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的中的大熊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
Posted 鸟类
篇首语: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华秋沙鸭的中的大熊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英文名:Scaly-sided Merganser)是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物种。体侧具特征性鳞状纹。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出没于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中华秋沙鸭
拉丁学名:Mergus squamatus
英文俗名:Scaly-sided Merganser
命名作者:Gould, 1864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秋沙鸭属(Merg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3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濒危物种
Endangered(EN)
有灭绝危机的物种!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鸟类中的大熊猫
中华秋沙鸭有着“鸟类中的大熊猫”之称,与华南虎、滇金丝猴、大熊猫齐名,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活化石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中华秋沙鸭作为鸭科动物,却一反常态的喜欢上树,筑巢的树洞距离地面一般超过10米,奇特的习性让它显得尤为神秘。
英国人于1864年在我国采到一个雄性幼鸭标本,并将其定名为“中华秋沙鸭”,这种鸟类一般主要在中国东北以及西伯利亚等地方繁殖,冬季到长江以南越冬。中华秋沙鸭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联合会早已将中华秋沙鸭,列入濒危物种和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
外形特征
中华秋沙鸭:形态特征图雄鸟:体大(58厘米)的绿黑色及白色鸭。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其尖端具钩。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
雌鸟:色暗而多灰色,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色宽黑色窄的带状图案。
虹膜-褐色;嘴-橘黄色;脚-橘黄色。
叫声:似红胸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雌鸟中华秋沙鸭雌鸟,超现实插画,作者Bearid中华秋沙鸭:亚成鸟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中华秋沙鸭雄鸟的区别: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雌鸟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色宽黑色窄的带状图案。
地理分布
中华秋沙鸭:世界分布图中华秋沙鸭:地理分布图栖息地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
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汤旺河,南岔河,长白山,泰来,红花尔基。越冬地:中国的江苏沿海,洞庭湖,贵州平塘,都匀,掌布,台湾屏东。日本及朝鲜;偶见于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数量稀少且仍在下降。繁殖在中国东北;迁徙经于东北的沿海,偶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台湾越冬。
中华秋水鸭是苏州地区的冬客,深秋时自北方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来避寒越冬,它们与我种野鸭汇成数以万计的大群,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规模宏大而喧嚣热闹的鸭类集市。
分布范围:繁殖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越冬于中国的华南及华中,日本及朝鲜;偶见于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数量稀少且仍在下降。繁殖在中国东北;迁徙经于东北的沿海,偶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台湾越冬。
生活习性
中华秋沙鸭:雄鸟中华秋沙鸭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剧游至隐蔽处。据在吉林省长白山的观察,它们于每年4月中旬沿山谷河流到达山区海拔1 000m的针、阔混交林带。常成3—5只小群活动,有时和鸳鸯混在一起。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捕到鱼后先衔出水面而行吞食。主食鱼类,此外还食石蚕科的蛾及甲虫等。
通常,中华秋沙鸭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动,只在迁徙前才集成大的群体。春季迁徙到长白山后,它们很快就由集群状态分散开,以家族和雌雄配对的方式活动,家族和家族之间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亚成体和没参与繁殖的个体会选择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栖息,而已经成功配对的成体则会选择距离他们的巢位不远的河段活动,通常岸边有很多粗壮的老龄阔叶树。它们很少鸣叫,不像绿头鸭和斑嘴鸭那样喧闹。它们的身体具有更好的流线型结构,因此飞行速度要比其他鸭科动物迅速。
中华秋沙鸭在树上营巢,把巢建在粗壮的活体阔叶树的树洞里,树洞距离地面一般都超过10米。中华秋沙鸭的雏鸟在刚刚孵化出来的一两天之内,要从树洞里跳出来,然后快速进到水中,所以通常中华秋沙鸭选择距离水体较近的树营巢。对于中华秋沙鸭来说,水里要比陆地安全得多。
生长繁殖
中华秋沙鸭2005年4-5月,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观测鸭巢结果表明,雌鸭选择在靠近溪流的树洞营巢,对人为活动不敏感。两个巢距地面高度为10m左右,内径约为0.2m,其他特征值有较大差异。鸭巢距溪流的距离小于10m,距公路也很近。雌鸭每日外出觅食的时间比较稳定,孵化末期有一定波动。影响觅食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晴天觅食时间较长,外出次数也较多。每日清晨和午间觅食活动频繁,并集中在1d的2h之内。孵化期为23d左右。
中华秋沙鸭的繁殖进行为,发现它们营巢在河流两岸的天然树洞中。繁殖季节成对,偶尔见有一雄二雌结合,求偶期间亦常出现争雌现象,交配在水中进行,窝孵数8-14枚。卵平均大小为63.25×45.91mm,平均重量61.9g。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每年开始产卵时间的早期同当年气温回升的快慢有关。
4月中旬到达繁殖地后,就开始寻找天然树洞做巢。雄鸟常有伪巢。巢多筑在紧靠河边的老杨树的天然树洞中,洞口距地面13米左右。洞内直径27厘米,洞口为20厘米×9厘米。巢内垫以木屑,上面覆盖着绒羽,并混有少量羽毛和青草叶。
