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线诊脉的由来
Posted 后妃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悬线诊脉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悬线诊脉也叫走线切脉,是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出现的太医为皇帝后妃们诊脉辨症的情节。具体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条红绒线拴在后妃的手碗上,另一端交给太医,让其通过绒线辨别病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以防乱了宫闱。
人的搏动能否通过绒线传递给太医·为了证实这一诊断法的真实性,有人在1968年曾请教过施今墨老先生。施老先生是清末四大名医之一,曾给皇室内眷看过病。他介绍说,这走线诊脉,实是亦真亦假。真者,确曾有其事;假者,走线诊脉纯粹是一种形式。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有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大夫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详细情节,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当这一切问完,太医也就凭自己丰富的经验,成竹在胸了。到了悬线诊脉时,太医要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字斟句酌,腹稿处方,准备应对,唯恐一药不当、一言不慎而罹祸。由此可知,悬线诊脉只不过是一种被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形式而已,
如果不是太医事先已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详细的病情察问,那么,再高明的神医圣手,也不会看好后妃们的病的。
相关参考
寸口又名气口、脉口。这个地方,动脉呈现部位浅,脉管搏动明显,便于摸取,故为临床医家广泛采用。之所以称为寸口,是因为这个诊脉的地方在鱼际穴后1寸的地方。 临床上,利用寸口脉变化情况来推论脏腑气血功能的
三部九候是祖国医学诊脉的方法。但古今所包含的内容不同。 在古代,三部九候是指一种全身性的诊脉方法,又称遍诊法。《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详细记载了这种诊脉方法,这是最原始的诊脉记录。“一者天,二者地,三
(1)持脉,指诊脉。道,法则。虚静,清虚宁静。保,通“宝”,珍贵、重要之意。 (2)意义:一方面是诊病时医生应清虚宁静,摒除杂念,全神贯注,这样才能辨别出复杂的脉象;另一方面是诊脉时患者也应该虚心安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可
正常的、平静的呼吸。诊法上,要求医者平静自己的呼吸,然后给病人诊脉。
结喉旁两侧颈总动脉搏动处。又称“人迎脉”。诊脉部位,即左手寸口脉的别称。足阳明胃经穴位名,位于结喉旁颈总动脉之后,胸锁乳突肌前缘处。
耳中自觉有蝉鸣或其它各种声响者,叫做“耳鸣”。可分为虚实两种类型。虚证是由于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常伴有头晕目眩腰痛等症状,诊脉多细弱,如因暴怒伤肝,致肝、胆之火上逆,则耳中暴鸣如钟鼓之声,属于实证
经文指出“脉者,血之府也”,说明脉与血的关系———血在脉中。经文中列举不同脉象的诊断意义,但尚不能说明脉象形成及诊脉原理。《灵枢·本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说明经脉有运行气血的作用。这
气口是诊脉部位,在气口人迎对比诊法中“气口主中,人迎主外”,气口脉诊能反映五脏的精气及其变化情况,从诊病意义上来看,气口主五脏。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决定五脏精气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季的开始。那么你知道春分节气的由来和习俗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春分节气的由来 春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