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绿绣眼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文化、贸易
Posted 鸟类
篇首语: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暗绿绣眼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文化、贸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暗绿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japonicus,英文名:Japanese White-eye)是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
暗绿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japonica,英文名:Japanese White-eye)是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广东人多称它们为相思仔、白眼圈,台湾多称为绿绣眼,台语称青笛仔、青啼仔,日本称为目白。其他俗名包括:绿豆鸟、绣眼儿、粉眼儿、粉燕儿、白眼儿、白日眶等,英文名直译为日本绣眼鸟。体小而细弱,全长约11cm,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雀鸟,眼圈白色,故名绣眼。性活泼喧闹,叫声婉转动听。以昆虫为食和一些植物性食物,夏季要以昆虫为主,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国内注意和灰腹绣眼鸟和红胁绣眼鸟区别。
中文学名:暗绿绣眼鸟
拉丁学名:Zosterops japonicus
英文俗名:Japanese White-eye
命名作者: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中文属名:绣眼鸟属(Zosterops)
繁殖区:古北界 : e, also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2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黄色
外形特征
暗绿绣眼鸟:形态特征图暗绿绣眼鸟雌雄鸟羽色相似。小型鸟类,体长9-11cm。
体长约11厘米;背部羽毛为绿色,胸和腰部为灰色,腹部白色;翅膀和尾部羽毛泛绿光;明显的特征就是眼的周围环绕着白色绒状短羽,形成鲜明的白眼圈,故名绣眼。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暗绿绣眼鸟和灰腹绣眼鸟的区别:灰腹绣眼鸟特征在于颏、喉和上胸鲜黄色,下胸和两胁灰色,腹灰白色,中央具不甚明显的黄色纵纹,尾下覆羽鲜黄色。灰腹绣眼鸟和暗绿绣眼鸟会混群。
暗绿绣眼鸟和红胁绣眼鸟的区别:红胁绣眼鸟两胁是红色的。红胁绣眼鸟也与暗绿绣眼鸟混群。
灰腹绣眼鸟:下体中央具黄色纵纹红胁绣眼鸟:两胁栗色地理分布
暗绿绣眼鸟暗绿绣眼鸟:地理分布图暗绿绣眼鸟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中国为华北至西南以南很常见的夏候鸟或留鸟。属于云南优势鸟类。
分布范围:日本、中国、缅甸及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亚种simplex为留鸟或夏季繁殖鸟,见于中国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东南及台湾,冬季北方鸟南迁;hainana为海南岛的留鸟;batanis为留鸟于兰屿岛及台湾东南部火烧岛。
常见于林地、林缘、公园及城镇。常被捕捉为笼鸟,因此有些逃逸鸟。
生活习性
暗绿绣眼鸟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50-60只。在次生林和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过两翅的急速振动而悬浮于花上,活动时发出‘嗞嗞’的细弱声音。
迁徙:中国北部地区多为夏候鸟,华南沿海省区、海南岛和台湾地区主要为留鸟。
生境主要栖息于阔叶林和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种类型森林中,也栖息于果园、林缘以及村寨和地边高大的树上。迁徙性,夏季多迁往北部和高海拔温凉地区,最高有时可达海拔2000m左右的针叶林,冬季多迁到南方和下到低山、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疏林灌丛中。
食性绣眼鸟是小型食虫鸟类,昆虫在其食谱中占95%,其余的是在植物花期啄食的花蜜以及果实。
所吃昆虫主要有鳞翅目成虫和幼虫、鞘翅目金龟甲、金花甲、象甲、叶甲、叩头虫和蝗虫、蝽象、蚜虫、瓢虫、螳螂、蚂蚁等半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也吃蜘蛛、小螺等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松子、马桑子、黄莓、蔷薇种子、女贞果实、花瓣、草子等植物果实和种子。夏季要以昆虫为主,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生长繁殖
