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Posted 鹧鸪
篇首语: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华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华鹧鸪(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英文名:Chinese Francolin),又称中国鹧鸪、越雉、怀南。属鸡形目雉科鹧鸪属。中华鹧鸪头顶羽毛为黑色,有褐色及黄色斑,身体大多为黑色,有很多圆形白色斑点,下身的斑点较大。鹧鸪多在矮小山岗的灌木林中活动,有时候3-5只结群寻找食物。遇惊时很怏地匿藏在灌木丛深处,很难发现。脚爪强健,善于在地上行走,虽然不常飞行,但飞行速度很快。 鹧鸪是杂食性,喜欢吃蚱蜢、蚂蚁等昆虫,同时亦吃野生果实,杂草种子及植物的嫩芽。
中文学名:中华鹧鸪
拉丁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
英文俗名:Chinese Francolin
命名作者:Scopoli, 1786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鹧鸪属(Francolinus)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中华鹧鸪:形态特征图雄鸟:中等体型(30厘米),不会误认的黑色鹑类。枕、上背、下体及两翼有醒目的白点,背和尾具白色横斑。头黑带栗色眉纹,一宽阔的白色条带由眼下至耳羽,颏及喉白色。
雌鸟似雄鸟,但下体皮黄色带黑斑,上体多棕褐色。幼鸟似雄鸟,但体色较暗。
虹膜-红褐色;嘴-近黑;脚-黄色。
叫声:独特的洪亮而刺耳的鸣叫,声如 'do-be-quick-papa' 或 'come to the peak ha-ha'。晨昏时数鸟可同时鸣叫。
中华鹧鸪:雄鸟中华鹧鸪:雌鸟地理分布
中华鹧鸪:地理分布图分布区?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162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颍河《榷辈恐林泄喜考岸涎恰R种?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424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菲律宾。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及安徽。
生活习性
中华鹧鸪中华鹧鸪中华鹧鸪生活在低山间干燥的山谷内及丘陵的岩坡和砂坡上,多在灌丛、草地、荒山等环境中,有时也出现在农田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竹林中。它们不在高山上,不在森林中,也很少见于空旷的原野。清晨和黄昏时常在山谷间觅食,晚上在草丛或灌丛中过夜,而且还常常更换夜栖的地点。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像其他鸡类那样善于结群。飞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线飞行。它们的警惕性极高,总是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丛里,极难发现。受惊后大多飞往高处,这一点与其他鸡类不同。
中华鹧鸪为杂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还有农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黄粟等粮食颗粒和甘薯、半夏、槐树果、油菜花等。
中华鹧鸪的雄鸟都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也是一个为了保护巢区而表现得很强悍的种类,所以鹧鸪的产地有“一个山头一只鹧鸪,越界比斗”的说法。这种对巢区的保护,使营巢的鸟类有较均匀的分布,保证了繁殖期中的成鸟和雏鸟都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中华鹧鸪的雄鸟还有着美妙的歌喉。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在晨曦照耀下,雄鸟们飞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树枝上,放声歌唱,往往是一鸟高唱,群鸟响应,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生长繁殖
中华鹧鸪中华鹧鸪的繁殖期为3—6月,3—4月间开始求偶交配。求偶期间鸣叫更为频繁,常在山岩、树桩、灌木或乔木枝上鸣叫,尤以黎明和黄昏时更甚,往往是一鸟先鸣叫,其他雄鸟一起跟随,此起彼伏。营巢于山坡草丛或灌丛中。巢甚为简陋而粗糙,多由干草、树枝构成,内垫有少许羽毛。每窝产卵3—6枚,多时可达8枚。卵为椭圆形或梨形,颜色为淡皮黄色至黄褐色,卵的大小为31.8—40.6×26.7—30.5毫米。孵卵由雌鸟承担,甚为恋巢,孵化期为21天。雏鸟出壳后不久即可跟随亲鸟活动,如遇天敌袭击,立即钻入草丛中隐匿,而雄鸟则善于将敌害引走。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参考
环颈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torqueola,英文名:Hill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常绿森林、灌丛
红胸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红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mandellii,英文名:Chestnut-breasted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红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mandelli
绿脚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绿脚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chloropus,英文名:Green-legged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绿脚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chloropus)为雉科
台湾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
台湾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crudigularis,英文名:Taiwan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台湾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crudigularis)为雉科
海南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省鸟提名
海南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ardens,英文名:Hainan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和白鹇相似。中文学名:海南山鹧鸪拉丁学名
石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人工养殖、保护现状
石鸡(学名:Alectorischukar,英文名:ChukarPartridge)是雉科石鸡属的鸟类,又叫美国鹧鸪、嘎嘎鸡、红腿鸡、朵拉鸡等。因常久鸣不休,音似“ka,ka”而得名嘎嘎鸡。体长27~
中华秋沙鸭的中的大熊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squamatus,英文名:Scaly-sidedMerganser)是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物种。体侧具特征性鳞状纹。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
攀雀(学名:Remizconsobrinus,英文名:ChinesePendulineTit)是攀雀科攀雀属的鸟类,又叫做中华攀雀,俗名洋红儿。攀雀是攀禽,是筑巢能手,其巢穴相当精致。雄鸟体型纤小(1
黑尾蜡嘴雀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尾蜡嘴雀(学名:Eophonamigratoria,英文名:ChineseGrosbeak)是燕雀科蜡嘴雀属的鸟类,俗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英文名直译为中华蜡嘴雀。该物种雄雌异
白额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gingica,英文名:White-necklaced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白眉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gingica)为雉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