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的特点各是什么?
Posted 津液
篇首语: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的特点各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寒邪(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
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多挟湿。
湿邪(1)湿性重浊;
(2)湿性粘滞;
(3)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燥邪(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邪易于伤肺。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
火邪火邪热极,其性炎上;
(2)消灼津液;
(3)生风动血。
相关参考
(1)干涩伤津:由于津伤阴亏,失于濡润,故口、鼻、咽、眼等五官七窍以及皮肤都干涩,毛发干枯不荣。津液不足,故尿少便干。 (2)燥易伤肺:燥为秋季主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故易伤肺,肺卫失宣,则清窍不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因阳盛,故使人大热,热迫津液外泄则大汗,引水自救则大渴;阳热鼓动,气血沸涌则脉洪大,但暑热耗气也可能脉虚或重按无力;气血上涌则面红耳赤;热扰心神则心烦闷乱;心移热于小肠则尿短
(1)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阴邪易伤阳气,使人困倦、乏力,肢体酸困沉重、头重如裹。湿浊阻滞气机,则胸闷、腹胀、脘痞、里急后重。湿浊困脾则运化不行,故纳呆泄泻、水肿胀满。 (2)污秽垢腻:排泄物和分泌物
(1)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感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所以临床上风邪为患很多。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因其轻扬升散,有向上向外的趋势,所以易伤人上部,易犯肌表。肺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且善行而数变”。意为风邪是外感致痛因素,且致病有游走窜行的特性。其他致病因素,如寒邪、热邪及湿邪均可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寒邪附于风入体,也会随之走窜,既而致病。《素问·痹论》
这个问题,应从概率的角度理解,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火邪是由内生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火邪也可以由外感而来,不过这种“火邪”,我们多称之为“热邪”。这与“五气化火”并不矛盾,五气之中,只有暑邪纯属
痹证的症状之所以有上述多种表现,主要与病人体质的阴阳属性及感受风寒湿邪的轻重主次有关。若寒邪偏胜,寒性凝滞,气血不通,故疼痛剧烈,如《素问·痹论》所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若病久入深,营卫不
夏季的主气,六淫之一。暑为阳邪,致病有季令的特点。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口渴、心烦、多汗、脉洪数等;暑邪又易耗气伤津,故常出现身体疲倦,四肢乏力、口干等症。“长夏”多湿,暑邪每易夹湿,常出现胸部胀闷,
病因,即暑邪。《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外感暑邪的发热病症。参见“暑热症”条。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阳热亢盛则发热恶热、烦渴、汗出、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洪数等。心火上炎则面赤舌疮、心烦失眠、狂躁神昏、疮疡红肿。胃火上炎则牙龈肿痛,或口臭苔黄垢浊。肺火上炎则咽喉红肿。肝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