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中汤
Posted 棕色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救中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救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救中汤的基本资料
救中汤(《湿病条辨》卷二)别名蜀椒救中汤。
处方蜀椒(炒出汗)3钱,淡干姜4钱,厚朴3钱,槟榔2钱,广皮2钱。
功能主治急驱浊阴,救中焦之真阳。主卒中寒湿,内挟秽浊伏阴与湿,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俗名发痧,又名干霍乱。
用法用量加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兼转筋者,加桂枝3钱,防已5钱,薏仁3钱;厥者,加附子2钱。
各家论述以大建中之蜀椒.急驱阴浊下行,干姜温中;去人参、胶、饴者,畏其满而守也;加厚朴以泻湿中浊气,槟榔以散结气,直达下焦,广皮通行十二经之气。
救中汤(《温病条辨》卷二)处方蜀椒(炒出汗)9克 淡干姜12克 厚朴9克 槟榔6克 广皮6克
功能主治驱阴救阳。治卒中寒湿,内挟秽浊,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俗名发痧,又名干霍乱。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兼转筋,加桂枝9克,防风15克,薏仁9克;厥者,加附子6克。
备注本方由大建中汤化裁而来。以大建中之蜀椒,急驱阴浊下行,干姜温中;去人参、胶饴者,畏共壅塞气机;加厚朴以化湿浊,槟榔以散结气,广皮消滞。名曰“救中汤”,旨在急驱浊阴,所以救中焦之真阳也。
救中汤相关中药材
1、槟榔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仁频,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槟榔玉,榔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主产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多。
性状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①《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②《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③《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④《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⑦《医学启原》:“治后重”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⑿《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2、干姜别名白姜,均姜,白姜,干生姜。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颊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3、厚朴别名川朴,紫油厚朴,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立夏至夏至间剥取生长20年以上的植株的干皮或根皮(须先将外表粗皮刮去),阴干;再堆放于土坑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使之发汗,取出晒干,再蒸熟使变软,卷成筒状,阴干。细小的根皮,只须除净泥土,适当切断,阴干即可。
性状商品由于采皮的部位、加工及形状的不同,种类很多,主要有筒朴、靴角朴、根朴、枝朴四类。①筒朴 为主干的干皮,经加工后卷成双卷筒状,形似“如意”,故又称为“如意卷厚朴”或“如意朴”。长15~45厘米,厚2~5毫米。表面呈淡棕色至深棕色,较薄的皮,表面裂纹少,有纵纹,可见圆形纵裂皮孔;较厚者,表面粗糙,栓皮鳞状,易剥落。内表面紫棕色,平滑,有细致的纵走纹理,以指甲划之显油纹。质较润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外侧呈灰棕色纤维性,内侧为紫棕色颗粒状,油润性。气芳香,味微辛,咀嚼之少残渣。②靴角朴 为靠近根部的干皮,经加工后其形如靴,故名。全长约30~40厘米,厚约3~10毫米。外皮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栓皮易剥落。上端为单卷筒状,基部展开成喇叭口形,有纵裂纹及横皱纹呈凹沟状。因厚薄不匀而形成紫棕色和灰黄色相间的花纹,并有刀刮痕。内面为深紫色或深红色,有直条纹,下部有凹下的横沟,与外皮的横皱纹相对,以指甲划之,可见油纹。质润而稍坚,但易折断。断面紫棕色,颗粒状。气辛香,味苦而辣,咀嚼无残渣。③根朴 为根皮经加工后卷成单或双卷,多劈破,形弯曲如鸡肠,故又名“鸡肠朴”。长15~45厘米,直径0.5~2厘米,厚约1~3毫米。表面粗糙,灰棕色,有横裂纹及纵皱纹,劈破处有纤维状物露出,内表面深紫棕色,有显著的纵纹及枝根痕。质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油润。气味与干皮同,但咀嚼后遗留的残渣较多。④枝朴 为粗枝上剥下的皮,呈单卷状,长10~20厘米,厚1~2毫米。表面稍粗糙,灰褐色,有纵皱纹及斑痕,有时可见大型孔洞。内表面深紫棕色,平滑,有深直条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味与干皮同,咀嚼后残渣较多。以上各种厚朴,断面均有点状闪光性结晶。以皮粗肉细,内色深紫、油性大、香味浓、味苦辛微甜、咀嚼无残渣者为佳。主产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以四川、湖北所产质量最佳,称紫油厚朴;浙江所产称温朴,质量亦好。此外,福建、江西、广西、甘肃、陕西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燥湿,消痰。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②《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③《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④《日华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藏不安。调关节,杀腹藏虫,明耳目。”⑤王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⑥《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二母补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二母补中汤的基本资料二母补中汤(《医学传灯》卷下)处方知母、贝母、人参、白术、黄耆、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功能主治疟疾发作之后,脉细无力者。二母补中汤相关
家秘和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家秘和中汤的基本资料家秘和中汤(《症因脉治》卷一)处方人参、当归、黄耆、白术、广皮、甘草、升麻、柴胡、川芎、细辛。功能主治内伤头痛,因气虚者。家秘和中汤相关中药材
二陈理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二陈理中汤的基本资料二陈理中汤(《片玉痘疹》卷八)处方人参、白术、陈皮、白茯苓、半夏。功能主治痘疮,因伤冷物,受寒气而呕吐者。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二陈理中汤
丁香理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丁香理中汤的基本资料丁香理中汤(《医钞类编》卷十)处方人参、白术(炒)、黑姜、炙草、丁香。功能主治中脘停寒,喜食辛物,入口即吐哕。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丁香理中汤相
补气和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1味。补气和中汤的基本资料补气和中汤(《证治汇补》卷七)处方补中益气汤加苍术、黄柏、白芍、茯苓。功能主治痿躄。补气和中汤(《揣摩有得集》)处方黄耆5钱,洋参1钱,归身
芎藭补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芎藭补中汤的基本资料芎藭补中汤(《重订严氏济生方·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别名芎归补中汤(《万病回春》卷六)、芎归补血汤(《妇科玉尺》卷三)。处方干姜(炮)阿胶
胶姜理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胶姜理中汤的基本资料胶姜理中汤(《魏氏家藏方》卷七)处方理中汤加黄耆、阿胶、艾、当归。功能主治腹虚便血。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胶姜理中汤相关中药材1、当归别名干归
保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保中汤的基本资料保中汤(《古今医鉴》卷五)处方陈皮8分,半夏(姜制)8分,茯苓8分,甘草3分,白术(土炒)2钱,藿香1钱,黄连(土炒)2钱,黄芩(土炒)1钱,山栀子(
扶中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3味。扶中汤的基本资料扶中汤(《衷中参西》上册)处方于术(炒)1两,生山药1两,龙眼肉1两。功能主治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用法用量小便
健中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健中汤的基本资料健中汤(《幼科直言》卷五)处方白术(炒)、白芍(炒)、苡仁、扁豆(炒)、陈皮、白茯苓、柴胡、神曲(炒)。功能主治小儿脾虚作肿。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