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捕蛇能手、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Posted 留鸟

篇首语: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蛇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捕蛇能手、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蛇雕(学名:Spilornis cheela,英文名:Crested Serpent Eagle)是鹰科蛇雕属的猛禽,又叫大冠鹫、白腹蛇雕、凤头捕蛇雕、吃蛇鸟、横冠蛇雕、麻鹰、直冠蛇雕等,形象十分威武,是体形中等的猛禽,头顶及冠羽黑色,眼及嘴间黄色的裸露部分是为本种特征。蛇雕是捕蛇能手。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蛇雕

拉丁学名:Spilornis cheela

英文俗名:Crested Serpent Eagle

命名作者:Latham, 1790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蛇雕属(Spilorni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including one form on Great Nicob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75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蛇雕:形态特征图

体长55—73厘米,体重1150—1700克。上体暗褐色或灰褐色,具窄的白色羽缘。

中等体型(50厘米)的深色雕。两翼甚圆且宽而尾短。

成鸟:上体深褐色/灰色,下体褐色,腹部、两胁及臀具白色点斑。尾部黑色横斑间以灰白色的宽横斑,黑白两色的冠羽短宽而蓬松,眼及嘴间黄色的裸露部分是为本种特征。飞行时的特征为尾部宽阔的白色横斑及白色的翼后缘。站立时尾羽常左右摆动。

亚成鸟:似成鸟但褐色较浓,体羽多白色。

虹膜-黄色;嘴-灰褐色;脚-黄色。

叫声:非常爱叫的雕,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发出响亮尖叫声kiu-liu或kwee-kwee, kwee-kwee, kwee-kwee-kwee。

蛇雕:头部特征蛇雕:雏鸟蛇雕:飞行特征蛇雕:下体特征

生活习性

蛇雕,起飞前的瞬间,作者雅诗

蛇雕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缘开阔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飞时多栖息于较开阔地区的枯树顶端枝杈上。叫声凄凉。主要以各种蛇类为食,也吃蜥蜴、蛙、鼠类、鸟类和甲壳动物。

捕蛇能手

蛇雕捕蛇,作者大侠一刀蛇雕蛇雕

蛇是一种难以捕捉的动物,由于身体细长、滑溜,很不容易抓牢,而且抓住一部分之后,蛇体的其他部分会反过来卷缠,其巨大的缠力,往往使冒险者窒息致死。如果是毒蛇,还有一副难以抵御的毒牙,更使很多进攻者望而却步,因此专门以蛇为食的动物并不多见。而在蛇雕的跗跖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象一片片小盾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够抵挡蛇的毒牙的进攻;它的身体上长着的宽大的翅膀和丰厚的羽毛,也能阻挡蛇的进攻;它的脚趾粗而短,能够有力地抓住滑溜的蛇的身体,使其难以逃脱。所以当蛇被擒获之后,很难对蛇雕进行反击,这就是蛇雕之所以能成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蛇雕捕蛇和吃蛇的方式都十分奇特。它先是站在高处,或者盘旋于空中窥视地面,发现蛇后,便从高处悄悄地落下,用双爪抓住蛇体,利嘴钳住蛇头,翅膀张开,支撑于地面,以保持平稳。很多体型较大的蛇并不会俯首就擒,常常疯狂地翻滚着,扭动着,用还能活动的身体企图缠绕蛇雕的身体或翅膀。蛇雕则不慌不忙,一边继续抓住蛇的头部和身体不放,一边不时地甩动着翅膀,摆脱蛇的反扑。当蛇渐渐不支,失去进行激烈反抗能力时才开始吞食。

由于捉到蛇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没有其他猛禽发达。但它的颚肌非常强大,能将蛇的头部一口咬碎,然后首先吞进蛇的头部,接着是蛇的身体,最后是蛇的尾巴。在饲喂雏鸟的季节,成鸟捕捉到蛇后,并不全部吞下,往往将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边,以便回到巢中后,能使雏鸟叼住这段尾巴,然后将整个蛇的身体拉出来吃掉。

