草,臭灵丹。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①《别录》:“主蠼螋溺疮”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3、白花蛇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①五步蛇 多于夏季捕捉,一般用长竹竿和铁丝做成套索捕取。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撑开后焙干,或不用竹片撑开,直接焙干。商品统称为“大白花蛇”。撑开焙干者又称为“蕲蛇鲞”;直接焙干者称为“蕲蛇棍”。②银环蛇 于夏季捕捉幼蛇,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签撑开后焙干。商品称为“金钱白花蛇”。

性状①大白花蛇 干燥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盘径18~25厘米,蛇体直径约3厘米。头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较宽大,俗称“龙头虎口”,上颚有长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鳞片,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色花纹,习称“方胜纹”。腹部白色,鳞片较大,杂有多数黑斑,习称“念珠斑”。尾渐细,末端呈三角形,角质,习称“佛指甲”。腹内部黄白色,脊椎骨突出显着,两侧具多数肋骨。气微腥,味微咸。以身干、个大、头尾齐全、花纹斑点明显者为佳。主产浙江、江西、福建等地。②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干燥体甚小,亦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细,纳于口内。盘径约3.5厘米,蛇体直径仅4毫米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气微腥。以身干、头尾齐全、色泽光亮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搐搦,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①《雷公炮炙论》:“治风”②《药性论》:“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疹”③《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④《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⑤《本草汇》:“治癞麻风,白癜风,髭眉脱落、鼻柱塌坏者;鹤膝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者”⑥《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备注此外,广东、广西尚以游蛇科百花锦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作白花蛇入药。

4、鹿衔草

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鹿寿草,冬绿,破血丹,紫背金牛草,鹿蹄草,小秦王草,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

来源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全年可采。将全草连根挖出,洗净泥土,晒至叶片较软略抽缩时,堆压发热,使叶片两面变成紫红色或紫褐色,再晒干。

性状干燥全草,茎紫褐色,稍具棱,并有皱纹,无毛,微有光泽。叶柄长,扁平而中央凹下,两边呈膜质状,常弯曲,无毛。叶片皱缩,稍破碎,上面紫红色,少有呈棕绿色者,光滑,下面紫红色,无毛,叶脉微突;纸质,易碎。有时可见花茎,上有数朵小花或扁球形棕色蒴果。气无,味微苦。以紫红色或紫褐色、无杂质者为佳。主产于浙江、安徽、贵州、陕西。此外,黑龙扛、四川、云南及海南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浙江、安徽产者质量为佳。云南以鹿衔草全草熬膏,商品为棕色方块状的固体,气清香,味甜,名“鹿衔草膏”,功能补气补血。

功能主治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①《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之症,煎点水酒服”②《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通经,强筋,健骨,补腰肾,生津液”③《中国药植志》:“治虚痨,止咳”④《重庆草药》:“治虚弱痨病,咳嗽,白带”⑤《四川常用中草药》:“祛风除湿,止惊悸,盗汗。治痨伤吐血,筋骨酸软,风湿关节痛,惊痫吐舌,鼠漏痈肿”⑥《陕西中草药》:“补肾壮阳,调经活血,收敛止血。治虚劳咳嗽,肾虚盗汗,腰膝无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带,结膜炎,各种出血”

5、车前子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性状①大粒车前 为车前的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2毫米,宽1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密网纹,种脐淡黄色,椭圆凹窝状。气味无,嚼之带粘液性。以粒大、色黑、饱满者为佳。主产江西、河南。此外,东北、华北、西南及华东等地亦产。②小粒车前 为平车前的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1~1.5毫米,宽不足1毫米,余与上种相似。主产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此外,山西、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⑧《纲目》:“止暑湿泻痢”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6、鱼腥草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岑草,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葅菜,蕺菜,葅子,重药,狗贴耳,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根草,臭灵丹。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①《别录》:“主蠼螋溺疮”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7、益母草

别名益母,茺蔚,益明,大札,臭秽,贞蔚,苦低草,郁臭草,夏枯草,土质汗,野天麻,火枚,负担,辣母藤,郁臭苗,猪麻,益母艾,扒骨风,红花艾,坤草,枯草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益母蒿,陀螺艾,益母,火炊,枯草,苦草,地落艾,红花益母草,月母草,旋风草,油耙菜,野油麻,四棱草,铁麻干,红梗玉米膏,地母草草,三角胡麻,四楞子棵。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品质较次。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溪边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全草呈黄绿色,茎方而直,上端多分枝,有纵沟,密被茸毛,棱及节上更密。质轻而韧,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叶交互对生于节上,边缘有稀疏的锯齿,上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两面均有细毛茸;多皱缩破碎;质薄而脆。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或有少数小坚果。有青草气,味甘微苦。以茎细、质嫩、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①《本经》:“主瘾疹痒。”②《唐本草》:“敷丁肿,服汁使丁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敷之。”③《本草拾遗》:“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④《本草衍义》:“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⑤《本草蒙筌》:“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⑥《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痢,疳,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⑦《本草求原》:“清热,凉血,解毒。”

