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燕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聚集地

Posted 鸟类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褐翅燕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聚集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褐翅燕鸥(学名:Onychoprion anaethetus,英文名:Bridled Tern)是鸥科褐背燕鸥属的鸟类。

褐翅燕鸥(学名:Sterna anaethetus)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

中文学名:褐翅燕鸥

拉丁学名:Onychoprion anaethetus

英文俗名:Bridled Tern

命名作者:Scopoli, 1786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褐背燕鸥属(Onychoprion)

繁殖区:热带海洋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4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褐翅燕鸥褐翅燕鸥夏羽前额和一短的眉纹白色。眼先、头顶、枕黑色。一粗著的黑色贯眼纹从眼先经跟到后枕,与枕部黑色相联。后颈淡灰色。邻近背的翅覆羽具白色边缘。上背、肩、腰、尾和翅暗灰褐色。翅较背暗。尾长,呈深叉状,外侧尾羽逐渐变尖。外侧尾羽基部和外侧白色。下体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为白色。

冬羽和夏羽相似。但白色前额和腰纹不明显。头后至后枕污白色而具黑褐色纵纹。

幼鸟上体淡褐色,具宽的白色羽缘,前额、眼先和头顶白色,具黑色斑纹;头顶后部至枕褐色,具灰色羽缘。其余似成鸟。

虹膜暗褐色。嘴、脚和趾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长360—370毫米。嘴峰41—45毫米;翅242—261毫米;尾156一184毫米;跗跖21—24毫米。

地理分布

褐翅燕鸥在国内分布于福建沿海岛屿、台湾、澎湖群岛、香港和海南岛。国外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红海、波斯湾、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沿海及岛屿。

生活习性

褐翅燕鸥主要栖息于大海,是典型的海洋鸟类,仅在恶劣气候及繁殖季节才靠近海岸或岛屿。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频繁地在海面上空飞翔和降落于水面上。飞行轻盈有力,嘴部垂直朝向水面,缓缓搧动双翅搜索海面食物。一旦发现即收翅直插水中,然后又直线升入空中,不善潜水。有时低飞触及水面,也常栖于海面漂浮物上休息,晚上常栖停在航船桅杆宿夜。叫声似“wep-wep”,警戒叫声为沙哑的“kee-errr-krr”。

食物主要是鱼类、甲壳类和海洋软体动物。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一般认为是5-6月,中国广东南澳外海小岛乌屿岛上每年5月初飞抵繁殖,幼鸟长成出飞时已是9月上旬至中旬。集群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海岛和海岸岩石上,南澳乌屿岛上的鸟则在低矮茂密的灌木丛下面的泥质地面及草丛中营巢繁殖。每窝产卵1-2枚,多数为2枚。卵呈淡灰白色,壳上散布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斑点,小的斑点直径在1mm以下,大的则可达到2.5mm,斑点深褐色、棕褐色,还有大形浅色的隐约色斑。卵的大小为43-48mm×30-34mm。孵化期28-30天。

亚种分化

褐翅燕鸥亚种

保护现状

褐翅燕鸥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低危(LC)。

聚集地

一个0.04平方公里的无人小岛,竟引来珍贵候鸟褐翅燕鸥栖息繁衍多达五万多只。位于广东南澳岛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乌屿,已被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确认为全球最北沿的褐翅燕鸥繁殖地。

乌屿地处汕头市南澳县主岛东南方3.9公里的海面上,正嵌于亚洲鸟类南迁北徙的海上线路间。小岛面积虽只有0.04平方公里,四周尽是悬崖峭壁,附近列岛海域礁岩棋布,是著名的天然渔场。1990年1月11日,南澳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后,乌屿成为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褐翅燕鸥南澳的候鸟保护管理机构实施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方针,使100多种牧草、红树林和灌木连片覆盖整个乌屿岛;500多种小型鱼、虾、蟹类终年群聚这里寻食,形成海洋之中独特的“小草原”、水产资源的“小王国”,筑起了珍贵候鸟群聚栖息、滋生繁衍的“安乐窝”。据摸查统计,目前共有100多种候鸟飞至南澳结群繁殖,尤其是乌屿岛所吸引的五万多只褐翅燕鸥,其数量是我国沿海地带该种珍贵候鸟的最大繁殖种群。

据国家及省的鸟类管理、动物研究、环境保护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多次实地考察确认,乌屿不但成为全球最北沿的褐翅燕鸥繁殖地,而且成为珍稀鸟类栖息的乐土,其中仅中日两国政府签订的《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保护的鸟类和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已有60多种,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国际候鸟天堂”。

相关参考

粉红燕鸥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粉红燕鸥(学名:Sternadougallii,英文名:RoseateTern)是鸥科燕鸥属的鸟类。粉红燕鸥(Sternadougallii)是燕鸥科的一种海鸟,也名红燕鸥。这种鸟有很多不同分布地区的

褐翅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参考资料、扩展阅读

褐翅翡翠(学名:Pelargopsisamauroptera,英文名:Brown-wingedKingfisher)是翠鸟科鹳嘴翡翠属的鸟类。褐翅翡翠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中文学名:褐翅翡

黄嘴河燕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黄嘴河燕鸥(学名:Sternaaurantia,英文名:RiverTern)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河燕鸥。头顶黑色,嘴大嘴黄,尾长而分叉。栖于淡水水域,偶尔在沿海小型河口。飞行缓慢有力,修长

黑枕燕鸥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枕燕鸥(学名:Sternasumatrana,英文名:Black-napedTern)是鸥科燕鸥属的鸟类。黑枕燕鸥(学名:Sternasumatrana)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是一种分布于太平洋及印度

白额燕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白额燕鸥(学名:Sternulaalbifrons,英文名:LittleTern)是鸥科小燕鸥属的鸟类。白额燕鸥(学名:Sternaalbifrons)为中国常见的夏季繁殖鸟,它们被称为海上精灵,高尔

黑腹燕鸥的基本信息、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腹燕鸥(学名:Sternaacuticauda,英文名:Black-belliedTern)是鸥科燕鸥属的鸟类。黑腹燕鸥(学名:Sternaacuticauda)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

小凤头燕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小凤头燕鸥(学名:Thalasseusbengalensis,英文名:LesserCrestedTern)是鸥科凤头燕鸥属的鸟类。小凤头燕鸥(学名:Thalasseusbengalensis)为鸥科凤

普通燕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普通燕鸥(学名:Sternahirundo,英文名:CommonTern)是鸥科燕鸥属的一种海鸟。头顶黑色,尾分叉。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繁殖区为北极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东及中部。候鸟,有很强的迁移性

燕鸥属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燕鸥属大全

燕鸥属(学名:Sterna)是鸥科的1属,因与家燕的尾型相似而得名。此属鸟类分布几遍全球,绝大多数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中国常见种为普通燕鸥。主要食鱼类,春秋季节嗜吃蝗虫、草地螟等,为草原和农业地区的益

褐翅燕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褐翅燕鸥-外形描述描述:中等体型(37厘米)、背部深色的燕鸥。尾呈深叉形。成鸟:除翼上前缘及外侧尾羽白色外,上翼、背及尾均为深褐灰色,下体白。与乌燕鸥区别在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