其在溪流中交配。交配前雄鸭围绕雌鸭游动嬉戏,当雌鸭靠近时雄鸭猛扑到雌鸭背上进行交尾。4月初到4月中旬产卵,通常1天产1枚,产最后1枚时常间隔1天。年产1窝,每窝产卵10枚左右。卵为长椭圆形,浅灰蓝色,遍布不规则的锈斑,钝端尤为明显。雌鸭在产完最后1枚卵后开始孵卵,孵卵期内每日坐巢时间很长,除中午出巢约1小时外,其余时间都在孵卵,孵卵期为28-35天.雏鸟出巢时,由亲鸟带领跳出洞口,进入水中,成家族群活动。该鸟人工繁殖较困难,应严禁捕捉,以保护野生繁殖种群。孵化期间,雌鸭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它每天外出觅食2~3次,每次外出觅食的时间大约1个小时左右。晴天并且气温较高时,成鸭外出觅食的次数多,觅食时间也要稍微长一些。阴天或气温较低时,寻食的次数减少,觅食时间也稍短一些。在雏鸟出巢前的2~3天内,母鸭外出寻食的次数明显减少,并且每次外出寻食的时间也由原来的1个小时左右缩短为每次20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
保护现状
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以往在中国广有越冬记录,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很少在同一地见到10只以上的个体记录。1989-1990年冬季水鸟调查共记录28只,其中江苏盐城6只、高宝湖17只、洞庭湖4只、丹东1只;1990-1991年共记录20只,其中兰州4只、江苏滩涂12只、洞庭湖4只,可见在越冬地数量十分稀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个别地点虽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体,但缺少持续性观察结果。安徽、山东、辽宁、吉林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地。安徽主要见于肥东,山东主要见于荣城、长岛及沿海一带。吉林和辽宁见于鸭绿江。
21世纪初在赣东北的弋阳、婺源相继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较大越冬群,总数量至少超过100只,且数量和分布地点相对保持稳定。两地记录到的最大数量分别超过该种全球总量的1%。
2004年3月,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鸭绿江上发现8只中华秋沙鸭。黑龙江省共有170只左右.其种群数量保持较稳定。
保护现状
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鸟类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的国宝。1999年冬季。在信江清湖段发现了这一珍禽,一次发现多达数百只。经省有关专家论证。基本确定清湖段为中华秋沙鸭的越冬地之一,也是迄今在我国南方发现的秋沙鸭最大种群越冬地。2000年8月,弋阳县政府已成立了“弋阳县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弋江县城景区又一个难得的生态旅游观光点。
碧水中华保护区黑龙江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境内,地处我国东北东部山地小兴安岭山脉的东南段——永翠河流域的中段,距带岭镇9公里。保护区地理坐标为E128°47´12〞-128°58´35〞,N47°4´52〞-47°9´46〞。总面积为2535公顷。
黑龙江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5月经伊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1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保护区在资源保护和建设乃至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初具规模。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种。
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濒危(EN)。
相关参考
♂(雄鸟);♀(雌鸟);juv.(幼鸟)中华秋沙鸭-外形描述描述:雄鸟:体大(58厘米)的绿黑色及白色鸭。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其尖端具钩。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
普通秋沙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普通秋沙鸭(学名:Mergusmerganser,英文名:CommonMerganser)是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又称川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是中国秋沙鸭中个体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体长54-68
褐秋沙鸭的百科名片、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褐秋沙鸭(学名:Mergusoctosetaceus,英文名:BrazilianMerganser)是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褐秋沙鸭身长49-56cm。是一个羽色深暗的秋沙鸭,有一个细长的长冠深绿色具光
红胸秋沙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红胸秋沙鸭(学名:Mergusserrator,英文名:Red-breastedMerganser)是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雄鸟俗名黑头尖嘴鸭,雌鸟俗名棕头尖嘴鸭。生活于河流,湖泊,海洋,苔原。红胸秋沙
棕胁秋沙鸭的简介、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棕胁秋沙鸭(学名:Lophodytescucullatus,英文名:HoodedMerganser)是鸭科棕胁秋沙鸭属的鸟类。棕胁秋沙鸭主要生活在北美洲的东部和中部的小湖和池塘里。数量很少。西岸也有数
♂(雄鸟);♀(雌鸟);juv.(幼鸟)红胸秋沙鸭-外形描述描述:体型中等(53厘米)的深色食鱼鸭。嘴细长而带钩,捕食鱼类。丝质冠羽长而尖。雄鸟黑白色,两侧多具蠕虫状细纹。与中华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部棕
奥克兰秋沙鸭(学名:Mergusaustralis,英文名:AucklandMerganser)是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奥克兰秋沙鸭(Mergusaustralis),又名奥克兰岛秋沙鸭,是已灭绝的秋沙
♂(雄鸟);♀(雌鸟);juv.(幼鸟)白秋沙鸭-外形描述描述:体型小(40厘米)而优雅的黑白色鸭。繁殖期雄鸟体白,但眼罩、枕纹、上背、初级飞羽及胸侧的狭窄条纹为黑色。体侧具灰色蠕虫状细纹。雌鸟及非繁
秋沙鸭属(学名:Mergus)是雁形目鸭科的1属。共有5种7亚种。鸭科秋沙鸭族秋沙鸭属的几种鸟类通称。秋沙鸭是体长、有冠的潜水鸟。肉味腥臭,故俗称废物鸭。嘴形侧扁,边缘具锯齿;两性羽色不同。虽然大多生
♂(雄鸟);♀(雌鸟);juv.(幼鸟)普通秋沙鸭-外形描述描述:体型略大(68厘米)的食鱼鸭。细长的嘴具钩。繁殖期雄鸟头及背部绿黑,与光洁的乳白色胸部及下体成对比。飞行时翼白而外侧三极飞羽黑色。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