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鹨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Posted 鸟类
篇首语: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树鹨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树鹨(学名:Anthus hodgsoni,英文名:Olive-backed Pipit)为鹡鸰科鹨属的鸟类,俗名树鲁、木鹨、麦加蓝儿、西雀、地麻雀。与其他鹨属鸟类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胸及两胁黑色纵纹浓密,耳后具白斑。多见于杂木林、针叶林、阔叶林、灌木丛及其附近的草地以及也见于居民点、田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南部。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中文学名:树鹨
拉丁学名:Anthus hodgsoni
英文俗名:Olive-backed Pipit
命名作者:Richmond, 190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鹡鸰科(Motacillidae)
中文属名:鹨属(Anth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e
非繁殖区: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1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树鹨:形态特征图树鹨:背部体长约15厘米。具粗显的白色眉纹。与其他鹨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 ,胸及两胁黑色纵纹浓密。亚种yunnanensis上背及腹部较指名亚种纵纹稀疏。
虹膜褐色;嘴下嘴偏粉,上嘴角质色;脚粉红。
飞行时发出细而哑的tseez 叫声,在地面或树上休息时重复单音的短句tsi…tsi…鸣声较林鹨音高且快,带似鹪鹩的生硬颤音。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树鹨:耳后有黑斑,上背纵纹不明显,初级飞羽羽缘明显不具白色黄腹鹨:初级飞羽羽缘白色,上背有纵纹,颈侧黑斑树鹨和黄腹鹨的相似之处:
(1)树鹨和黄腹鹨都是15cm左右;
(2)树鹨和黄腹鹨下体纵纹分布位置相同;
(3)树鹨和黄腹鹨脚的颜色比较接近(树鹨脚粉红,黄腹鹨脚暗黄)
(4)树鹨和黄腹鹨的下体都显皮黄。
(5)分布区域重叠。
树鹨和黄腹鹨的区别:
(1)树鹨上背纵纹少,这是树鹨区别于其他鹨的典型特征;而黄腹鹨
(2)树鹨的白色眉纹粗,中间粗两头小;而黄腹鹨的白色眉纹相比更细呈线状(此条仅供参考,因黄腹鹨的眉纹有时也显得粗而模糊,但两者眉形确实不同)。
(3)树鹨耳后有一白色斑块;黄腹鹨没有。
(4)黄腹鹨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羽缘白色;而树鹨虽然次级飞羽是白色的,但初级飞羽不是。
(5)黄腹鹨颈侧具黑色斑块,由下体多条纵纹汇聚而成(有时并不明显!);而树鹨颈侧没有这样明显的汇聚的黑斑。
亚种分化
树鹨树鹨指名亚种(学名:Anthus hodgsoni hodgsoni)。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部、印度、朝鲜、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中南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南部。
树鹨东北亚种(学名:Anthus hodgsoni yunnanensis)。分布于前苏联、东至勘察加、外贝加尔地区、蒙古、千岛群岛、库页岛、北海道、越南、朝鲜、菲律宾、中南半岛、印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东北、河北、青海、长江以南地区、四川、云南、西藏、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南部和台湾。
地理分布
树鹨:世界分布图树鹨:中国分布图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河北、甘肃、四川、青海、西藏和云南等地(夏候鸟或旅鸟),越冬于长江流域以南、东南沿海、云南、西藏南部、台湾和海南岛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南部、外贝加尔、阿尔泰山、蒙古,往东至太平洋沿岸堪察加半岛、远东、朝鲜、日本,往南到喜马拉雅山区、印度、克什米尔、孟加拉国、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生活习性
迁徙树鹨在我国为夏候鸟或冬候鸟。每年4月初开始迁来东北繁殖地,秋季于10月下旬开始南迁,迁徙时常集成松散的小群。
生境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m以上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山地森林中,在南方可达海拔4000m左右的高山森林地带。据在长白山的观察,夏季亦主要在高山矮曲林和疏林灌丛栖息。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多栖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常活动在林缘、路边、河谷、林间空地、高山苔原、草地等各类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居民点。
食性树鹨据在长白山的研究,树鹨食物主要有鳞翅目幼虫、蝗虫、象鼻虫、虻、金花虫、甲虫、蚂蚁、蜷象等昆虫,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在福建的研究,冬季食物亦主要为步行虫、象甲、金花虫、蝇、蚊、蚂蚁、毛虫、隐翅虫等昆虫和大量杂草种子。
生长繁殖
树鹨繁殖期6-7月。
通常营巢于林缘、林间路边或林中空地等开阔地区地上草丛或灌木旁凹坑内,也在林中溪流岸边石隙下浅坑内营巢。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由枯草茎、草叶、松针和苔藓构成。巢的大小为外径8-13cm,内径6.5-87cm,高6.7cm,深4-4.8cm。每个巢约需1个星期即可筑成。
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天产卵1枚,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4-6枚,多为5枚。卵鸭蛋青色、被有紫红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为椭圆形,大小为14.5-17.0mm×20.0-23.3mm,重1.8-2.0g。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4±1天。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鸟类)。
树鹨树鹨相关参考
水鹨(学名:Anthusspinoletta,英文名:WaterPipit)为鹡鸰科鹨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
黄腹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黄腹鹨(学名:Anthusrubescens,英文名:Buff-bellied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黄腹鹨(学名:Anthusrubescens)是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鸟类,体长约15厘米。似
领岩鹨的简介、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饲养、管理方法、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领岩鹨(学名:Prunellacollaris,英文名:AlpineAccentor)是岩鹨科岩鹨属的鸟类。领岩鹨体长18厘米。似麻雀但稍大,头部为灰褐色,腰部栗色,尾羽为黑褐色,有较淡的淡黄褐色边缘
林鹨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林鹨(学名:Anthustrivialis,英文名:Tree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林鹨(学名:Anthustrivialis)为鹡鸰科鹨属的鸟类。分布于在欧洲南至地中海地区、小亚细亚、高加索
♂(雄鸟);♀(雌鸟);juv.(幼鸟)树鹨-外形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橄榄色鹨。具粗显的白色眉纹。与其他鹨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胸及两胁黑色纵纹浓密。亚种yunnanensi
北鹨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北鹨(学名:Anthusgustavi,英文名:Pechora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北鹨(学名:Anthusgustavi)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
白领翡翠(学名:Todiramphuschloris,英文名:Collared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白领翡翠(学名:Todirhamphuschloris,英文名:White-
蓝矶鸫(学名:Monticolasolitarius,英文名:BlueRockThrush)是鹟科矶鸫属的鸟类,俗名亚东蓝石鸫、水嘴、麻石青。雄鸟上体蓝色,亚种pandoo下体蓝色,亚种philipp
白喉红臀鹎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喉红臀鹎(学名:Pycnonotusaurigaster,英文名:Sooty-headedBulbul)为鹎科鹎属的鸟类。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光泽,耳羽白色或灰白色。上体灰褐色或褐色、尾下覆羽血红色(
松鸦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松鸦(学名:Garrulusglandarius,英文名:EurasianJay)属雀形目鸦科松鸦属。是一种分布极广泛的鸦科动物,小型鸦类,体长约320毫米,外形与生活习性均似乌鸦,但羽毛鲜丽,整体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