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腹雪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物种价值
Posted 高山
篇首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暗腹雪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物种价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暗腹雪鸡(学名: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英文名:Himalayan Snowcock)是雉科雪鸡属的鸟类。草食鸟类。体形较大,通体呈土棕或红棕色。典型的高山耐寒鸟类,通常栖息于海拔2500~5500m的高山和裸岩地区及高山草甸和稀疏的灌丛附近。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是濒危物种,同时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中文学名:暗腹雪鸡
拉丁学名: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英文俗名:Himalayan Snowcock
命名作者:Gray, GR, 1843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雪鸡属(Tetraogallus)
繁殖区:古北界 : Himalaya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暗腹雪鸡
暗腹雪鸡体形较大,体长约52-60厘米,体重约2-2.5公斤。通体呈土棕或红棕色,密布以具黑褐色虫蠹状斑。头顶至后颈灰褐色,侧有一缘以栗色的白带。初级飞羽白色,具暗色羽端,并杂以黑褐色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具灰褐色虫蠹状细斑;尾羽棕色,中央尾羽淡棕色,各羽杂以暗褐色虫蠹状斑。颏、喉白色,额、眼线、眉纹、脸、耳羽土黄色,胸部浅棕具黑褐色斑,趾赤橙色,爪黑色,下腹和腹部暗灰而杂以砖红色粗纹。
生活习性
暗腹雪鸡典型的高山耐寒鸟类,通常栖息于海拔2500~5500m的高山和裸岩地区及高山草甸和稀疏的灌丛附近。属于留鸟,但有垂直迁徙习性。夏季通常在高山地带的永久积雪的雪线附近,冬季下迁到山势较低的灌丛附近或草坡。主要栖息环境有四种:
(1)高山裸岩灌丛带:海拔3350~3660m ,自然环境极其严酷,多为裸岩和风化岩屑堆积的山地。该带气温低,雨量充沛,地形平缓,植被生长低矮,主要植被有吉拉柳(Salix gilasnanica) 群落和吉拉柳—箭叶锦鸡儿( Cargana jubata ) 群落,麻黄( Ephedraintermedia) 、金露梅( Potentilla f ruticosa) 、刚毛忍冬(Lonicera hispida) 等灌丛。草本植物有:珠芽蓼( Polygonum uiviparum ) 、芨芨草 ( Achnotherumplendens) 、羊茅草( Festuca ovina) 、冷蒿( Arremisiaf rigida) 、野葱 ( Allium spp.) 等,总盖度20 %~35 %。该带为暗腹雪鸡的主要营巢区。
(2)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裸岩灌丛带下线的阳坡,海拔3200~3350 m,地形较平,面积较大,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植物有苔草( Carex spp.) 、羊茅草、珠芽蓼、二裂萎陵菜( Potentilla bifurica) 、多裂萎陵菜( P. multifida) 、短花针茅( Stipa berviflora) 等。个别地区散布有小檗(Berberis spp.)灌丛。总盖度40 %~80 %。该带是暗腹雪鸡营巢、觅食和育雏的主要场所。
