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种子神验秘方

Posted 茯苓

篇首语: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调经种子神验秘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调经种子神验秘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

调经种子神验秘方的基本资料

调经种子神验秘方(《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处方白归身1钱2分半(酒洗),白芍(酒炒)5分,川芎5分,熟地1钱3分(自制),四制香附1钱半,广皮8分,丹皮(酒炒)8分,白茯苓5钱(乳蒸),吴茱萸1钱(炒),延胡索8分。

功能主治不孕。

用法用量照方连进4剂,加生姜3片,水2钟,煎8分,清晨空心服;滓再煎,临卧服。俟经水来时服起,1日1服,药尽经止。如未成孕,俟后经来,如法再服4剂。若过期3-5日紫色者,乃血虚有外寒也,外加官桂1钱,炒干姜炭2钱,熟艾2钱;若先期3-5日紫色者,血虚有热也,外加黄芩3钱。

调经种子神验秘方相关中药材

1、吴茱萸

别名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吴萸,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左力。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8~10月,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摘下晒干,除去杂质。如遇阴雨,用微火炕干。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石虎及毛脉吴茱萸等的未成熟果实,亦同等使用。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长扛流域及华南一带和陕西等地。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五棱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高约1.5~3毫米。表面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及鬃眼(油室);顶平,中间有凹窝及5条裂缝,有时在裂缝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圆形,长3毫米,棕绿色,密布毛茸。横切面,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2枚。种子富油性,质坚易碎。香气浓烈,味苦微辛辣。以色绿、饱满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备注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下气、开郁。近年来临床实际上践,亦用本品治蛲虫病。临床实践学认为吴茱萸有明显的止痛、止呕作用。

2、延胡索

别名玄胡素,元胡,延胡,玄胡索,元胡索。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5~6月间当茎叶枯萎时采挖。挖取后,搓掉外面浮皮,洗净,分别大小,放入开水中烫煮,随时翻动,至内部无白心呈黄色时,捞出晒干,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及虫蛀。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为栽培。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主产浙江。

性状干燥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1~2厘米,表面黄色或褐黄色,顶端中间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或有疙瘩状凸起。质坚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无臭,味苦。以个大、饱满、质坚、色黄、内色黄亮者为佳。个小、色灰黄、中心有白色者质次。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①《雷公炮炙论》:“治心痛欲死”②《日华子本草》:“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③《开宝本草》:“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④《医学启源》:“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⑤《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备注东北辽宁等地产一种山延胡索,为同属植物东北延胡索的块茎。在《本草》中最早捉及的即为此种,如《本草拾遗》云:“延胡索生奚国,从安东来,根如半夏,色黄。”东北地区所产的山延胡索,除上述品种外,还有同属植物迷延胡索和齿瓣延胡索的块茎。江苏所产的苏延胡,为同属植物土延胡的块茎,药材直径0.5~1.2厘米,表面黄色至土黄色;断面黄白色,粉状,中间多已裂或空隙,品质较差,产量极小。

3、白芍

别名白芍药,金芍药,白芍,芍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昆亦大。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目前药材,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唐本草》:“益女子血”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4、香附

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雀头香,猪通草茹,莎草,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挖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及鳞叶,入沸水中片刻,或放蒸笼中蒸透取出晒干。再放入竹笼中来回撞擦;用竹筛去净灰屑及须毛,即成光香附。亦有不经火燎,即将根茎装入麻袋撞擦后晒干者。也有用石碾碾去毛皮,称为香附米。

性状干燥根茎多呈纺锤形,有时略弯曲。长1.5~4.5厘米,直径5~10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及数个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棕色毛状鳞片及残留的根痕;去净毛须者,则外表光滑,环节不明显。质坚硬,经过蒸煮者断面色棕黄而微紫红,显角质性;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周边与中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气芳香,味微苦。以个大、色棕褥、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主产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其他地区亦多有生产。其中山东产者称东香附,浙江产者称南香附,品质较佳。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③《医学启源》:“快气”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⑤《汤液本草》:“治崩漏”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5、茯苓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不死面。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㈠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㈡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㈢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㈣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最好,过早则影响质量和产量。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生境分布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产。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

性状茯苓个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两至十斤以上。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层全部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细腻,并可见裂隙或棕色松根与白色绒状块片嵌镶在中间。气味无,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

功能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6、川芎

别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山鞠穷,马衔芎藭,小叶川芎。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

生境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主产四川(灌县、崇庆)。云南亦产,称作“云芎”。

性状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厘米,直径4~6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ml,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调经种子方

调经种子方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11味。调经种子方的基本资料调经种子方(《便览》卷四)处方蕲艾4两,香附6两(醋浸,炒),当归2两,白茯苓2两,吴茱萸2两(汤泡7次,盐酒炒),川芎2两,

调经种子第一神方

调经种子第一神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调经种子第一神方的基本资料调经种子第一神方(《寿世新编》卷上)处方淡吴萸1钱半(平时腹不痛,兼之火旺者,减去5分,体寒腹痛者加5分),全当归2-3钱,正川

家藏神验血竭膏

家藏神验血竭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3味。家藏神验血竭膏的基本资料家藏神验血竭膏(《赤水玄珠》卷二十九)处方当归(酒洗)1两,白芷1两,大黄1两,黄连1两,黄柏1两,木鳖子(去壳)1两,皂角1两,杏

家秘神验松葱膏

家秘神验松葱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3味。家秘神验松葱膏的基本资料家秘神验松葱膏(《寿世新编》)处方明净松香1-2斤(放入大铜锅,清水煮烊,俟其融化,滚浮水面,用竹划缓缓闭去热水,速倾冷水盆中,少顷

保婴稀痘神验丹

保婴稀痘神验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保婴稀痘神验丹的基本资料保婴稀痘神验丹(《沈氏经验方》)别名稀痘丹。处方麝香5厘,朱砂1钱,大蓖麻子36粒(去壳取肉,拣肥白者)。制法先将朱砂为末,次入麝香研

韩侍郎神验捻髭方

韩侍郎神验捻髭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韩侍郎神验捻髭方的基本资料韩侍郎神验捻髭方(《御药院方》卷十)处方百药煎1两,五倍子半两,诃子皮1两,(艹狼)把1两,荷叶1两,定粉3钱,绿矾半两。制法上为

接骨秘方

接骨秘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6味。接骨秘方的基本资料接骨秘方(《春脚集》卷四)别名七厘散。处方乳香2钱(去油),没药2钱(去油),血竭3钱,猴姜3钱(去毛),硼砂2钱,熟军2钱,自然铜2钱(醋煅,淬

补血调经片

补血调经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0味。补血调经片的基本资料补血调经片(现代标准)名称补血调经片拼音BuxueTiaojingPian成份鸡血藤、阿胶(海蛤粉炒)、岗稔子、肉桂、党参、艾叶(炒)、益母

肝郁调经膏

肝郁调经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0味。肝郁调经膏的基本资料肝郁调经膏(现代标准)名称肝郁调经膏拼音GanyuTiaojingGao成份香附(制)、白芍、川楝子、郁金、当归、代代花、丹参、牡丹皮、葛根

妇科调经片

妇科调经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妇科调经片的基本资料妇科调经片(现代标准)名称妇科调经片拼音FukeTiaojingPian成份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醋炙)、赤芍、香附(醋炙)、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