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汤
Posted 生姜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通气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气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3味。
通气汤的基本资料
通气汤(《外台秘要》卷八引《广济方》)处方半夏(洗)生姜各9克 橘皮 桂心(切)各4.5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治气噎。胸胁气满,每食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1.6升,煮取500毫升,绞去滓,分三温服,约隔1小时服一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生葱、饧等。
通气汤古籍论述
通气汤《备急千金要方》治胸满短气噎塞方。半夏(八两)生姜(六两)橘皮(三两)吴茱萸(四十枚)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无橘皮,用桂枝三两。
通气汤《备急千金要方》治胸满气噎方。半夏(八两)生姜(六两)桂心(三两)大枣(三十枚)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通气汤相关中药材
1、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夏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
性状鲜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并有枝状分枝,各柱顶端有茎痕或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具浅棕色环节。质脆,折断后有汁液渗出;断面浅黄色,有一明显环纹,中间稍现筋脉。气芳香而特殊,味辛辣。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2、半夏别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三叶半夏,三叶老,麻玉果,燕子尾,地文,害田。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性状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着,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与半夏的主要区别点为:掌叶半夏的块茎较大,通常直径3~4厘米;叶片掌状,有小叶9~11枚。参见“掌叶半夏”条。
3、橘皮别名陈皮,贵老,黄橘皮,红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10月以后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浙江、福建。此外,江西、湖南等地亦产。
性状完整的果皮常剖成4瓣,每瓣多呈椭圆形,在果柄处连在一起。有时破碎分离,或呈不规则形的碎片状。片厚1~2毫米,通常向内眷曲:外表面鲜橙红色、黄棕色至棕褐色,有无数细小而凹入的油室;内表面淡黄白色,海绵状,并有短线状的维管束(橘络)痕,果蒂处较密。质柔软,干燥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气芳香,味苦。以皮薄、片大、色红、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功能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①《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②《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③《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④《本草拾遗》:“去气,调中”⑤《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癣”⑥《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⑦《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⑧《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备注橘皮药材,除上述橘类的果皮外,柑类及甜橙的果皮,有时亦作橘皮使用,商品名前者习称“广陈皮”,参见“柑皮”条;后者习称“土陈皮”,参见“橙皮”条。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通气防风汤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4条,相关中药材13味。通气防风汤的基本资料通气防风汤(《内外伤辨》卷中)处方防风羌活陈皮人参甘草各1.5克藁本青皮各0.9克白豆蔻黄柏各0.6克升麻柴胡黄耆各3克功能主
导赤通气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导赤通气散的基本资料导赤通气散(《痘疹心法》卷二十二)别名导赤通气汤。处方木通、生地黄、甘草、人参、麦门冬、石菖蒲、当归身。功能主治痘疹心虚,声不扬者。用法用量导
通气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20味。通气丸的基本资料木香通气丸(现代标准)名称木香通气丸拼音MuxiangTongqiWan成份香附(醋制)六神曲(麸炒)莱菔子槟榔木香陈皮麦芽(炒)茯苓
通气散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3条,相关中药材14味。通气散的基本资料通气散(《医林改错》卷上)处方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制法研末。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用法用量每用9克,开水冲
肺泡气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需要合适的配合,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与肺血流量(Q)的比称为肺泡通气/血流比值(VA/Q)。静息状态下成年呼吸12次/min,肺泡通气量350ml,则分钟通气量
川芎通气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川芎通气散的基本资料川芎通气散(《备急灸法》)处方天花粉(洗净,为细末)、川芎(不见火,为细末)、川山甲(头顶上甲,炒,为细末)各等分。功能主治头脑上痈肿。用法用
沉香通气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5味。沉香通气丸的基本资料沉香通气丸(《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经验秘方》)处方京三棱(慢火炮)1两半,丁香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玄胡索1两,木香1两,木通(去皮
耵耳通气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耵耳通气散的基本资料耵耳通气散(《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八)处方郁李仁、芍药、人参、大黄、山萸、官桂,槟榔3枚,牡丹皮、细辛、木香、炙甘草。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耳聋
和血通气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和血通气丸的基本资料和血通气丸(《外科精义》卷下)处方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2两,大黄4两,黄芩(去腐)4两,黄柏4两,牵牛1斤(炒香,取头未)4两。制法上为细
通气散坚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3味。通气散坚丸的基本资料通气散坚丸(《外科正宗》卷二)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海藻当归贝母香附黄芩(酒炒)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