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角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致危因素、保护现状
Posted 种群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腹角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致危因素、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腹角雉(学名:Tragopan caboti,英文名:Cabot’s Tragopan)是雉科角雉属的鸟类。
黄腹角雉(学名Tragopan caboti),别名角鸡、吐绶鸟,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类植物的果实。目前,中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护地为乌岩岭。
中文学名:黄腹角雉
拉丁学名:Tragopan caboti
英文俗名:Cabot’s Tragopan
命名作者:Gould, 1857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角雉属(Tragopan)
繁殖区:东洋界 : s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3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黄腹角雉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几纯棕黄,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脸部裸皮朱红色;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雌鸟通体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上体散有黑斑,下体多有白斑。生活习性
黄腹角雉黄腹角雉栖息于海拔600至2000米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内。栖息地内全年湿润温暖,年平均气温约15℃,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年降雨量约2000mm。
以蕨类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为食,也吃白蚁和毛虫。尤对交让木(Daphniphllum macropodum)的果实及叶有依赖性。交让木的果实及叶片,是黄腹角雉秋、冬季的嗜食对象,因而交让木也成为秋、冬季黄腹角雉的主要栖息过夜场所。交让木的分布与黄腹角雉的分布有较大的相关性。在树上筑巢,在粗大树干的凹窝处或水平枝杈基部以松针、枯叶、苔藓等编成简陋的皿状巢。
黄腹角雉身子粗笨,不善飞翔,喜欢潜伏,胆子很小,活动隐秘,反应迟钝,有时还会干出“埋头不见”的傻事。当听到危险响动时,它不飞不跑,站在原地不动,东瞧瞧,西望望。发现有人正逼近自己时,想逃已经来不及了,它就急中生“智”,一头钻进了杂草丛中,可是身子却仍然露在外面,好像鸵鸟一样,故又被人称作“呆鸡”。因此,它的天敌很多。
生长繁殖
黄腹角雉黄腹角雉为中国特产鸟,易惊,不易饲养和繁殖。早自梁、唐以来就为古人所记载。
黄腹角雉繁殖期为每年四五月间。一只雄鸟占据一片山林,在清晨发出啼声:“哇……哇……嘎嘎嘎嘎嘎!”宣告它是这片领地的占有者。邻近的优势雄鸟也发出同样的占区鸣叫。这样,它们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而一些体弱的雄鸟,则无力维持一片山林的所有权,只得四处流浪,因而失去了交配的机会。雄鸟发情时,也是它们最美丽的时候。喉下的肉裙平时不显眼,这时膨胀下垂,显现鲜艳的朱红色,翠蓝色的条纹纵横交错,远看好像繁体“寿”字,故又称“寿鸡”。头上那一对翠蓝色的肉角,这时挺直突出,更加锃亮。雄鸟有一套复杂的求偶炫耀:面对雌鸟蹲伏,鸟头一上一下不停地点动,头上的肉角不断地抖动,艳丽的肉裙不断地摆动,双翅不停地快速掮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雄鸟发情时肉裙与肉角的展示作了生动逼真的记述,并以此特性而命名“吐绶鸡”。
繁殖期3-6月份,雄鸟有复杂的求偶炫耀。求偶时雄鸟面向雌鸟,头侧的蓝色肉角伸出,喉下甩出扇状的肉裙。黄腹角雉在树上构筑十分简陋的巢,一般位于树干侧枝的基部,有时利用大型鸟类空巢或松鼠窝产卵。雌鸟于4月初开始产卵,隔日产一枚,每年产一窝,一般每窝平均3至6枚,有时一年仅产一枚。雉卵比鸡蛋稍大,壳棕土色,其间散有褐色细点。由雌鸟孵卵28天出壳,孵卵期间每天只离巢1小时左右外出觅食。天敌很多,卵常被偷食,繁殖成功率只有10%左右。雏鸟28天出壳,身上布满棕褐色的绒羽,出壳当天就能掮动双翅。雏鸟于孵出后第2—3天随雌鸟下树觅食,并以家族群为基础过冬。幼鸟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两年后才能发育为成鸟。
雌、雄鸟进入繁殖期后,活动强度都明显提高,每天存在2个活动高峰,雄鸟求偶炫耀(包括完全和不完全炫耀)在3月中,下旬在室高潮,并随着雌鸟产卵发生周期性变化,每天有2个求偶炫耀高峰,雌鸟于3月下旬进入发情产卵期,雄鸟用嘴衔住雌鸟头顶或颈,肩部的羽毛完成交配。
人工繁殖
黄腹角雉的栖息环境狭窄,种群密度甚低。浙江乌岩岭是我国黄腹角雉的唯一保种基地和原产地人工繁殖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自80年代以来,对其野外生态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86年首次饲养繁殖成功,1995年已培育出3代,种群数量20余只。
地理分布
黄腹角雉黄腹角雉为中国特产鸟。栖息于浙江泰顺、文成、景宁、云和、丽水、遂昌、衢县、龙游;江西永新、井岗山、铅山、万年、上犹、崇义、大余;广东乳源、阳山、乐昌、曲江、连山、始兴、仁化、南雄、大埔、五华、潮州、怀集;福建武夷山;广西恭城、永福、灵川、兴安、富川、贺县、融安;湖南莽山。
