鸸鹋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适应进化、分类地位、生长繁殖、鸸鹋文化、与人关系、人工饲养

Posted 雏鸟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鸸鹋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适应进化、分类地位、生长繁殖、鸸鹋文化、与人关系、人工饲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鸸鹋(学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英文名:Emu)是鸸鹋科鸸鹋属的鸟类。

鸸鹋(学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鸟纲鹤鸵目鸸鹋科唯一残存种,是现存世上除了非洲驼鸟以外最大的鸟类。鸸鹋易于饲养,其身高约1.5米-2米,成年雌性鸸鹋比雄性的大。鸸鹋喜爱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带,擅长奔跑,虽有双翅,但同鸵鸟一样已完全退化。鸸鹋独产于澳大利亚,也被称为澳洲鸵鸟,澳大利亚国徽上左边是一只大袋鼠,右边则是一只鸸鹋。

中文学名:鸸鹋

拉丁学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英文俗名:Emu

命名作者:Latham, 1790

中文目名:鹤鸵目(Casuariiformes)

中文科名:鸸鹋科(Dromaiidae)

中文属名:鸸鹋属(Dromaius)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鸸鹋脚部

鸸鹋身高由1.5至2米,体重约45公斤,最多不超过60公斤。

头部较小,耳周围至喉部裸露无羽,呈淡蓝色。躯干、翼被覆纤细的粗发状羽毛,呈灰褐色。体羽因缺乏羽钩呈蓬松状。

嘴短而强。腿粗壮,跗跖部很长,脚上具三趾,爪短而强。

没有明显的尾羽。虽然它还保留有一对细小的翅膀,但已经不会飞行。

鸸鹋可以以快速和省力的小跑走很远的路,冲刺时最快速度可以高达每小时50公里,每跨步可达3米。

生活习性

鸸鹋虽有双翅,但同鸵鸟一样已完全退化,无法飞翔。栖息于空旷林区、草原和沙漠地带。全身披着褐色的羽毛,擅长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并可连续飞跑上百公里之遥。

成对或结小群生活。杂食性。其叫声似“而苗、而苗……”,因此而得名。鸸鹋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从不啄人。

迁徙

西澳的鸸鹋迁徙根据季节而定:夏季向北走,冬季向南走;但东部的鸸鹋迁移郤随意得多。鸸鹋每天正常走10至25公里,所以每季迁徙1000公里也是等闲,这是因为已与雌性鸸鹋交配的雄鸟要照看小雏鸟。

食性

以野草、种子、果实等植物及昆虫、蜥蜴等小动物为食它能泅水,可以从容渡过宽阔湍急的河流。它对食物不讲究,主要以草类为食,也爱吃一些草蝶及昆虫。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鸸鹋能经常改善伙食,吃到游人喂它的面包、香肠及饼干等。当有汽车在公路边停下来时,鸸鹋毫无戒备,反而会大摇大摆地踱步而来,争抢着把头伸进车窗,一是对你表示亲近,二是希望你能给点好东西吃。

适应进化

鸸鹋

鸸鹋耐饥渴,长相一直保持史前时代的形状,没有丝毫变化,这令一些动物学家深感困惑。科学研究表明,数十万年的地质和气候变迁,仍无法改变它们最初形成的原始型态,这种神奇的适应能力在自然界的进化史中是极为罕见的。

鸸鹋所属的平胸总目与现在能飞的突胸总目的鸟分化很早。8000万年前在澳洲平原奔驰的鸸鹋与现今的鸸鹋构造相当接近;恐龙横行时,它们的始祖已经出现。澳洲大陆随著向北移动而变得愈来愈贫瘠、灼热和干旱,鸸鹋为适应气候和环境,逐步进化出一些特殊的功能。

天热时,鸸鹋会伸出舌头喘气,急促地呼吸,通过肺部蒸发水份来降温。它们能整天不停喘气,而不会受血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影响,但必须每天饮水以补充体液。不过,鸸鹋不会浪费水份:它们在天气清凉时正常呼吸,鼻腔通道的多重大皱折令吸入的清凉空气变暖,同时把鼻部的热力带走;呼气时,较凉的鼻甲骨会令水份凝结,以供吸收再用。