(3)山地森林草原带:位于高山裸岩灌丛下缘的阴坡,海拔2600~3350 m,建群树种是青海云杉 ( Pecea crassifolia),有些地方混生有山杨 ( Populus daviana),林下苔藓和枯枝落叶较厚,灌木发育较好,主要有金露梅、沙地柏( Sabina valgaris) 、吉拉柳、箭叶锦鸡儿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珠芽蓼、苔草、棘豆( Oxytrpisu sp.) 等。总盖度40 %~60 %。在稀疏的云杉林内耸立的岩石上也有暗腹雪鸡营巢,但数量很少。该带为暗腹雪鸡乘凉、隐蔽的主要场所。
(4)山地草原带:分布在海拔2400~2 600m的阴坡和2600~3200m的阳坡。该带坡度较缓(平均20左右),降水偏少,气温较高。主要植物有芨芨草、克氏针茅( Stipa kryloyii ) 、短花针茅、冰草( Gropyron ristatum)等。散生有小檗、沙地柏、忍冬、狭叶锦鸡儿等灌丛。总盖度35%~45%。暗腹雪鸡夏季也来这里觅食,但数量较少,而冬季这里阳光直射,气温较高。积雪较少,是暗腹雪鸡冬季觅食、栖息的主要场所。
主要食植物性食物,春季主要以羊茅草、委陵菜和野葱为食,夏、秋季主要以棘豆、羊茅草为食,冬季主食羊茅草。全年各季均广泛选食栖息地内的多种植物,还吃一些蝗虫、甲虫等昆虫。常同有蹄类在一起,在其践踏处或粪便中寻找食物。
暗腹雪鸡为严格的昼出性鸟类,脚短健而有力,善跑,很少飞,其活动时间与日照长短关系密切,日活动光照总时数在10-14小时,觅食时间约8 小时左右,日间活动有2个高峰,即早晨和黄昏。东方破晓即开始活动,主要在比较开阔地带觅食。整个4月全天觅食。5月后阴天和小雪天整天觅食,天气晴朗中午则不活动,在岩石的凉处栖息。下午天黑前停止活动。大风雪天或雨则不活动。觅食过程中,雌雄保持一定距离,雄鸟高处,雌鸟在低处,因而首先发现的总是雄鸟。暗腹雪鸡在非繁殖期结群活动,繁殖期配对散居。繁殖期后由亲鸟带领幼雏组成族群,秋末冬初,几个这样的族群合在一起,有时可多达 20~30只,一般在 10 只左右,少则 3~5 只。集群的生物学意义在于防御敌害,在群体中如一鸟最先发现猛禽或人,即发出信号,整个鸡群随即逃避,这对在视野比较开阔地带觅食的雪鸡是十分重要的。暗腹雪鸡叫声:(1) 雄鸟招呼雌鸟的叫声:“ge,ge,ge ……”;(2) 惊散后互相招呼的叫声“ger - u ,ger - u ,ger - u…”;(3) 受惊的叫声:“gua ……gua ……gua …………”;(4) 呼唤幼雏的叫声:gululu …gululu …;(5)发现敌害的叫声“ jiu …,jiu …- ,jiu…- ”。
生长繁殖
1、配对、占区及求偶
暗腹雪鸡冬季集群在阳坡越冬,翌年4月开始分群、配对,至7月底繁殖结束,历时100余天,配对后一部分仍留在阳坡占区。占区后雄鸟经常在自己的领域内两腿叉开,比身体略宽,整个身体下蹲,腹部几乎触及地面,两翅微微披开,翘起尾羽,呈扇状,露出洁白的尾下覆羽,覆羽球状膨开并不停地左右摆动尾羽,进行求偶炫耀。雄鸟的领域和其筑巢范围可能一致。因为领域辽阔,所以雄鸟常站在领域内一块比较突出的岩石上或山顶上,发出高亢而悠闲的“Ge ……er,Ge ……er,Ge ……er,Ge ……er”叫声,这种清晰的叫声除吸引雌鸟和炫耀领域外,在保护领域和为正在产卵或孵卵的雌鸟示警方面起重要作用。暗腹雪鸡在一个繁期内是单配型,一经配对,再不分离。虽为单配型,但雄鸟并不排斥第2只雌鸟进人其领域,而它的配偶却不充许,会毫不容情地将入侵者驱逐出它们的领域。
2、巢和巢位
配对、占区后,雌鸟便在领域内选择巢址筑巢。暗腹雪鸡营巢生境有4 种,即阳坡高山裸岩、阳坡高山草甸、阴坡森林草原(极少) 、阳坡山地草原上部。营巢小环境为岩石旁、较平坦的地面,巢前有锦鸡儿、金露梅和冷蒿等灌草丛掩蔽。巢相当简陋、碟状,在天然凹坑内或用爪扒一浅坑,垫以少许枯枝、草茎和自身腹羽而成,巢外径平均为28.50(24~33) cm ×25.57(21~30) cm,内径 22. 43(20~28)cm ×21. 29(17~24)cm,巢高 9. 43(6~16) cm,巢深 6. 57(4~12) cm,内垫物厚 2.86(2~4) cm。
3、交尾、产卵和卵
