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背啄木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叫声、地理分布、亚种、保护现状
Posted 啄木鸟
篇首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金背啄木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叫声、地理分布、亚种、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guttacristatus,英文名:Greater Flameback)是啄木鸟科大金背啄木鸟属的鸟类。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为啄木鸟科金背啄木鸟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
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的鸟类。嘴长而直,鼻孔长且扩张。脚格外强壮,大趾发达,爪长而强。外侧尾羽较尾上覆羽略长。是一种色彩艳丽的啄木鸟。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鸟,但体型略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鸟顶冠黑色具白色点斑。 鉴别特征为鼻孔裸露,背羽金橄榄色而无斑;有羽冠,颈后面白色,腰红色。喜欢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分布于印度、中国、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中文学名:大金背啄木鸟
拉丁学名:Chrysocolaptes guttacristatus
英文俗名:Greater Flameback
命名作者:Tickell, 1833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大金背啄木鸟属(Chrysocolaptes)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 India, Himalayas east to Malay Peninsul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4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大金背啄木鸟身长约31厘米。头顶及冠羽深赤色,后颈白色;背、肩及翅(除初级飞羽及外侧覆羽暗褐色而有白点斑外)全橄榄色;腰深赤色;尾上覆羽及尾黑色。有一道白眉纹并一宽黑的眼后纹延至颈侧。颊、颏、喉白,有5道狭形黑横斑;下体余部暗白色,各羽有黑色边缘(在胸处较宽,腹处最细)。
雌鸟全头顶及羽冠黑色缀以白点,其他同雄鸟。
幼鸟头色似雌鸟。雄者头顶赤色很快呈现,渐至羽冠。
虹膜红黄色;嘴石板灰色;跗蹠和趾淡绿褐色
大金背啄木鸟是体型略大(31厘米)、色彩艳丽的啄木鸟。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鸟,但体型略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鸟顶冠黑色具白色点斑。
大金背啄木鸟生活习性
大金背啄木鸟喜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
大金背啄木鸟叫声
响亮刺耳具爆破音的尖叫声,似特大蝉鸣。
大金背啄木鸟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大金背啄木鸟大金背啄木鸟全球分布图分布状况:亚种guttacristatus为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西藏东南部高至海拔1200 米的地方性留鸟。
亚种
大金背啄木鸟云南亚种(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 guttacristat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总共有13个亚种。
1.Chrysocolapteslucidussocialis(Koelz,1939)分布于印度西海岸。
2.Chrysocolapteslucidusguttacristatus(Tickell,1833)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中国云南,泰国和印度支那。
3.Chrysocolapteslucidusstricklandi(E.L.Layard,1854,)分布于斯里兰卡。
4.Chrysocolaptesluciduschersonesus(Kloss,1918)分布于马来西亚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西部。
5.Chrysocolapteslucidusandrewsi(Amadon,1943)分布于婆罗洲东北部。
6.Chrysocolapteslucidusstrictus(Horsfield,1821)分布于爪哇东部。
大金背啄木鸟7.Chrysocolaptesluciduskangeanensis(Hoogerwerf,1963)分布于爪哇东部沿海,巴厘鸟和康厄安岛。
8.Chrysocolapteslucidushaematribon(Wagler,182)分布于菲律宾北部(吕宋岛,波利洛,马林杜克和卡坦端内斯)。
9.Chrysocolaptesluciduserythrocephalus(Sharpe,1877)分布于巴拉巴克,巴拉望和卡拉群岛。
10.Chrysocolapteslucidusxanthocephalus(Walden&E.L.Layard,1872)分布于蒂考岛,马斯巴特,帕奈,基马拉斯和内格罗斯。
11.Chrysocolapteslucidusrufopunctatus(Hargitt,1889)分布于萨马尔,比利兰海峡,莱特,卡利科安,保和岛和帕纳翁。
12.Chrysocolaptesluciduslucidus(Scopoli,1786)分布于巴西兰和棉兰老岛西部(三宝颜半岛)。
13.Chrysocolapteslucidusmontanus(Ogilvie-Grant,1905)分布于棉兰老岛(除西部)和西莫尔。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大金背啄木鸟濒危等级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参考
纹胸啄木鸟的属科、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纹胸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atratus,英文名:Stripe-breasted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纹胸啄木鸟(学名:Picoidesatratus)为啄木鸟
竹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竹啄木鸟(学名:Gecinulusviridis,英文名:Bamboo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竹啄木鸟属的鸟类。竹啄木鸟(学名:Gecinulusgrantia)为啄木鸟科竹啄木鸟属的鸟类。该
三趾啄木鸟(学名:Picoidestridactylus,英文名:EurasianThree-toed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北美啄木鸟属的鸟类。三趾啄木鸟全长约230毫米。雄鸟,体羽主要为黑
黄颈啄木鸟的亚种分化、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黄颈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darjellensis,英文名:Darjeeling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白翅啄木鸟(学名:Picoidesleucopterus)
鳞喉绿啄木鸟的简介、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鳞喉绿啄木鸟(学名:Picusxanthopygaeus,英文名:Streak-throated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鳞喉啄木鸟(学名:Picusxanthopygaeus
花腹绿啄木鸟的简介、外形特征、食性、生长繁殖、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花腹绿啄木鸟(学名:Picusvittatus,英文名:Laced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花腹绿啄木鸟体约30厘米,绿色。分布于孟加拉、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及爪哇。中文学名:花腹
黑眉拟啄木鸟的物种信息、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品种、生活习性、食性、迁徙、保护现状
黑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oorti,英文名:Black-browedBarbet)是拟鴷科拟鴷属的鸟类。黑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oorti)为须?科拟啄木属的鸟类。该物种的
白背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白背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leucotos,英文名:White-backedWoodpecker),属鴷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中等体型,特征为下背白色,无论雌雄均臀部红色。喜栖于老朽树木
台湾斑翅鹛的简介、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台湾斑翅鹛(学名:Actinoduramorrisoniana,英文名:TaiwanBarwing)是噪鹛科斑翅鹛属的鸟类。台湾特有种。体型略大的褐色鹛。羽冠蓬松,头侧深栗,上背及腰灰,喉红栗。背中部
大拟啄木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大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virens,英文名:GreatBarbet)为鴷形目拟鴷科拟鴷属的一种拟啄木鸟。嘴大而粗厚,象牙色或淡黄色,头部暗蓝色,肩背暗绿褐色,其余上体草绿色,尾下覆羽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