备注尚有下列同属植物亦作益母草入药。①白花益母草:花冠白色,其他与前种相同。产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②细叶益母草:最上部的叶为3全裂或深裂,花冠较大,长18~23毫米,下唇比上唇短,花冠外面的长绒毛较密。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及陕西等地。③土耳其益母草:花序上叶片长圆状菱形,3裂;花序顶端毛茸致密,苞片及萼筒均被紧贴的毛茸,花淡红色,长9~10毫米,上唇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小坚果顶端被白色短柔毛。产新疆。益母草的幼株称童子益母草,功用相同。

8、车前

别名罘苜,马舄,当道,陵舄,牛舌草,车前草,虾蟆衣,牛遗,胜舄,车轮菜,胜舄菜,蛤蚂草,虾蟆草,钱贯草,牛舄,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蟾蜍草,猪肚菜,灰盆草,打官司草,车轱辘菜,驴耳朵菜。

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夏季采收,去尽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出产,以江西、安徽、江苏产量较多。

性状干燥的全株长10~17厘米。根细小为须状。叶呈灰绿色而卷曲,叶片平展成广卵形或椭圆形,具纵脉5~7条,叶柄细长。花茎顶部有留存蒴果盖裂后的蒴瓣及宿萼,有时尚有未开放的花。气微,味苦而带粘液性。

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肉,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肤溃疡。①《别录》:“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②陶弘景:“疗泄精”③《药对》:“主阴癀”④《药性论》:“治尿血。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⑤《滇南本草》:“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⑥《本草汇言》:“主热痢脓血,乳蛾喉闭。能散,能利,能清”⑦《本草正》:“生捣汁饮,治热痢,尤逐气癃,利水”⑧《本草备要》:“行水,泻热,凉血”⑨《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⑩《医林纂要》:“解酒毒”⑾《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⑿《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毒疮,疔肿”⒀《湖南药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泻热,除湿痹,祛膀胱湿热,散血消肿。治火眼,小儿食积,皮肤溃疡,喉痹”

9、苍术

别名赤术,马蓟,青术,仙术,赤术,枪头菜,山精。

来源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为好。挖取根茎后,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

性状①南苍术 为植物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连珠状,有节,弯曲拘挛,长约3~10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有根痕及短小的须根,可见茎残痕。质坚实,折断面平坦,黄白色,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散在,习称“朱砂点”。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霉样的微细针状结晶,气芳香,味微甘而辛苦。以个大、坚实、无毛须、内有朱砂点,切开后断面起白霜者佳。主产江苏、湖北、河南。此外,浙江、安徽、江西亦产。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称“茅术”或“茅山苍术”,集散于南京者,亦称“京茅术”、“京苍术”。湖北、江西所产,多集散于汉口,故亦称“汉苍术”。②北苍术 为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常分歧或成疙瘩块状,不规则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1.5~3厘米。栓皮多已除去,可见较多圆形茎基或茎痕,或有毛茸状芽附着,下方有小根脱落痕迹或短的小根附着。表面棕褐色,粗糙。质轻,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极不平坦。断面黄白色,有红黄色或黄色油腺散在,并有明显的木质纤维束。气芳香,味微辛苦。以个肥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者为佳。本种较南苍术体轻质松,油腺少,切断面不析出白霉样结晶,香气亦较弱。质量较南苍术为次。主产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此外,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亦产。河北各地所产的多集散于天津,故有“津苍术”之称。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①陶弘景:“除恶气”②刘完素:“明目,暖水脏”③《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④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⑤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⑥《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⑦《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⑧《本草求原》:“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备注此外,尚有以下几种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有时也作苍术使用。㈠东苍术,又名:关苍术。多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根茎肥大,结节状。叶柄长2.5~3厘米;茎下部叶3~5羽裂,侧裂片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尖,边缘刺齿平伏或内弯,顶裂片较大;茎上部叶3裂至不分裂。头状花序径1~1.5厘米,基部叶状苞2列,羽状深裂;总苞片7~8层,先端带紫色;花冠管状,白色。瘦果长圆形,密生向上的银白色毛,冠毛羽状,灰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我国东北。㈡朝鲜苍术,茎先端的叶超出顶端的花,头状花序下的苞叶边缘有栉齿状刺齿。分布东北。㈢全叶苍术,叶不分裂,长圆形,先端钝尖,全缘。分布华北、东北一带。㈣赤峰苍术,叶5~7裂,裂片急尖,叶缘有不规则齿状锯齿。分布东北赤峰。㈤辽东苍术,叶长卵形,稍小,质较硬,全缘;头状花序下的叶状苞多数,密集。分布辽东半岛一带。

