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耳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Posted 灌丛
篇首语:最聪明的处世之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红耳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耳鹎(学名:Pycnonotus jocosus,英文名:Red-whiskered Bulbul)属鹎科鹎属,也叫高鸡冠、高冠鸟、高髻冠、黑头公、高髻郎等。头顶黑色,具耸立的羽冠;眼下后方具红色的羽簇,因而得名,臀部红色。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叽叽叫。喜开阔林区、林缘、次生植被及村庄。分布于我国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西南部、广东,以及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和中南半岛等地。
中文学名:红耳鹎
拉丁学名:Pycnonotus jocosus
英文俗名:Red-whiskered Bulbu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鹎科(Pycnonotidae)
中文属名:鹎属(Pycnonotu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9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红耳鹎:形态特征图中等体型(20厘米)的鹎。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上体余部偏褐色,下体皮黄,臀红,尾端具白色缘。亚种monticola具完整的黑色胸带。
亚成鸟:无红色耳斑,臀粉红。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响亮不断的叽叽喳喳叫声,两或三音节短而甜的哨音鸣声wit-t-waet;也作悦耳的prroop声。
红耳鹎:雏鸟红耳鹎:亚成鸟,有冠羽,但没有红耳。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白喉红臀鹎(又简称为红臀鹎)外形和大小与本种极为相似,但白喉红臀鹎头顶羽冠短而不明显,脸部银灰色而不具红白二斑,野外不难鉴别。
红耳鹎白喉红臀鹎生活习性
常见留鸟。喜欢结群活动。
生境红耳鹎村落、农田附近的树林、灌丛,城镇的公园。性活泼,常呈1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有时也见和红臀鹎、黄臀鹎混群活动。整天多数时候都在乔木树冠层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善鸣叫,鸣声轻快悦耳,有似’布匹-布匹-布匹’或’威-踢-哇’声音。通常一边跳跃活动觅食,一边鸣叫。
食性红耳鹎捕食豆娘。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见啄食树木和灌木种子、果实、花和草子。尤其是榕树、棠李、石楠、蓝靛等树木和灌木果实。动物性食物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对农林业益害参半。
用嘴在树枝间啄食,有时也在飞行中捕捉飞虫。
地理分布
红耳鹎:地理分布图国内分布:国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往东经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南部一直到广东西部和香港(留鸟,见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红耳鹎在我国曾经较为丰富。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环境污染,特别是由于该鸟羽色艳丽,善于鸣叫,食性杂,易于饲养,可作笼养鸟而常遭捕猎,种群数量已明显下降,成百只的大群已很难见到,应注意保护、控制猎捕。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东喜马拉雅山至中南半岛以及马来半岛等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引种至澳大利亚及其他地区。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林园、公园、次生林及灌丛。指名亚种见于中国南方;monticola 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南部;有争议的亚种hainanensis于广东南部及硇洲岛。
生长繁殖
红耳鹎,右为幼鸟。繁殖期4-8月间,期间甚为活跃,常站在树梢高声鸣叫,或雌雄鸟在树冠与花丛间相互追逐、飞舞和嬉戏。通常营巢于灌丛、竹丛和果树等低矮树上,巢多置于灌木或竹丛枝权间,也见在香蕉林和香蕉叶柄处营巢。巢由细的枯枝、枯草、树叶等材料构成,内垫细的枯草茎、草根、兽毛、鸟羽等柔软材料。巢呈杯状,大小直径为7-8cm,高7-15cm,深4-6cm,距地高0.8-2m。
每窝产卵2-4枚,多为3枚。卵粉红色,满布暗红色和淡紫色斑点,尤以钝端较著,常在钝端密集形成一道暗紫红色环带。卵的大小为20-24mm×15-18mm。孵化期12-14天。
保护现状
红耳鹎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参考
红耳绿吸蜜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红耳绿吸蜜鹦鹉(学名:Glossopsittaconcinna)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
黄绿鹎(学名:Pycnonotusflavescens,英文名:FlavescentBulbul)是鹎科鹎属的鸟类。中文学名:黄绿鹎拉丁学名:Pycnonotusflavescens英文俗名:Flav
白颊鹎(学名:Pycnonotusleucogenys,英文名:HimalayanBulbul)是鹎科鹎属的鸟类。白颊鹎(学名Pycnonotusleucogenys),中等体型,是鹎科的一种鸣禽。分
纵纹绿鹎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食性、生长繁殖、生活习性、外形特征
纵纹绿鹎(学名:Pycnonotusstriatus,英文名:StriatedBulbul)是鹎科鹎属的鸟类。中文名:纵纹绿鹎·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鹎科→鹎属中文学名:纵纹绿鹎拉丁学名:Pycno
蓝翅叶鹎(学名:Chloropsiscochinchinensis,英文名:Blue-wingedLeafbird)是叶鹎科叶鹎属的鸟类。蓝翅叶鹎(学名:Chloropsiscochinchinens
黑短脚鹎(学名:Hypsipetesleucocephalus,英文名:BlackBulbul)是鹎科短脚鹎属的鸟类,又叫黑鹎、红嘴黒鹎、山白头、白头公、白头黑布鲁布鲁。全长约20cm。头颈黑色或白色
栗背短脚鹎(学名:Hemixoscastanonotus,英文名:ChestnutBulbul)是鹎科灰短脚鹎属的鸟类。是体型略大(21厘米)而外观漂亮的鹎,因上体栗褐而得名,头顶黑色而略具羽冠,下体
黄臀鹎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黄臀鹎(学名:Pycnonotusxanthorrhous,英文名:Brown-breastedBulbul)为鹎科鹎属的鸟类。喉白。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河南、长江流域以南
凤头雀嘴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凤头雀嘴鹎(学名:Spizixoscanifrons,英文名:CrestedFinchbill)是鹎科雀嘴鹎属的鸟类。凤头雀嘴鹎(学名:Spizixoscanifrons)属雀形目鹎科雀嘴鹎属。是体大
白头鹎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sinensis,英文名:Light-ventedBulbul)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俗名白头翁、白头婆,英文名直译为淡臀鹎、中国鹎。是中国南方非常常见的雀鸟,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