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苇莺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Posted 鸟类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苇莺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英文名:Great Reed Warbler),为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别名苇串儿、芦稿鸟、剖苇。习性同东方大苇莺,但分布无重叠。该物种分布在从欧洲到中亚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大苇莺
拉丁学名: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英文俗名:Great Reed Warbl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苇莺科(Acrocephalidae)
中文属名:苇莺属(Acrocephalus)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6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大苇莺
体大(20厘米)的无纵纹苇莺。嘴厚大而端部色深。上体暖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色。下体白,胸侧、两胁及尾下覆羽沾暖皮黄。头部略尖,眉纹白色或皮黄色(新羽),无深色的上眉纹。似噪大苇莺但色较深,尾及尾上覆羽棕色较少,下体较白。这几个种在中国的分布无重叠。较东方大苇莺体大,喉无棕纹且两翼较长。
虹膜-褐色;嘴-色深,下嘴基色浅;脚-灰褐。
叫声:响亮刺耳而不连贯的鸣声;喉音甚重,杂以尖厉高叫及低沉的呱呱声。叫声包括生硬的tack及吱声churr。
生活习性
大苇莺
习性:同东方大苇莺。栖于芦苇地及近水灌丛。在芦苇地笨拙地移动,常把芦苇茎弄得乱糟糟。在地面时似鸫类,飞行时尾羽扇开。注:有著者将东方大苇莺包括在本种中(参见郑作新,1987;Sibley & Monroe, 1993)。
地理分布
大苇莺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至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高可至海拔2000米。亚种zarudnyi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区。
相关参考
♂(雄鸟);♀(雌鸟);juv.(幼鸟)噪大苇莺-外形描述描述: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尾长,眉纹近白;上体全橄榄褐色;下体近白,两胁及尾下覆羽浅黄褐。与大苇莺的区别在腰、尾及尾上覆羽较多棕色
♂(雄鸟);♀(雌鸟);juv.(幼鸟)东方大苇莺-外形描述描述: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野外与噪大苇莺的区别为嘴较钝较短且粗,尾较短且尾端色浅,下体色重且胸具深色纵纹;拿
♂(雄鸟);♀(雌鸟);juv.(幼鸟)大苇莺-外形描述描述:体大(20厘米)的无纵纹苇莺。嘴厚大而端部色深。上体暖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色。下体白,胸侧、两胁及尾下覆羽沾暖皮黄。头部略尖,眉纹白色或皮
噪苇莺(学名:Acrocephalusstentoreus,英文名:ClamorousReedWarbler)是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噪苇莺(学名:Acrocephalusstentoreus,英文名:
钝翅苇莺(学名:Acrocephalusconcinens,英文名:Blunt-wingedWarbler)是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又名钝翅稻田苇莺。中等体型(14厘米)的单调棕褐色无纵纹苇莺。两翼短圆
厚嘴苇莺(学名:Idunaaedon,英文名:Thick-billedWarbler)是苇莺科靴篱莺属的鸟类,又叫厚嘴篱莺、厚嘴芦莺。《手册》中将其归入苇莺属,但IOC的分类结果将其归入Iduna属。
远东苇莺(学名:Acrocephalustangorum,英文名:ManchurianReedWarbler)是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远东苇莺具深色的过眼纹,宽白的和大而长的嘴。不常见,繁殖于东北。中文
黑眉苇莺(学名:Acrocephalusbistrigiceps,英文名:Black-browedReedWarbler)为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皮黄色的眉纹上下方各具一条黑色的条纹。该物种分布于柬埔寨
蒲苇莺(学名:Acrocephalusschoenobaenus,英文名:SedgeWarbler)为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又叫水蒲苇莺。主要分布在欧洲到中亚之间的地区,冬季时则迁徙到撒哈拉以南非洲越冬
芦莺(学名:Acrocephalusscirpaceus,英文名:EurasianReedWarbler)是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又叫芦苇莺。纯色无纵纹。栖于高芦苇中。扬头垂尾在芦苇中侧身穿行。偶见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