鸸鹋的羽毛颜色清淡,只有尖端部份为黑色,羽毛尖端部份吸收阳光的热力,内层的羽毛则形成隔温层。鸸鹋步行时速为4至7公里,形成的气流仅足以带走羽毛尖端的热力,因此当其他动物要遮荫时,鸸鹋仍能在烈日底下觅食。

分类地位

鸸鹋欧洲人移居澳洲以前,澳大利亚有3种鸸鹋,而目前仅剩一种:

1、鸸鹋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其亚种分化如下:

  • D. novaehollandiae novaehollandiae:鸸鹋指名亚种,也是显存数量最多的亚种。目前在澳洲大陆人烟较少之处仍然普遍,数量则因雨量多寡而常有改变,低至20万,高至100万,但通常也有50万之数。澳洲南部及西南部农业地带人口稠密,鸸鹋经已绝迹,但干旱地带的永久水源,令它们得以繁衍。
  • D. novaehollandiae diemenensis: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岛,于1850年代灭绝。
  • D. novaehollandiae woodwardi: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体型瘦小,颜色暗淡。
  • D. novaehollandiae rothschildi(w:Kangaroo Island Emu):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颜色较深,繁殖期颈部没有环。

2、袋鼠岛鸸鹋 Dromaius baudinianus:由于狩猎及频繁的火灾,大约于1827年间绝灭。目前在袋鼠岛上的是1920年代从大陆运输过来的。

3、小王岛鸸鹋 Dromaius ater(w:King Island Emu):大约是鸸鹋的一半大,1805年被猎人杀尽绝灭。一些个体曾在巴黎饲养,最后一只在1822年死亡。

生长繁殖

鸸鹋在仲夏时间配对,一对约占领30平方公里的领域。天气凉下之后,雄鸸鹋体内激素变动,食欲下降,开始在地上用树枝、树叶、树皮和草建巢。

鸸鹋的成熟期长达3年,一只成年雌鸟只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4月产蛋,每次7-15枚,而孵卵的责任由雄鸟来承担。在整个孵化期间,雄性在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几乎不吃不喝,表现出极强的“父爱”,它们完全靠消耗自身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直到小鸸鹋脱壳而出,新生命的啼鸣回响在湛蓝的天空……

每次孵化后,雄性体重会降低许多,雏鸟出壳后,仍由父亲照料近2个月。

产卵鸸鹋蛋,墨绿色

鸸鹋蛋雌雄鸸鹋每隔一两天交配一次,交配后鸸鹋会生下深绿色的蛋。这个蛋壳很厚,约一斤重。大约生了七个蛋之后,雄鸸鹋开始坐在蛋上孵蛋。并由家庭的父亲负责孵化。从此雄鸸鹋不吃不喝,每天之因需要翻转蛋的时候才会站起来10次左右。在大约8周时间,它靠体内的脂肪生存,每天只喝一点晨露。孵化期需时8星期,在这段时期,雄鸟不会离开鸟巢。雏鸟在出生后会跟随父亲两年。

雄鸸鹋开始孵蛋之后,雌鸸鹋继续生蛋,但是不再与他交配。雌鸸鹋一般下蛋8至10只,有时也会有10-25只。与很多其他澳洲鸟类一样,鸸鹋不是忠实的一夫一妻制,每当雄鸟开始孵蛋,雌鸟便会与其他雄鸟交配。一窝雏鸟之中,可达一半是雌鸟背着丈夫生下的“私生子”。

有些雌鸟会留守鸟巢直至雏鸟破壳而出,但大部份下蛋后不久便会离巢,而且往往在别处再筑巢;如果天气良好,一只雌鸸鹋可以下三窝蛋。在热带北部,季节与澳洲相反,雨季在夏天,鸸鹋会在雨季前交配。据可靠的报告所述,如果雨季迟来,鸸鹋交配亦会顺延。这个机制如何运作,至今人们仍未了解。

虽然有雄鸸鹋坚守鸟巢,但鸸鹋蛋仍然常被偷去,其中以巨蜥(w:goanna)为甚;不过据估计,每五只孵出的小鸸鹋当中,有四只可以平安长至成年。

育雏

鸸鹋是早成雏,新孵出的小鸟很活跃,几天之后就可以离开巢。开始大约25厘米高,身上有棕黄色的条纹。3个月之后条纹淡化消失。鸸鹋父亲至少抚养它们6个月。

雄鸸鹋往往会收养任何流浪的雏鸟,只要这些小鸟不会大于雄鸸鹋自己的孩子。小鸸鹋长起来非常快(一周最多可以长一公斤),12到14个月之后就长成大鸟。它们很多和父母继续一起生活6个月,之后分家开始抚育第二代。野生鸸鹋可以活10年,家养的可以活20多年。

