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胸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物种价值、人工饲养
Posted 绯胸鹦鹉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绯胸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物种价值、人工饲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绯胸鹦鹉(学名:Psittacula alexandri,英文名:Red-breasted Parakeet)是鹦鹉科鹦鹉属的鸟类。
绯胸鹦鹉,学名Psittacula alexandri,又称小绯胸鹦鹉,以同大绯胸鹦鹉(大紫胸鹦鹉)相区别。中国民间又称鹦哥、莺哥。红嘴、绿背,喉、胸橙红色。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以坚果、浆果、嫩枝芽、谷物、种子等为食。
中文学名:绯胸鹦鹉
拉丁学名:Psittacula alexandri
英文俗名:Red-breasted Parakee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鹦鹉属(Psittacula)
繁殖区:东洋界 : n India to Java and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12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绯胸鹦鹉绯胸鹦鹉体形中等,体态优美,羽色艳丽,由于上体羽毛以绿色为主,又被称为绿鹦哥。
它的体长为22-36厘米,体重为85-168克。雄鸟的头部为葡萄灰色,眼睛周围为绿色,前额有一条窄窄的黑带延伸至两眼;羽色大体为上绿下红,颏为白色,喉和胸葡萄红色或砖红色。
眼睛内的虹膜为黄色,嘴壳粗短,很像老鹰的嘴,上嘴弯曲,呈珊瑚红色,下嘴褐色,嘴的先端为象牙色,脚呈暗黄绿色或石板黄色。尾羽狭窄而尖长,尤其是2枚蓝色的中央两枚尾羽特长,呈楔形。
雌鸟的头部为蓝灰色,喉、胸橙红色,缺少紫色沾染,中央尾羽一般比雄鸟为短,眼睛内的虹膜为黄白色,上、下嘴都是黑褐色。
生活习性
绯胸鹦鹉绯胸鹦鹉主要栖息于低山地区和山麓常绿阔叶林中,也到山脚、平原、河谷、农田和居民点附近觅食,常十余只至数十只成群活动,有时也与鸦类和八哥混群生活。
它们善于飞行和攀缘,飞行很快而常呈直线,攀缘时能够嘴、脚并用,上下均甚为灵巧。在树上停下进食或休息之前,两翼作喀哒响,常发出刺耳叫声。刺耳的kekekek声反复重复,幼鸟尤是;另有声哑的尖叫似喇叭声。
食物主要是野生植物的浆果、坚果等果实,以及种子、花蜜、嫩枝和幼芽等,也吃谷物和昆虫。
生长繁殖
绯胸鹦鹉绯胸鹦鹉的繁殖期为3-5月,通常结群营巢于1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筑在离地面1.5-15米不等的天然树洞里。每窝产卵3—4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约为30×25毫米。孵化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8天。
绯胸鹦鹉的雏鸟是晚成性,大约经过亲鸟50天的喂养才能飞翔。
雄、雌雏鸟的嘴均呈红色,待羽毛丰满后,就逐渐转为黑色,以后随着身体发育成熟,雄鸟的上嘴再度转为红色。
保护现状
绯胸鹦鹉是我国鹦鹉中野外数量最多、较为常见的一种,但由于它所栖息的森林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过度捕猎,数量已有明显下降,亟待加强对它的保护工作。
绯胸鹦鹉是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绯胸鹦鹉是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物种价值
绯胸鹦鹉在我国民间还被亲呢地称之为“多嘴多舌的黄背绿”。虽然它的鸣声单调,但很善于学舌,模仿人语,还能学会一些技艺,所以成为古代宫庭中驯养的一种有名的学语鸟,也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类。
人工饲养
绯胸鹦鹉鸟的选择观赏饲养一般爱选择雄鸟。成鸟雌雄的区分可根据上嘴的颜色,雌鸟黑褐色,雄鸟红色。但幼鸟雌雄区别若是根据嘴的颜色,不太容易区分。因为幼鸟嘴色不仅雌雄相同。而且随着日龄而有变化。雏鸟时期呈红色、近离巢时变褐色,出飞后分别变成红色(雄鸟)或黑褐色(雌鸟)。
笼的选择成对或成群饲养繁殖须设置大的金属丝笼或笼舍,设有横的栖木,便于雌雄在杠上依偎和交配。巢箱用木箱或树洞,内部空间以容下两只鸟为宜。除一端有直径8厘米的出入口外,其余全部封闭,整个巢箱或树洞宜横置,出入口稍向上.笼或笼舍大小,可依每对鸟4立方米设计。在北方,冬季饲养需保温(8度以上)。单只观赏宜用小型的弓型金属架,可挂在屋门口或廊下,驯熟后教会简单话语。