蛇雕将蛇吞入之后,往往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同时做出一个十分古怪的动作:首先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地挺胸和扬头,用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太阳,就象人在进食的时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样。对于这个有趣的现象,从前民间大多认为这是蛇雕由于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向太阳神进行顶礼膜拜。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事实上,这是蛇雕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没有完全死亡的蛇体在腹中的扭动,不得不抬头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体的活动,同时扩张自己的气管而不至于受到窒息。

生长繁殖

蛇雕育雏:幼鸟吃蛇

繁殖期为4—6月。每个雄鸟都占有自己的领地,如果其他同类入侵,就会将头部和颈部完全伸出,双翅保持着向上向前的特殊姿态,并且发出近似疯狂的叫声。

营巢于森林中高树顶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构成,形状为盘状,每窝产卵1枚,白色,微具淡红色的斑点。由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

雏鸟为晚成性,由亲鸟抚养60天左右才能飞翔。

地理分布

蛇雕:地理分布图

蛇雕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等地。

在我国分布于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台湾、海南等地。

亚种分化

蛇雕

蛇雕共分化为20—21个亚种,我国有4个亚种,所有亚种均不常见。其中:

云南亚种见于云南西部和西藏墨脱等地,为留鸟。

东南亚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辽宁为迷鸟, 其他各地为留鸟。

台湾亚种为我国特产亚种,仅分布于台湾,也是留鸟。

海南亚种也是我国特产亚种, 是仅分布于海南的留鸟。

保护现状

蛇雕

蛇雕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关参考

鹗科的简介、地理分布、外形特征、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捕鱼能手、相关信息、鹗科大全

鹗科(学名:Pandionidae)是鹰形目(学名:Accipitriformes)的一属。鹗科(Pandionidae),是隼形目鹗科鹗属鸟类动物,仅有1种。又名鱼鹰。鹗是食鱼的猛禽,只有一种,广布

鱼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鱼雕(学名:Haliaeetushumilis,英文名:LesserFishEagle)是鹰科海雕属的鸟类。鱼雕(学名:Ichthyophagahumilis)又名渔雕,体长61~68毫米。头部为灰色

靴隼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靴隼雕(学名:Hieraaetuspennatus,英文名:BootedEagle)属鹰科隼雕属,中型鹰类,主要产于新疆、东北、河北。习性同棕腹隼雕。多生活于森林或林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法国。中国国

乌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乌雕(学名:Clangaclanga,英文名:GreaterSpottedEagle)是鹰科乌雕属的鸟类。乌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名花雕、小花皂雕,属于鹰科,栖息于草原及湿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飞翔中或

鹰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鹰雕(学名:Nisaetusnipalensis,英文名:MountainHawk-Eagle)属鹰科鹰雕属,原学名为Spizaetusnipalensis,又叫做熊鹰(台湾)、赫氏角鹰。是一种体形偏

棕腹隼雕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棕腹隼雕(学名:Lophotriorchiskienerii,英文名:Rufous-belliedHawk-Eagle)是鹰科棕腹隼雕属的鸟类。棕腹隼雕为中型猛禽,体长为50—54厘米,体重732克左

林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林雕(学名:Ictinaetus malaiensis,英文名:BlackEagle)为隼形目鹰科林雕属的鸟类,自成一属,又叫做黑雕、树鹰。是一种中型猛禽,全长约75厘米。通体黑褐色,眼下及

白腹隼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腹隼雕(学名:Aquilafasciata,英文名:Bonelli’sEagle)是鹰科雕属的鸟类。是一种猛禽,全长约70cm。眼先白,有黑色羽须,眼的后上缘有一不明显的白色眉纹。上体暗褐色,各羽基

草原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象征意义

草原雕(学名:Aquilanipalensis,英文名:SteppeEagle)为鹰科雕属的鸟类,中文俗名草原鹰、大花雕、角鹰,藏名译音扎唐无巴,和非洲草原雕(茶色雕)区别,又叫亚洲草原雕。属于大型猛

菲律宾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菲律宾雕(学名:Pithecophagajefferyi,英文名:PhilippineEagle)是鹰科菲律宾雕属的猛禽,俗称菲律宾鹰、食猴鹰、食猿雕。是所有大型森林鹰类中最为珍稀的一种猛禽。栖息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