鸸鹋文化

在澳洲民间传说中,鸸鹋有预知那里下雨的神秘能力,而且会不远千里而至。这传说并无根据,其实鸸鹋能感受到轻微的天气转变,特别是远处的云,更可能听到遥远的雷声。

与人关系

在野外走近正在孵蛋或照顾鶵鸟的雄鸸鹋十分危险,因为它们有强壮的腿肌和锋利的爪子,足以令人肚破肠流。一般而言,鸸鹋是害羞的动物,不会伤害人类,遇到人类只会拔腿就跑。它们也很有好奇心,有丛林知识的人,只要把一块颜色鲜艳的手帕缚在树枝上,再躲在草丛中举起摇晃,便能吸引野生鸸鹋起近来查看。

鸸鹋长久以来都是土著的文化和经济体系中心。欧洲人也很快知道鸸鹋的蛋和肉的价值,也学懂了如何煮鸸鹋蛋,煮之前要先打开再放一整晚,如让当中的油浮起方便除去。不过直至不久以前,鸸鹋也被当作害鸟,人们除之而后快,而不视之为可用的资源。

19世纪初,欧洲人用猎枪把两个种和一个亚种的鸸鹋灭绝,而且还竭力要把剩下来的也消灭掉。不过鸸鹋能在荒芜广宽的平原上隐藏起来,从而躲过了劫难。畜牧业认为鸸鹋与牲口争夺食物和水源;当然这指控也是真确,但却忽视了鸸鹋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土壤的帮助、和吃掉大量蝗虫和毛虫等害虫的贡献。

鸸鹋

澳大利亚国徽种麦的农民则比较担心了:因为鸸鹋既喜欢吃柔软的麦芽,也爱吃成熟的麦子。更坏的是很难用栏栅阻挡鸸鹋,即使它们不是为吃麦子而来,也会把它们沿途的成熟麦子踏平。1901年,西澳洲的农民筑起了一道1,100公里长的高围墙以阻挡鸸鹋。虽然这道墙保护了麦子,但郤同时影响了迁移路线;在情况最坏年份,多达5万只鸸鹋撞在墙上,活活饿死。

鸸鹋跟袋鼠都是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原生物种,但是他们在建国初期都没有受到保护。。

1932年,在大萧条高峰期的一个干旱的夏天,西澳洲农民召唤军队参与一场“鸸鹋战争”,而且用上装在货车上的机关枪。几天之内,军队尝试与敌人交手,杀死了一些鸸鹋,军队也学到了一些战场上的快速动作。炮队司令马里帝兹(Major Meredith)少将其后说:“假使我们有一个师团有这些鸸鹋的载弹能力,这个师在世上便无往而不胜了。”由于不能决定浪费的弹药由谁支付,此次实验很快便结束。

1988年,鸸鹋早已受法律保护了,而西澳洲在对待鸸鹋方面不再愚昧无知,西澳政府向Willuna Station的土著发出了许可证,准许他们购买鸸鹋鶵鸟。各州的土著和欧洲地主于是纷纷学习养殖鸸鹋,鸸鹋商品的市场亦迅速发展。虽然最初的热潮随即冷却,但今天澳洲仍有约250个鸸鹋农场,海外则更多。

鸸鹋体内有很多脂肪,鸸鹋油用途也很广泛,特别是治疗肌肉疼痛和扭伤。鸸鹋皮也是优质的皮革材料;鸸鹋肉则脂肪量少而富于蛋白质,味道近似牛肉,据说味道不错,但颇带膻味。至于鸸鹋蛋,由于蛋壳很厚,因此常用于雕刻,鸸鹋羽毛也很受市场欢迎。