保护现状
黄腹角雉1981年,浙江大学诸葛阳教授首先在泰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发现了黄腹角雉。
1984年开始,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鸟类学家郑光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对黄腹角雉进行了长达7年的系统研究。
1985-1986年 对广东、浙江、福建、广西主要分布区统计数量4000只。
1986年,首次人工饲养繁殖成功,现已育成了三代人工种群。
1987年11月21日,首次在2只雄鸟和1只雌鸟上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将它们释放到自然环境中。此后,又有10余只角雉被如此放回大自然。1994年乌岩岭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我国黄腹角雉惟一的保种基地和原产地人工繁殖基地,
2001年3月,北师大副教授邓文洪在乌岩岭设置了200余个人工鸟巢。国内黄腹角雉的资源估计量为5000只,其中浙江省黄腹角雉的资源量约为640-1000只,而据无线电遥测研究显示,浙江泰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典型栖息地其种群密度可达7.08只/km2(郑光美等,1991)。现有的黄腹角雉资源量约为400多只,是目前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最高种群密度区。但就整个分布区而言,由于它是呈“孤岛式”分布以及保护区以外地区的伐林等人为干扰,黄腹角雉的种群密度远远低于上述结果。
致危因素
栖息地内阔叶林被取代为人工载植的针叶林,导致黄腹角雉栖息条件的恶化甚至丧失。天敌主要是青鼬Charronia flavigula、豹猫Felis bengalensis、松鸦Garrullus glandariu对孵卵雌鸟及卵的残害十分严重。
保护现状
黄腹角雉保护级别: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皮书: e
IUCN: e
CITES : 1
《世界雉类保护行动计划2000-2004》确定的急需保护种类。
相关参考
黄腹山雀(学名:Pardaliparusvenustulus,英文名:Yellow-belliedTit)是山雀科黄腹山雀属的鸟类。黄腹山雀(学名:Parusvenustulus)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
红胸角雉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生存状况、保护现状
红胸角雉(学名:Tragopansatyra,英文名:SatyrTragopan)是雉科角雉属的鸟类。红胸角雉(学名Tragopansatyra),是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一种角雉,生活在海拔2400-
黑头角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致危因素、保护现状
黑头角雉(学名:Tragopanmelanocephalus,英文名:WesternTragopan)是雉科角雉属的鸟类。黑头角雉属鸟纲、鸡形目、雉科、角雉属。黑头角雉常见于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以及
黄腹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黄腹鹨(学名:Anthusrubescens,英文名:Buff-bellied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黄腹鹨(学名:Anthusrubescens)是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鸟类,体长约15厘米。似
黄腹梅花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黄腹梅花雀(学名:Coccopygiaquartinia,英文名:Yellow-belliedWaxbill)是梅花雀科黄腹梅花雀属的鸟类。黄腹梅花雀(学名:Estrildaquartinia),别称
灰腹角雉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致危因素、保护现状
灰腹角雉(学名:Tragopanblythii,英文名:Blyth’sTragopan)是雉科角雉属的鸟类。灰腹角雉(学名Tragopanblythii),别名寿鸡、灰斑角雉,是产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
黄腹吸汁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黄腹吸汁啄木鸟(学名:Sphyrapicusvarius,英文名:Yellow-belliedSapsucker)是啄木鸟科吸汁啄木鸟属的鸟类。黄腹吸汁啄木鸟(学名:Sphyrapicusvarius
灰鹡鸰(学名:Motacillacinerea,英文名:GreyWagtail)属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俗名黄腹灰鹡鸰、黄鸰、灰鸰、马兰花儿。为中等体型(19厘米)而尾长的偏灰色鹡鸰。腰黄绿色,下体黄。
黄腹柳莺(学名:Phylloscopusaffinis,英文名:Tickell’sLeafWarbler)是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黄腹柳莺(学名:Phylloscopusaffinis)为雀形目莺科柳莺
黄腹啄花鸟(学名:Dicaeummelanoxanthum,英文名:Yellow-belliedFlowerpecker)是啄花鸟科啄花鸟属的鸟类。黄腹啄花鸟(学名:Urocissa 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