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粥

Posted 吴茱萸

篇首语: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吴茱萸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茱萸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4味。

吴茱萸粥的基本资料

吴茱萸粥(《食鉴本草》)

处方吴茱萸2克 粳米50克 生姜2片 葱白2茎

制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功能主治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注意用量不宜过大,宜从小剂量开始。一切热症、实证或阴虚火旺的病人忌服。

吴茱萸粥(《饮膳正要》卷二)

处方吴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干,炒)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散寒降逆。治心腹冷气攻冲,胁肋疼痛。

用法用量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

吴茱萸粥古籍论述

吴茱萸粥《食疗方》

[食品]吴茱萸半两。[主疗]心腹冷气衡胁肋痛。[方法]水洗去涎,焙干,炒为末,以米三合,一同作粥,空腹食之。

吴茱萸粥《饮膳正要》

治心腹冷气冲胁肋痛。吴茱萸(半两,水洗,去涎,焙干,炒,为末)上件,以米三合,一同作粥,空腹食之。

吴茱萸粥相关中药材

1、吴茱萸

别名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吴萸,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左力。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8~10月,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摘下晒干,除去杂质。如遇阴雨,用微火炕干。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石虎及毛脉吴茱萸等的未成熟果实,亦同等使用。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长扛流域及华南一带和陕西等地。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五棱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高约1.5~3毫米。表面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及鬃眼(油室);顶平,中间有凹窝及5条裂缝,有时在裂缝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圆形,长3毫米,棕绿色,密布毛茸。横切面,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2枚。种子富油性,质坚易碎。香气浓烈,味苦微辛辣。以色绿、饱满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备注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下气、开郁。近年来临床实际上践,亦用本品治蛲虫病。临床实践学认为吴茱萸有明显的止痛、止呕作用。

2、葱白

别名葱茎白,葱白头,大葱。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采挖后切去须根及叶,剥除外膜。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栽植。

功能主治发表,通阳,解毒。治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②《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③孟诜:“通关节,止衄血,利大小便”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责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⑤《用药心法》:“通阳气,发散风邪”⑥李杲:“治阳明下痢下血”⑦《日用本草》:“能达表和里,安胎止血”⑧《本草蒙筌》:“蛇伤、蚯蚓伤,和盐罯即解”⑨《纲目》:“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猘犬毒”

3、生姜

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夏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

性状鲜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并有枝状分枝,各柱顶端有茎痕或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具浅棕色环节。质脆,折断后有汁液渗出;断面浅黄色,有一明显环纹,中间稍现筋脉。气芳香而特殊,味辛辣。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4、粳米

别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生境分布水生或陆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①《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②《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③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④《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⑤《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⑥《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备注稻的类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为粳稻、籼稻、糯稻等种。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较短圆,米的粘性较强,胀性小。籼稻植株较高,秆软,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糯稻在以上二种类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百合粥

百合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味。百合粥的基本资料百合粥(《医统》卷八十七)处方生百合1升,蜜1两。功能主治补肺止嗽。主用法用量用水煮熟,干投入将熟粥罐中,每碗用2合,空心食。百合粥(《

苍耳子粥

苍耳子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2味。苍耳子粥的基本资料苍耳子粥(《圣惠》卷九十七)别名苍耳粥。处方苍耳子半分,粳米半两。功能主治目暗耳鸣。老人痔常下血,身体壮热,不多食者。用法用量苍耳粥

炒面粥

炒面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炒面粥的基本资料炒面粥(《粥谱》)处方炒面15克粳米30克制法先煮粳米粥,入炒面,搅匀。功能主治温中止痢。用于寒湿下痢腹部冷痛,兼强气力,补五脏。用法用量空腹食用。炒

菠菜粥

菠菜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菠菜粥的基本资料菠菜粥古籍论述菠菜粥《保健药膳》主要原料:新鲜菠菜100克,粳米100克。制作方法:先将菠菜洗净,放滚水中烫半熟,取出切碎。粳米成粥后,将菠菜放入,拌匀

甘松粥

甘松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甘松粥的基本资料甘松粥(《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处方甘松5g,粳米30-60g。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补脾健胃。主气闷胸痛,腔腹胀痛,食欲不振,胃寒呕吐。用法用量先煎

茯苓粥

茯苓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5味。茯苓粥的基本资料茯苓粥(《圣济总录》卷一九○)别名白茯苓粥。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取末)半两,粳米2合。制法上药,以米淘净煮粥,米熟即下茯苓末。功能主治健

防风粥

防风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防风粥的基本资料防风粥(《药粥疗法》)处方防风10~15g,葱白2茎,粳米30~60g。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主感冒风寒,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疼身痛,风寒湿痹

冬瓜粥

冬瓜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2味。冬瓜粥的基本资料冬瓜粥(《药粥疗法》引《粥谱》)处方新鲜连皮冬瓜80-100g(或冬瓜子干的10-15g,新鲜的30g),粳米适量。功能主治利小便,消水

杏仁粥

杏仁粥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1味。杏仁粥的基本资料杏仁粥(《食医心镜》)处方杏仁15克白米50克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同白米煮粥食用。功能主治可供早晚餐,温热服。用法用量将杏仁去

红薯粥

红薯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味。红薯粥的基本资料红薯粥(《药粥疗法》引《粥谱》)处方新鲜红薯半斤,粳米2-3两,白糖适量。功能主治健脾养胃,益气通乳。主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大便带血,便秘,湿热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