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仪器-地平经纬仪
Posted 地平经纬仪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天文仪器-地平经纬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平经纬仪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台顶南侧正中位置上。制于康熙52年-54年(公元1713-1715年),由来华的耶酥会传教士德国人纪理安负责督造。仪重7368千克,仪高4.125米.此仪集地平经仪和象限仪的构造与作用于一体,所不同的是,将象限弧向上,游表不用夹缝方法,而采用游表两端各开一窥孔的方法,装饰上与前两架仪器有所不同,它是古观象台唯一采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式艺术装饰的天文仪器.使用时减少了由于两架仪器测量所带来的误差.
相关参考
黄道经纬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古天文观测仪器。1673年制成,重达2752千克,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 黄道经纬仪的外层是南北向正立的“子午圈”
赤道经纬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古天文观测仪器。1673年制成,重达2720千克,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 整个观测部分由三个大环和一根轴承组成。最
地平经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重量达到811千克,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制成,现存于北京古观象台。 地平经仪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角。其底座是副十字交梁,交梁上有三条屈身直立的苍
现存于北京古观象台的象限仪制造于1673年,是专门测量天体地平高度的观测仪器。 所谓“地平高度”,就是观测者到某颗星星的视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在天文学上,这一角度叫做“天体地平高度”。 象限仪的下端
1、简仪是油谁发明的、它有哪些主要的优点? 中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它克服了浑仪环环相套,阻挡视线的缺点,它是由赤道经纬仪和地平经纬仪组成在仪器的南面有一架用意校正子午线方向的正方案。
能够同时测出角度和距离的仪器是()A.经纬仪B.全站仪C.水准仪D.铅直仪【正确答案】B
能够同时测出角度和距离的仪器是()A.经纬仪B.全站仪C.水准仪D.铅直仪【正确答案】B
“浑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在古代,“浑”字含有圆球的意义。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人们在这个蛋黄上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因此,把这种
简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它与浑仪一样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但是,浑仪的结构比较繁杂,观测时经常发生环与环相互阻挡视线的现象,使用极不方便。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将浑仪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安装在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