暗绿绣眼鸟育雏繁殖期4-7月,有的早在3月即开始营巢。
营巢于阔叶或针叶树及灌木上,巢呈吊篮状或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苔藓、树皮、蛛丝、木棉绒等构成,内垫有棕丝、羽毛、细根、草茎、羊毛等。巢多悬吊于细的侧枝末梢或枝权上,四周多有浓密的枝叶隐蔽,不易发现,距地高1-10m。巢外径6.0-7.5cm,内径4-5.8cm,高4-6cm,深2.7-4.6cm。
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4枚,多为3枚。卵淡蓝绿色或白色,大小为14.5-17.5mm×11.5-12.0mm,平均为16.1mm×11.7mm,重1-11.48,平均1.3g。
保护现状
暗绿绣眼鸟暗绿绣眼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它们不仅嗜吃昆虫,在植物保护中很有意义,而且也是很好的笼养观赏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保护鸟类)。
鸟类文化
暗绿绣眼鸟在庭园及都市的行道树上最易看到的珍巧可爱鸟儿,橄榄绿的羽色出现在圣诞红或山樱花树上时更显突出。暗绿绣眼鸟鸣声清脆悦耳,清晨时常在居家窗口向人问早,让人有股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温馨感受。它们亦是古代诗人及画家最喜描述的鸟类之一。
暗绿绣眼鸟是日本和歌山县以及大分县的县鸟。
鸟类贸易
暗绿绣眼鸟在1929年被引入夏威夷以作消除害虫之用,现在已成为当地最常见的雀鸟。但现在却因为数量过多,正威胁著当地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
相关参考
白胸绣眼鸟的简介、生活习性、外形特征、食物、生长繁殖、威胁、保护现状
白胸绣眼鸟(学名:Zosteropsabyssinicus,英文名:AbyssinianWhite-eye)是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白胸绣眼鸟(读音:báixiōngxiùyǎnniǎo)又名诺福克
♂(雄鸟);♀(雌鸟);juv.(幼鸟)暗绿绣眼鸟-外形描述描述:体小(10厘米)而可人的群栖性鸟。上体鲜亮绿橄榄色,具明显的白色眼圈和黄色的喉及臀部。胸及两胁灰,腹白。无红胁绣眼鸟的栗色两胁及灰腹绣
红胁绣眼鸟(学名:Zosteropserythropleurus,英文名:Chestnut-flankedWhite-eye)是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红胁绣眼鸟(学名:Zosteropserythr
灰腹绣眼鸟(学名:Zosteropspalpebrosus,英文名:OrientalWhite-eye)是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灰腹绣眼鸟(学名:Zosteropspalpebrosa)属于雀形目绣
♂(雄鸟);♀(雌鸟);juv.(幼鸟)红胁绣眼鸟-外形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2厘米)的绣眼鸟。与暗绿绣眼鸟及灰腹绣眼鸟的区别在上体灰色较多,两胁栗色(有时不显露),下颚色较淡,黄色的喉斑较小,头顶无
♂(雄鸟);♀(雌鸟);juv.(幼鸟)灰腹绣眼鸟-外形描述描述:体小(11厘米)的橄榄绿色绣眼鸟。似暗绿绣眼鸟,但区别为沿腹中心向下具一道狭窄的柠檬黄色斑纹,眼先及眼区黑色,白色的眼圈较窄。虹膜—黄
绣眼蓝翅鹦哥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绣眼蓝翅鹦哥(学名:Brotogeriscyanoptera,英文名:Cobalt-wingedParakeet)是鹦鹉科纯色鹦哥属的鸟类。绣眼蓝翅鹦哥,喜爱水果类食物,食小谷类种子、黍穗、向日葵或小
纹头冠绣眼鸟(学名:Lophozosteropssquamiceps,英文名:Streak-headedWhite-eye)是绣眼鸟科冠绣眼鸟属的鸟类。中文学名:纹头冠绣眼鸟拉丁学名:Lophozos
绿巨嘴鸟(学名:Aulacorhynchusprasinus,英文名:EmeraldToucanet)是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的鸟类。绿巨嘴鸟:鸟纲、鴷形目、巨嘴鸟科、绿巨嘴鸟属。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等部
白斑军舰鸟(学名:Fregataariel,英文名:LesserFrigatebird)是军舰鸟科军舰鸟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小军舰鸟(《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所指小军舰鸟则为黑腹军舰鸟)。体长76厘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