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Posted 昆虫

篇首语: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牛背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背鹭(学名:Bubulcus coromandus,英文名:Eastern Cattle Egret)是鹭科牛背鹭属的鸟类,别名黄头鹭、畜鹭、放牛郎等。繁殖羽头、颈、背变黄,与其他白鹭的区别在于颈短、头圆、嘴短厚。牛背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以食鱼为主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其与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在湿地中较干的地方出现,往往跟水牛在一起。常跟随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因而得了个“牛背鹭”的名字。牛背鹭栖息于平原草地、牧场、湖泊、水库、山脚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泽地上。常成对或3~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单独活动或集成数十只的大群。

中文学名:牛背鹭

拉丁学名:Bubulcus coromandus

英文俗名:Eastern Cattle Egret

命名作者:Boddaert, 1783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鹭科(Ardeidae)

中文属名:牛背鹭属(Bubulcus)

繁殖区:东洋界 : s, e Asia, Austral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4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黄色

外形特征

牛背鹭: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的白色鹭。身长48~53 cm,翼展90~96 cm,体重300~400g,寿命15年。

雌雄同色。嘴厚,颈粗短,冬羽近全白,脚沾黄绿。

繁殖期(夏羽):头、颈、背等变浅黄,嘴及脚沾红。雄性成鸟繁殖羽期头、颈、上胸及背部中央的蓑羽呈淡黄至橙黄色,体的余部纯白。

非繁殖羽(冬羽):几全白色,仅部分鸟额部沾橙黄。与其他鹭的区别在体型较粗壮,颈较短而头圆,嘴较短厚。

幼鸟:全身白色。

眼先裸部黄色,虹膜-黄色;嘴-黄色;脚-暗黄至近黑。

叫声:于巢区发出呱呱叫声,余时寂静无声。

牛背鹭繁殖羽:不同时间段的羽色变化牛背鹭:繁殖羽(左)和非繁殖羽(右)的对比牛背鹭繁殖羽飞行图牛背鹭非繁殖羽飞行图牛背鹭:脚黄色牛背鹭非繁殖羽,颈较短而粗,头圆。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牛背鹭:繁殖羽头部特写

牛背鹭与白鹭属相比,嘴、脚均较短。

牛背鹭繁殖羽头、颈、胸和背中央都呈黄色,与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区别十分明显。

地理分布

牛背鹭:地理分布图

国内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北京及山东威海也偶见。

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及北部、伊比利亚半岛至伊朗,印度至中国南方、日本南部、东南亚至菲律宾,马来诸岛和马鲁古群岛。

分布范围: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及北部、伊比利亚半岛至伊朗,印度至中国南方、日本南部、东南亚至菲律宾,马来诸岛和马鲁古群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中国南半部包括海南岛及台湾的低洼地区。夏候鸟偶尔远及北京。

亚种分化

牛背鹭

牛背鹭属是由Bonaparte在1855年时命名的,这个属只有牛背鹭一种。有三个亚种:

Bubulcusibisibis,分布于北半球伊朗以西的欧洲大陆、非洲北部、美洲东部和南美洲中北部。

Bubulcusibiscoromandus,分布于印度到日本南部及菲律宾群岛、摩鹿加群岛。

Bubulcusibisseychellarum,分布于塞舌尔群岛。

生活习性

牛背鹭

牛背鹭栖息于平原草地、牧场、湖泊、水库、山脚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泽地上。常成对或3~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单独活动或集成数十只的大群,休息时喜欢站在树梢上,颈缩成“s”形,常伴随牛活动,喜欢站在牛背上或跟随在耕田的牛后面啄食翻耕出来的昆虫和牛背上的寄生虫,性活跃而温驯,不甚怕人,活动时寂静无声。飞行时头缩到背上,颈向下突出像一个喉囊,飞行高度较低,通常成直线飞行。

食性牛背鹭

牛背鹭主要以蝗虫、蚂蚱、蜚蠊、蟋蟀、蝼蛄、螽斯、牛蝇、金龟子、地老虎等昆虫为食,也食蜘蛛、黄鳝、蚂蟥和蛙等其他动物食物。主要是水牛及家畜从草地上引来的昆虫,兼食鱼、蛙等。

迁徙牛背鹭:繁殖羽

牛背鹭部分留鸟,部分迁徙。长江以南繁殖的种群多数为留鸟,长江以北多为夏候鸟。每年4月初到4月中旬迁到北方繁殖地,9月末10月初迁离繁殖地到南方越冬地。

生长繁殖

牛背鹭

繁殖期4~7月,常成群营群巢,也常与白鹭和夜鹭在一起营巢。巢由枯枝构成,内垫有少许干草。巢的大小为直径30~50厘米,高12厘米。

每窝产卵4~9枚,多为5~7枚,卵为浅蓝色,光滑无斑,大小为40~50×33~35毫米,平均47×34毫米。

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

保护现状

牛背鹭

牛背鹭在中国长江以南曾经是相当丰富和常见的,但近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环境条件的恶化,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需要进行严格的保护。

相关参考

牛背鹭属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物种代表、牛背鹭属大全

牛背鹭属(学名:Bubulcus)是鹭科(学名:Ardeidae)的一属。牛背鹭属只有一种——牛背鹭,在鹭科中体形较小,属中型涉禽。身长48-53cm,翼展90-96cm,体重300-400g,寿命1

棕夜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棕夜鹭(学名:Nycticoraxcaledonicus,英文名:NankeenNightHeron)是鹭科夜鹭属的鹭鸟,别名肉桂夜鹭、红夜鹭。顶冠黑色,身体栗红色。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56~66cm

绿鹭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绿鹭(学名:Butoridesstriata,英文名:StriatedHeron)是鹭科绿鹭属的鸟类,俗名绿蓑鹭、鹭鸶、打鱼郎。成鸟头部黑色,翼缘具特征性斑纹;幼鸟具褐色纵纹。分布于亚洲东部(包括台湾

三色鹭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三色鹭(学名:Egrettatricolor,英文名:TricoloredHeron)是鹭科白鹭属的鸟类。一种中型涉禽,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

大蓝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大蓝鹭(学名:Ardeaherodias,英文名:GreatBlueHeron)是鹈形目鹭科鹭属一种体型较大的涉禽。分布于北美洲、中美洲。大蓝鹭用长而尖的喙刺穿鱼或青蛙,然后整个吞咽,有时因为猎物过大

岩鹭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岩鹭-外形描述描述:体型略大(58厘米)的白色或炭灰色鹭。有两种色型:灰色型较常见,体羽清一灰色并具短冠羽,近白色的颏在野外清楚可见。白色型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

白鹭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白鹭-外形描述描述: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虹膜—黄色;脸

山皇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活习性、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山皇鸠(学名:Duculabadia,英文名:MountainImperialPigeon)是鸽鸠科皇鸠属的鸟类。山皇鸠(学名:Ducula badia,英文名:MountainImperi

角百灵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

角百灵(学名:Eremophilaalpestris,英文名:HornedLark)是百灵科角百灵属的鸟类。角百灵(学名:Eremophilaalpestris,英文名:Hormedlark)为百灵科

紫寿带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

紫寿带(学名:Terpsiphoneatrocaudata,英文名:JapaneseParadiseFlycatcher)是王鹟科寿带属的鸟类。紫寿带(学名:Terpsiphoneatrocaud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