鸸鹋适合于变差了或过度放牧的草地上饲养,因为它们不像牛或者绵羊会压实泥土或破坏草根,鸸鹋的粪便也能让原生植物渐渐复原。

鸸鹋

2012年11月29日英国德文郡街头跑上一只特产于澳洲的大鸟――鸸鹋,引起人们围观。警方到场后,将这只大鸟关进警车,“押”回警局,并最终把鸸鹋交还给它的主人。

人工饲养

环境卫生鸸鹋

鸸鹋饲养鸸鹋的抗病能力特别强。在人工饲养下,没有大群发病的记录。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只要做好场地的卫生,平时注意看场地没有积水,以及进出场区的消毒,这样就可以杜绝鸸鹋任何疾病的发生。在日常情况下,极少给鸸鹋用药或打针,非常容易管理。

鸸鹋善奔跑,喜欢在宽阔的场地上起舞、打滚。人工饲养条件下必需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并要求排水良好,不积水,以免鸸鹋饮了不卫生的积水而致病。场地选择南向或东南向的平坦或稍微有坡度的平地,土质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远离村庄,而又交通方便,附近没有其它畜禽养殖场,以免疾病的交叉传染。栏舍周围种上一些稍高大的树木以及花草,栏与栏之间最好种上1米以上的绿化带,以创造一个类似原始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鸸鹋的健康生长。

栏舍要求通风良好,容易搞清洁卫生和消毒,每100只鸸鹋应有100平方米的栏舍,并配置运动场面积250~300平方米。育雏栏按照每栏60只鸟设计,青年栏按照每栏200只鸟设计,种鸟栏以每栏1公2母或2公4母设计。

经过人工饲养,鸸鹋仍然保持了它草食的特性,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青年期也就是8个月左右的鸸鹋每天只需要600克左右的以玉米为主的精料,配合900克牧草或者是蔬菜类以及山区常见的番薯藤等等,就可以满足它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8-10个月,体重可以达到50多公斤。

喂料是1天3次,定时定量定点饲喂。在上午7点和下午3点,精料要和精料混合在一起饲喂。饲养鸸鹋一定要多喂青料,少喂精料。青料和精料的比例为3:1。中午12点的时候就只喂给青料。青料切碎长度1-2厘米就可以了。饲料槽或是盆的摆放要照顾到每只鸸鹋的采食。另外还要注意饲料不能让阳光照或是雨水淋,以防变质。饲料的种类要根据天气和鸸鹋的食欲适时地进行合理的搭配。

还要保证每只鸸鹋要有1公斤左右清洁的饮用水。鸸鹋不能饮用被阳光晒热的水,否则就要生病。夏季要注意在水池上搭上竹架或是石棉瓦,防止动物弄脏水,一旦水被污染要立即更换。每天至少换水三次。

还要注意鸸鹋的卫生防疫工作。早晨和下午喂料前,要分两次清扫栏舍。青饲料在切碎前,最好用消毒液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栏舍门口设烧碱消毒盆,进入栏舍双脚先踩消毒盆。另外,室内外以及饲养用具,每隔2周彻底地消毒一次。栏舍的边水沟绿化带,每月也要消毒。进入场区的各种车辆也要仔仔细细地严格消毒。做好防疫灭菌工作。

繁殖

在繁殖期间,公鸟比较容易跟人接近。母鸟一般是比较怕人的。公鸟的形态一般是体格相对比较小的,母鸟的体格一般是相对比较大的,高的。发情期间公鸟的气囊是膨开的,展示它比较雄壮的身材。以吸引母鸟。个别母鸟在产蛋高峰期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所产的蛋,它有时候会攻击人。有一定攻击性。公鸟就比较喜欢接近人。人随便怎么摸都可以。

鸸鹋适宜一夫多妻制。所以饲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公母的比例。1公2母,要分开一个小栏饲养。至于他们的食物,成年种鸟每天仅仅需要500克以玉米为主的精料。其他为牧草,像黑麦草、番薯藤等等,就可以满足正常的繁殖营养需要。

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种鸟的产蛋季节。鸸鹋在产蛋季节采食量下降,产蛋的时间一般是每天下午5点到7点。产蛋季节的鸸鹋对环境的应激反映很强烈。特别是下午产蛋时间。因此要要求绝对安静的环境。以利于提高受精率和产蛋量。母鸟到产蛋季节后期,如果采食量增加,就意味着产蛋下降,或者是即将停产。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鸸鹋,18-24个月可以达到性成熟。一般年产蛋30-35枚以上,蛋重约600克。鸸鹋蛋是所有禽类中唯一墨绿色的蛋。在野生状态下,雌鸟产蛋完成以后就离开了,孵卵的工作由雄鸟负责。在两个多月的孵化期,雄鸟一刻也不离开鸟巢,也不吃任何东西,全靠夏季贮存在体内的脂肪维持生命。不过在养殖场里,鸸鹋爸爸就用不着那么辛苦了。

