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鸬鹚的地理分布、外形特征、栖息、捕食、生长繁殖、营巢
Posted 鸟类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红脸鸬鹚的地理分布、外形特征、栖息、捕食、生长繁殖、营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脸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urile,英文名:Red-faced Cormorant)是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
红脸鸬鹚Phalacrocorax urile Gmelin,俗名鸬鹚,英名Red-faced cormorant 全长约760毫米。全身黑色,具绿色光泽。头顶和后头各具冠羽。额和眼周红色。下体体侧具白色斑块(冬羽头无冠羽,下体体侧无白色斑块)。栖息于海岸、海滩、河口三角地带及其他水域。集群活动和繁殖。食物全为鱼类。5-9月为繁殖期。筑巢于崖壁或石岛上。巢大而密集。每窝产卵2-5枚。红脸鸬鹚为居留型鸟类,部分种群作小距离迁徙。我国仅见于辽东半岛大连湾和台湾沿海,数量极为稀少。属偶见冬候鸟。
中文学名:红脸鸬鹚
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 urile
英文俗名:Red-faced Cormorant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鲣鸟目(Suliformes)
中文科名: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
中文属名:鸬鹚属(Phalacrocorax)
繁殖区:太平洋 : n coasts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3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库页岛、阿留申群岛及日本、辽宁、大连(冬候鸟)、台湾(迷鸟)。 我国仅分布于我国东北辽东半岛柳家屯和台湾。
外形特征
红脸鸬鹚红脸鸬鹚为大型水鸟。夏羽主要为黑色,头顶和枕部备有一簇彼此分离的冠羽、颜色为黑色,具铜绿色金属光泽,腰股部有一簇长而窄的白色羽毛。颈基部和尾下有稀而窄的白色羽毛。飞羽11枚,黑色,第2枚飞羽最长,颈具紫色光彩,嘴具绿色光彩。冬羽亦为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头和颈具绿色光泽,尾圆形,尾羽12枚。尾上和腹部缀有铜绿色,背和肩具紫绿色。虹膜褐色,嘴基、喉侧和眼周裸露皮肤鲜红色,脚短而粗,黑色。幼鸟黑褐色,肩和翅覆羽微缀紫色,头和上背烟灰色。其余似成鸟。大小量度为:体重2000克,体长700-760毫米,嘴峰53—57毫米。
栖息
栖息于沿海海岸和邻近岛屿与海洋中。常成小群活动。除晚上和休息时上到岸上外,其他时候几乎在海上活动。善游泳和潜水,亦善飞翔。起飞时需煽动两翅和在海面助跑后才能飞离水面。通常在水面作低空飞行。
捕食
红脸鸬鹚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少量甲壳类等其他小型海洋动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在水下追捕鱼类。
生长繁殖
红脸鸬鹚繁殖从堪察加半岛沿海到阿留申群岛和千岛群岛。越冬在繁殖地南部到日本和我国辽东半岛沿海,偶尔到台湾。繁殖期5-8月。各个繁殖群和不同地区繁殖开始的早晚很不一致。早的在5月末6月初即已开始产卵,迟的到7月才产卵。幼鸟在7月末即有离巢的,但有的持续到9月才离巢。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赤裸无羽,未睁眼,几天以后背中部即长出绒羽,一个半月左右即达到成鸟大小,但仍被绒羽,还不能离巢,直到飞羽长全后才离巢。
营巢
红脸鸬鹚营巢于海岸和邻近岛屿的悬岩峭壁上,特别是突出于海中的较为平坦和开阔的悬岩和岩石。常呈分散的小群营巢。巢通常由海草构成。亲鸟通常在巢域附近海面就近潜入水下摄取海草作为营巢材料。巢内放有细而柔软的海草和鸟类羽毛。巢的大小平均为直径40—50厘米,高15厘米。如果繁殖成功,巢下年还继续被利用,或许可利用若干年。每窝产卵3-4枚,卵为长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或白色。大小为53-66×33-42毫米,平均为60×38毫米。
相关参考
南美鸬鹚(学名:Leucocarbobougainvillii,英文名:GuanayCormorant)是鸬鹚科蓝眼鸬鹚属的鸟类。南美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
长尾鸬鹚(学名:Microcarboafricanus,英文名:ReedCormorant)是鸬鹚科小鸬鹚属的鸟类。长尾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飞,掠过水
蓝眼鸬鹚(学名:Leucocarboatriceps,英文名:ImperialShag)是鸬鹚科蓝眼鸬鹚属的鸟类。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
♂(雄鸟);♀(雌鸟);juv.(幼鸟)红脸鸬鹚-外形描述描述:中等体型(76厘米)的闪光黑色鸬鹚。脸红色,体羽带紫色及绿色光辉。繁殖成鸟头具两簇冠羽,头侧有几根白色丝状羽,腿部有白色斑块。幼鸟多褐色
加州鸬鹚(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penicillatus,英文名:Brandt’sCormorant),属鹈形目鸬鹚科鸬鹚属,又名阿拉斯加鸬鹚、勃兰特鸬鹚。加州鸬鹚是一种黑体的鸬鹚,分布
绿背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capillatus,英文名:JapaneseCormorant)是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绿背鸬鹚,又叫斑头鸬鹚、绿鸬鹚、绿背鸬鹚。繁殖于太平洋东海岸北部和邻近
冠鸬鹚(学名:Microcarbocoronatus,英文名:CrownedCormorant)是鸬鹚科小鸬鹚属的鸟类。【中文名称】冠鸬鹚冠鸬鹚【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coronatus
红脸牡丹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红脸牡丹鹦鹉(学名:Agapornispullarius,英文名:Red-headedLovebird)是鹦鹉科牡丹鹦鹉属的鸟类。红脸情侣鹦鹉(学名:Agapornispullarius)为鹦形目鹦鹉
美洲鸬鹚(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brasilianus,英文名称:NeotropicCormorant),属鹈形目、鸬鹚科、鸬鹚属,又名斑翅鸬鹚。分布于北美地区。全身黑色羽毛,喉和颈内侧
印度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fuscicollis,英文名:IndianCormorant)是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中文学名:印度鸬鹚拉丁学名:Phalacrocoraxfuscic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