雄鸟求偶姿态为正面型,在雌鸟前方或侧方,两翅下垂触及地面,尾羽上翅,展开如扇,洁白的尾下覆羽伸展开,似白色绒球,胸部具黑斑羽毛蓬起,头稍后仰,并抖动双翅接近雌鸟或绕雌鸟转圈,雌鸟对雄鸟的表演无任何反应,照常啄食。雄鸟表演一段时间后,便用嘴在雌鸟头部轻啄几下,雌鸟蹲伏,雄鸟迅速从其侧后方踏上雌鸟背,并用嘴牵住雌鸟头部,尾部下压,雌鸟尾羽上翘,接受交配,整个交配约7~10 s。繁殖期可进行多次交配,交配高峰在上午6:00~8:30,下午 18:30~20:00。4月下旬开始产卵,6 月下旬结束,持续时间约2 个月,产卵高峰为 5 月份。每巢产卵大概 4~8 枚,平均每巢产卵 6.3 枚。卵淡赭石色,稍沾绿,内壳淡绿色,具有棕褐色或褐色斑点,尖端小而多,钝端大而少,有的卵还具块斑。
4、孵化及育雏
5月初进入孵化期,孵卵全由雌鸟承担。整个孵化期雌鸟都在离巢30~100 m能看见巢的山顶上或比较突出的岩石上,并不时地发出高亢而悠闲的“ge ……er,ge……er,ge……er”的叫声,遇警则向远离巢的方向边飞边发出“gua ……,gua ……,gua ……”的叫声,似有将危险物引向他处之意。雌鸟在孵化期恋巢性极强,轻易不离巢,一般白昼仅取食 1 次,多在早晨 9:00~10:00间,取食时间30~50 min。离巢后一般不飞,迅速跑至雄鸟附近,雌鸟觅食,雄鸟警戒,觅食范围一般在离巢100 m之内的山坡或山顶上。雌鸟在孵化时,紧紧地伏在卵上,缩着脖子,一动不动地望着前方,即使行人走到巢旁,而不注视时,雌鸟并不离巢,因巢多位于浓密的灌丛后面,光线较暗,加之它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酷似,很难被发现。只有当人有意识地注视时,才突然离巢飞走,并很快地与雄鸟相聚在一起。雏鸟破壳靠破卵齿啄破卵壳,然后用喙扩大裂缝,在钝端卵壳部分身体向上顶起,绒羽一干,即可站立行走,初出壳的雏鸟飞羽已经长出,翅长约3210 ±3121(28~36)mm,一半富于角灰色的羽鞘内,另一半羽瓣明显。这种孵化期长,在壳内进一步发育与栖息于严酷的自然环境相适应。雏鸟出壳后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更能克服不良自然环境的影响和逃避天敌危害,从而大大提高了雏鸟的成活率。初生雏鸟质量49.0~56.1g ,相当于入孵卵质量的 64.7 %,上体沙棕,头顶有黑斑,背部羽毛尖端为浅棕色,前额、头顶两侧及眼纹均为黑色,眼后裸区嫩黄,额、喉污白色,胸部灰白,腹部白色,覆腿羽灰白,嘴及蜡膜黑色,嘴峰尖端有一米粒大小的污白色破卵齿,跗、趾淡黄色,爪角灰色。雏鸟出壳后,卵壳弃于巢内而不加以清除,一旦羽毛干燥能站立行走时,便弃巢随亲鸟觅食。群雏以雌鸟为核心,时拢时散,自己或由亲鸟协助寻找食物。雄鸟始终起着守护作用,遇险时,雄鸟首先发出警戒信号,而后双亲均扑打双翅,故作声响,呈受伤状作短距离移飞,以便引开危险物。雏鸟立即钻人石缝、土块下或灌丛基部静卧,即使人走至身边也不动,极难发现,双亲飞离。在确认危险解除后,亲鸟返回原地,并发出“gululu ……,gululu ……,gululu……”的呼唤声,雏鸟以“diliuliu ……,diliuliu ……,diliuliu……”的叫声呼应,又聚拢在一起。夜幕降临前,雌鸟选择一避风的岩石,将雏鸟置于翅下过夜,雄鸟在旁守护。有时几只雌鸟稀疏成群,相互之间只隔几米,如果一亲雌鸟死亡,它的幼雏会同其它雏鸟混合。雄鸟不照顾幼雏,雏鸟随亲鸟生活到下一个繁殖期,即达性成熟。
地理分布
暗腹雪鸡
中国国内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布克赛尔、塔城、托里、温泉、博乐、霍城、昭苏、温宿、喀什、和田;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都兰、祁连山系西部及以南各山脉(党河南山、哈梅尔山、库库诺尔岭、布尔布达山以至青海湖以南山脉);西藏阿里地区日土、改则;甘肃西北部张掖、武威、酒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碌曲、玛曲等地,均为留鸟。
国外分布于帕米尔、阿富汗、克什米尔、拉达克、西昆仑山及喜马拉雅山。
