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象征意义

Posted 草原

篇首语: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草原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象征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草原雕(学名:Aquila nipalensis,英文名:Steppe Eagle)为鹰科雕属的鸟类,中文俗名草原鹰、大花雕、角鹰,藏名译音扎唐无巴,和非洲草原雕(茶色雕)区别,又叫亚洲草原雕。属于大型猛禽,常见于北方的干旱平原。习性懒散,迁徙时有时结大群。繁殖鸟或夏候鸟见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东至青海、内蒙古及河北。迁徙时见于中国的多数地区;越冬于贵州、广东及海南岛。草原雕目前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注:许多著者将此种作为茶色雕(Tawny Eagle)A. rapax的一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

中文学名:草原雕

拉丁学名:Aquila nipalensis

英文俗名:Steppe Eagle

命名作者:Hodgson, 1833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雕属(Aquila)

繁殖区:古北界 : c

非繁殖区:东洋界, Arabian Peninsula,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98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草原雕:形态特征图草原雕:形态特征图

体大(65厘米)的全深褐色雕,体重约3kg。容貌凶狠,尾型平。成鸟与其他全深色的雕易混淆,但下体具灰色remiges及稀疏的横斑,两翼具深色后缘。有时翼下大覆羽露出浅色的翼斑似幼鸟。与乌雕相比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翼指展开度较宽。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

雌雄相似,雌鸟体型较大。

幼鸟:咖啡奶色,翼下具白色横纹,尾黑,尾端的白色及翼后缘的白色带与黑色飞羽成对比。翼上具两道皮黄色横纹,尾上覆羽具"V"字形皮黄色斑。尾有时呈楔形。

虹膜-浅褐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黄色,爪黑。

叫声:粗哑喘息的叫声及嘎嘎叫声。

草原雕:飞行图草原雕:飞行图

生活习性

草原雕:飞行

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常停息在地面或高崖及枯树。飞翔时较低,遇见猎获物猛扑下去抓获,有时守候在鼠洞口。以啮齿动物为食。

它们猎食的时间和啮齿类活动的规律很一致,大多在早上7~10时和傍晚。主要食物有兔、黄鼠、鼠兔、跳鼠、田鼠,此外还有貂类。在沙漠地带主要以大沙地鼠为食。

在所食的鸟类中,有雷鸟和雉等。据Swann(1930),除捕食小形兽类、鸟类和爬行类外,还兼吃尸体。

地理分布

草原雕:地理分布图草原雕

分布范围:繁殖于阿尔泰山、蒙古及西伯利亚东南部;越冬于印度北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北方的干旱平原。繁殖鸟或夏候鸟见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东至青海、内蒙古及河北。迁徙时见于中国的多数地区;越冬于贵州、广东及海南岛。部分记录尚有争议,香港的所有记录均可疑。

分布于口喀则、那曲、阿里、昌都等地。栖息地海拔高度为3500~5000米。喜欢生活在开阔地。多单独落在低灌丛的树权上。属大型猛禽,栖息于低山至开阔的草原地带,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筑巢于岩壁、乔木或灌木丛中,繁殖于东北、西北、内蒙古及河北北部。

草原雕草原雕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东部,非洲,亚洲中部,印度,缅甸,越南等地,共分化为5个亚种,中国仅有东亚亚种,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但各地都比较罕见,在黑龙江、新疆、青海为夏候鸟, 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宁夏、甘肃为旅鸟,浙江、海南、贵州、四川为冬候鸟。迁徙的时间在秋季为10~11月,春季为3~4月。

繁殖于阿尔泰山、蒙古及西伯利亚东南部;越冬于印度北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生长繁殖

草原雕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悬崖上或山顶岩石堆中,也营巢于地面上、土堆上、干草堆或者小山坡上。巢主要由枯枝构成,里面垫有枯草茎、草叶、羊毛和羽毛。

4~5月份产卵,每窝2~3枚,灰白色,有红褐色斑点。孵卵期45天。育雏期55天,幼鸟于8月底飞出。

巢的形状为浅盘状,每窝产卵1~3枚,通常为2枚,卵为灰白色,表面没有斑或具有黄褐色斑点。卵的大小在55~55.5毫米之间。产完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亲鸟轮流孵卵。

孵化期大约为45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55~60天后离巢。幼鸟于8月底飞山。

保护现状

草原雕

草原雕目前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应加强保护。禁止捕杀。

象征意义

草原雕

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鸟。千百年来,一直被人类所神化,成为勇敢、威武的象征。

相关参考

鱼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鱼雕(学名:Haliaeetushumilis,英文名:LesserFishEagle)是鹰科海雕属的鸟类。鱼雕(学名:Ichthyophagahumilis)又名渔雕,体长61~68毫米。头部为灰色

靴隼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靴隼雕(学名:Hieraaetuspennatus,英文名:BootedEagle)属鹰科隼雕属,中型鹰类,主要产于新疆、东北、河北。习性同棕腹隼雕。多生活于森林或林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法国。中国国

短趾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短趾雕(学名:Circaetusgallicus,英文名:Short-toedSnakeEagle)是鹰科短趾雕属的猛禽,又叫短趾蛇雕。体长约65厘米。身体沉重,上体灰褐,下体白而具深色纵纹,喉及胸单

鹰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鹰雕(学名:Nisaetusnipalensis,英文名:MountainHawk-Eagle)属鹰科鹰雕属,原学名为Spizaetusnipalensis,又叫做熊鹰(台湾)、赫氏角鹰。是一种体形偏

棕腹隼雕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棕腹隼雕(学名:Lophotriorchiskienerii,英文名:Rufous-belliedHawk-Eagle)是鹰科棕腹隼雕属的鸟类。棕腹隼雕为中型猛禽,体长为50—54厘米,体重732克左

林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林雕(学名:Ictinaetus malaiensis,英文名:BlackEagle)为隼形目鹰科林雕属的鸟类,自成一属,又叫做黑雕、树鹰。是一种中型猛禽,全长约75厘米。通体黑褐色,眼下及

白腹隼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腹隼雕(学名:Aquilafasciata,英文名:Bonelli’sEagle)是鹰科雕属的鸟类。是一种猛禽,全长约70cm。眼先白,有黑色羽须,眼的后上缘有一不明显的白色眉纹。上体暗褐色,各羽基

菲律宾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菲律宾雕(学名:Pithecophagajefferyi,英文名:PhilippineEagle)是鹰科菲律宾雕属的猛禽,俗称菲律宾鹰、食猴鹰、食猿雕。是所有大型森林鹰类中最为珍稀的一种猛禽。栖息于低

草原百灵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草原百灵(学名:Melanocoryphacalandra,英文名:CalandraLark)是百灵科百灵属的鸟类。其典型特征为具褐色领带,飞羽末端具白色翅斑,最外侧一对尾羽白色,嘴较大而呈圆锥状。是

蛇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捕蛇能手、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蛇雕(学名:Spilornischeela,英文名:CrestedSerpentEagle)是鹰科蛇雕属的猛禽,又叫大冠鹫、白腹蛇雕、凤头捕蛇雕、吃蛇鸟、横冠蛇雕、麻鹰、直冠蛇雕等,形象十分威武,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