鸸鹋产完蛋,一般当天就入孵。鸸鹋的孵化期一般是49-51天。它的孵化温度比鸡略低一点,湿度比鸡高很多。主要考虑在自然界,它的孵化湿度是比较高的。鸸鹋蛋的摆放不是大头朝下,一般的鸡蛋鸭蛋都是大头朝上,鸸鹋蛋是平放的。

鸸鹋孵化室的空气一定要保持新鲜。它的最佳孵化温度为36.3摄氏度。室内温度要求达到22度,相对湿度是40%-50%。

小鸟刚出壳的时候,它才370克,非常轻,而且它羽毛没有长完全,所以需要人工保温。这就是保温的部分。保温一般是晚上进行,或者下雨天进行。像白天阳光比较好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把鸟放出去饲养。我们一般保持舍温,整个育雏室的温度在25摄氏度就可以了。这样鸟就可以安安全全地度过它的育雏期。过了两个月,这些小鸟就可以完全脱温。晚上不要再给它人工补充暖气。养到3个月的时候,每只鸟大概平均10斤左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它放给农户饲养。它已经完全脱离危险了。

相关参考

田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分类地位

田鹨(学名:Anthusrufulus,英文名:PaddyfieldPipit)属鹡鸰科鹨属,又叫东方田鹨,俗称花鹨。以往的分类和理氏鹨是同种。东方田鹨在中国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和云南。中文学名:田

白眉丝刺莺的外形特征、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白眉丝刺莺(学名:Sericornisfrontalis,英文名:White-browedScrubwren)是细嘴莺科丝刺莺属的鸟类。白眉丝刺莺(Sericornisfrontalis)是一种生活在

蓝喉原鸡的外形特征、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蓝喉原鸡(学名:Galluslafayetii,英文名:SriLankaJunglefowl)属雉科原鸡属,又名黑尾原鸡、斯里兰卡原鸡、锡兰原鸡或锡兰野鸡,是斯里兰卡特有的一种鸡,也是当地的国鸟。它们

黄眼企鹅的外形特征、分类地位、生长繁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黄眼企鹅(学名:Megadyptesantipodes,英文名:Yellow-eyedPenguin)属企鹅科黄眼企鹅属。是原住新西兰的企鹅。分布在新西兰的南岛、斯图尔特岛、奥克兰群岛及坎贝尔岛。黄眼

蓝山雀的分类地位、亚种分化、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蓝山雀(学名:Cyanistescaeruleus,英文名:EurasianBlueTit)是山雀科蓝山雀属的鸟类。蓝山雀(学名:Cyanistescaeruleus)属雀形目山雀科蓝山雀属,又名蓝冠

双斑绿柳莺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双斑绿柳莺(学名:Phylloscopusplumbeitarsus,英文名:Two-barredWarbler),为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繁殖于针落叶混交林、白桦及白杨树丛,高可至海拔4000米。分布

林八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林八哥(学名:Acridotheresgrandis,英文名:GreatMyna)属椋鸟科八哥属,英文名直译为大八哥。中等体型(26厘米)的黑色八哥。体羽深灰而近黑,仅初级飞羽具明显的白色斑块,飞行时

栗腹文鸟的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栗腹文鸟(学名:Lonchuraatricapilla,英文名:ChestnutMunia)为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又名黑头文鸟(Black-headedMunia)。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

冠蓝鸦的地理分布、分类地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冠蓝鸦(学名:Cyanocittacristata,英文名:BlueJay)是鸦科冠蓝鸦属的鸟类。冠蓝鸦(学名:Cyanocittacristata),又叫做蓝松鸦,是雀形目鸦科冠蓝鸦属的鸟类,原产于

小蓝企鹅的外形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文化、保护现状

小蓝企鹅(学名:Eudyptulaminor,英文名:LittlePenguin)属企鹅科小蓝企鹅属,又名小企鹅、蓝企鹅、神仙企鹅、仙企鹅、小鳍脚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物种,有别于其他常见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