保护现状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中被列为稀有种。目前普遍认为种群数量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孵化期是暗腹雪鸡最危险和最困难的时期,地面巢易受天敌侵袭,严酷多变的山区气候使它们坐巢时间又长,处境十分困难,雌鸟凭借自身保护色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但也避免不了天敌的危害。已确知的主要天敌有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us) 、金雕 ( Aquila chrysaetos) 、大鸟 ( Beteo hemilasius) 、香鼬( Mustela altaica) 、狐( Vulpes vulpes)等。大嘴乌鸦主要窃食雪鸡卵,只要有机会,一次能将整个巢中的卵啄破,尽食其内容物,甚至发育完好的雏鸟。由于林区大嘴乌鸦数量较多,危害也相对较严重。金雕和大鸟主要猎捕成体、亚成体和幼雏,猎捕后撕裂成块,连毛带骨吞下。
物种价值
雪鸡是一种重要的观赏鸟类,易人工饲养,可驯化为家禽。
相关参考
阿尔泰雪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雪鸡介绍
阿尔泰雪鸡(学名:Tetraogallusaltaicus,英文名:AltaiSnowcock)是雉科雪鸡属的鸟类。阿尔泰雪鸡是体大的灰褐色雪鸡。分布在中国新疆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的地区。头顶、枕及上胸
♂(雄鸟);♀(雌鸟);juv.(幼鸟)暗腹雪鸡-外形描述描述:体大(60厘米),黄灰色的,头颈部具醒目白色及深栗色图案的雪鸡。头和颈侧的白色块斑把两条栗色线分隔开而在上胸形成栗色环带。上体多灰色,带
岩雷鸟(学名:Lagopusmuta,英文名:RockPtarmigan)属雉科雷鸟属,俗名雪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鸟类。矮胖、中等体型(38厘米)的墩实型松鸡。羽色四季变化,冬季全身洁白。似柳雷
藏雪鸡的物种信息、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生存状况、保护现状
藏雪鸡(学名:Tetraogallustibetanus,英文名:TibetanSnowcock)是雉科雪鸡属的鸟类,又名淡腹雪鸡,藏北牧区群众也称“贝母鸡”,藏语译音为“公莫”。多栖息活动于海拔40
白翅百灵的简介、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白翅百灵(学名:Melanocoryphaleucoptera,英文名:White-wingedLark)是百灵科百灵属的鸟类。体大(18.5厘米)而翼长的百灵。嘴略短而粗厚。合翼时具明显的白斑,特征
鹫珠鸡的简介、外形特征、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鹫珠鸡(学名:Acrylliumvulturinum,英文名:VulturineGuineafowl)是珠鸡科鹫珠鸡属的鸟类。鹫珠鸡(学名:Acrylliumvulturinum)是珠鸡中体形最大的一
非洲海雕(学名:Haliaeetusvocifer,英文名:AfricanFishEagle)是鹰科海雕属的鸟类,又叫做吼海雕、非洲鱼雕。是一种中型猛禽。“吼海雕”这个名字得自这种鸟独特的生活习性,它
爪哇翡翠(学名:Halcyoncyanoventris,英文名:JavanKingfisher)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爪哇翡翠(学名:Halcyoncyanoventris,英文名:JavaKingf
噪犀鸟(学名:Bycanistesbucinator,英文名:TrumpeterHornbill)是犀鸟科噪犀鸟属的鸟类。噪犀鸟(学名:Ceratogymnabucinator,英文名:Trumpet
冠鸬鹚(学名:Microcarbocoronatus,英文名:CrownedCormorant)是鸬鹚科小鸬鹚属的鸟类。【中文名称】冠鸬鹚冠鸬鹚【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coron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