饲养管理绯胸鹦鹉绯胸鹦鹉的饲料可用稻子、苎麻籽、葵花籽(或花生)按7:2:1的比例混合做为主食,以各种水果和蔬菜为副食,并常给鲜绿树枝、砂粒和红粘土,任其自选。冬季稍提高脂肪性饲料的比例,比如苎麻籽和葵花籽(或花生)可分别占2成,育雏期补喂熟鸡蛋。水果和蔬菜切成方块或小段喂给,喂前用高锰酸钾水消毒、洗净,吃剩下的要及时取出,鹦鹉架养时要拴住脚,脚链宜轻而结实,要经常检查。绯胸鹦鹉初上架时不习惯,要适应一段时间。给它爱吃的花生米、水果之类,用手拿着喂,几天就能驯熟。笼舍饲养、底宜铺细砂,便于鹦鹉地面行走,也有利于清扫。每天清理吃剩下的食物,粪便可每周清理两次。每年初春和秋末分别清理巢箱,更换砂土和消毒笼舍一次。
驯养教其学“说话”的时候,应把它放在安静的室内,每天清早喂食时教,边喂边说简单的话,每天总是这一句,待学会后再教第2句、第3句,由少到多,由简到繁,但不要教太复杂的。如有会说话的成鸟带就简单多了。
人工繁殖绯胸鹦鹉关于绯胸缨鹅的孵化期。育雏期观察的结果不一。有人记载,孵化期23-24天,育雏期20-25天;也有人认为孵化期28-30天,育雏期需30-35天,有待进一步证实。绯胸鹦鹉的繁殖比虎皮鹦鹉、牡丹鹦鹉(属)等小型鹦鹉要难一些。根据各地饲养的经验,饲养问题不大,重要的是环境是否安静和巢洞是否适宜。一般来说,笼舍周围僻静,舍内光线暗,以天然树洞为巢,比较容易繁殖成功。绯胸鹦鹉初次有繁殖迹象时,先不必过于关心,尽量少惊动。待看到壳掉出或听到雏鸟叫声,每天加喂一个熟鸡蛋,观察亲鸟取食情况,稍增加爱吃粒料的比例。顺利繁殖几窝后,再进行系统观察,积累资料。
相关参考
红脸牡丹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红脸牡丹鹦鹉(学名:Agapornispullarius,英文名:Red-headedLovebird)是鹦鹉科牡丹鹦鹉属的鸟类。红脸情侣鹦鹉(学名:Agapornispullarius)为鹦形目鹦鹉
鸮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文化
鸮鹦鹉(学名:Strigopshabroptila,英文名:Kakapo)是鸮鹦鹉科鸮鹦鹉属的鸟类。鸮鹦鹉(学名:Strigopshabroptila,英文名:kakapo)是鹦形目鸮鹦鹉科鸮鹦鹉属的
鸡尾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饲养方式
鸡尾鹦鹉(学名:Nymphicushollandicus,英文名:Cockatiel)是凤头鹦鹉科鸡尾鹦鹉属的鸟类。鸡尾鹦鹉,学名Nymphicushollandicus,也称作玄凤鹦鹉、卡美鹦鹉,是
红领绿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
红领绿鹦鹉(学名:Psittaculakrameri,英文名:Rose-ringedParakeet)是鹦形目鹦鹉科鹦鹉属的鸟类,又名玫瑰环鹦鹉、环颈鹦鹉、月轮鹦鹉。共有4个亚种。主要栖息于山麓开阔的
红鹦鹉(学名:Eosbornea,英文名:RedLory)是鹦鹉科红蓝鹦鹉属的鸟类。红色吸蜜鹦鹉(学名:Eosbornea,英文名:RedLory)有2个亚种,羽色鲜艳,头部和颈部完全红色,飞羽为黑色
金肩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金肩鹦鹉(学名:Psephotuschrysopterygius,英文名:Golden-shoulderedParrot)是鹦鹉科派翁尼斯鹦鹉属的鸟类。金肩鹦鹉(读音:jīnjiānyīngwǔ)是澳
小金刚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小金刚鹦鹉(学名:Arachloropterus英文俗名:Red-and-GreenMacaw)是鹦鹉科金刚鹦鹉属的鸟类,又叫绿翅金刚鹦鹉、红绿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
啄羊鹦鹉(学名:Nestornotabilis,英文名:Kea)是鸮鹦鹉科啄羊鹦鹉属的鸟类。啄羊鹦鹉(学名:Nestornotabilis)是新西兰南岛上的一种大型鹦鹉。生活在稀木灌丛中,体形大,羽毛
小蓝金刚鹦鹉的简介、生长繁殖、外形特征、食性、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严峻的现实、保护现状、灭绝原因
小蓝金刚鹦鹉(学名:Cyanopsittaspixii,英文名:Spix’sMacaw)是鹦鹉科小蓝金刚鹦鹉属的鸟类。斯比克斯鹦鹉(学名:Cyanopsittaspixii)又名小蓝金刚鹦鹉。分布于巴
橙腹鹦鹉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观测
橙腹鹦鹉(学名:Neophemachrysogaster,英文名:Orange-belliedParrot)是鹦鹉科橙腹鹦鹉属的鸟类。橙腹鹦鹉(学名:Neophemachrysogaster),又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