10、母草

别名四方草,小叶蛇针草,铺地莲,四方拳草,蛇通管,气痛草,四方草,开怀草,水辣椒,齿叶母草,蝴蝶翼,毛毯草,细牛毒。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母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沟边、水田中。分布我国南部。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感冒,急、慢性菌痢,肠炎,痈疖疔肿。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蛇咬伤”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肝炎,肾炎水肿,痈疮,疔毒”③《广西药植名录》:“治跌打,乳痈,胃癌”

11、麻黄

别名龙沙,卑相,卑盐,狗骨,龙沙,色道麻,结力根。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生境分布主产山西、河北、甘肃、辽宁、内蒙古、新疆、陕西、青海、吉林等地。

性状①草麻黄 又名:田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1~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2片(稀3片),长约3~4毫米,上部灰白色,锐长,三角形,尖端反曲,基部棕红色,连合成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②木贼麻黄 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较草麻黄稍细,直径约1~1.5毫米。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有纵走棱线,手触之无粗糙感,节间长1.5~3厘米。节上有2片(稀3片)膜质鳞叶,长约1~2毫米,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尖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黑棕色,连合成筒状。其他与上种相似。③中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5~3毫米,全草呈黄绿色,节上的膜质鳞叶为3片轮生,长约2~3毫米。灰白色,先端锐尖,节间长2~6厘米,手触之有粗糙感。三者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功能主治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矮麻黄(分布四川、西藏、云南)、丽江麻黄(分布云南、四川)、膜果麻黄(分布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双穗麻黄(分布东北、新矗)等的草质茎,亦作麻黄使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参苓麻草汤

参苓麻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参苓麻草汤的基本资料参苓麻草汤(《辨证录》卷一)处方麻黄1钱,人参3钱,茯苓1两,甘草1钱。功能主治冬月伤寒,头痛,遍身亦疼。用法用量水煎服。参苓麻草汤相关中药材

姜苓术草汤

姜苓术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姜苓术草汤的基本资料姜苓术草汤(《温热经解》)处方生姜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甘草8分。功能主治寒湿下痢,色纯白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姜苓术草汤相关中药材1、白术

粉草汤

粉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粉草汤的基本资料粉草汤(《普济方》卷二七五)处方粉草节、当归尾、赤芍药、香白芷、大黄、木鳖子、荆芥、黄耆、南木香各等分。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恶疮。用法用量上(口父)

蕙草汤

蕙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蕙草汤的基本资料蕙草汤(《外台》卷二引《范汪方》)别名蕙草散。处方蕙草3两,黄连4两,当归2两。功能主治伤寒,发热下痢。用法用量蕙草散(《圣惠》卷十三)。注意忌猪肉、

鸡草汤

鸡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鸡草汤的基本资料鸡草汤(《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二○)处方鸡肠草1两,白矾(碎)1两,诃黎勒皮1两,茴香子1两,旱莲子1两,晚蚕沙1两,青盐1两,茜根1两,皂荚1两

金沸草汤

金沸草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7味。金沸草汤的基本资料金沸草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处方金沸草、橘红、官桂、人参、桔梗、白芍、半夏(少用)、细辛、赤茯苓。功能主治胎前有痰,呕逆

八味胆草汤

八味胆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八味胆草汤的基本资料八味胆草汤(《证因方论集要》卷四引黄锦芳方)处方熟地、丹皮、枣皮、茯苓、山药、泽泻、黄柏、知母、龙胆草。功能主治疝气,水衰火蔽,脾气尚强,谷食

柴葛蓝草汤

柴葛蓝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柴葛蓝草汤的基本资料柴葛蓝草汤(《中医杂志》)处方板蓝根10-30克,葛根10-30克,白花蛇舌草10-20克,柴胡6-10克,连翘6-15克,浙贝3-12克,射

谷精草汤

谷精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谷精草汤的基本资料谷精草汤(《审视瑶函》卷四)处方谷精草1.8克白芍荆芥穗玄参牛蒡子连翘草决明菊花龙胆草各1.5克桔梗0.9克制法上药锉末。功能主治治热邪蕴积于肝

归麦榆草汤

归麦榆草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归麦榆草汤的基本资料归麦榆草汤(《辨证录》卷十)处方生甘草60克当归30克麦冬30克地榆15克功能主治治盐卤中毒,口咸作渴,腹中疼痛,身倦脚缩。用法用量水煎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