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雷鸟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饲养管理

Posted 地理分布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柳雷鸟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饲养管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柳雷鸟(学名:Lagopus lagopus,英文名:Willow Ptarmigan)是雉科雷鸟属的鸟类。

柳雷鸟(学名:Lagopus lagopus)在松鸡家族中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翅短圆,翅式为3>4>2>5>6>1,第3和第4 枚飞羽最长,第1枚比第2枚短甚;除第1枚外,初级飞羽的基部均有缺刻;尾羽16枚,尾长适中,末端稍圆,中央尾羽较其他尾羽稍高;腋羽很长;雌雄的冬羽大都白色;跗蹠被羽到趾,夏季趾均裸露,仅具短而不规则的毛。雌雄的冬羽均为白色,仅尾羽黑色,飞羽的羽干亦黑,跗蹠被羽到趾。其他季节体羽多变,但大都为栗棕色或棕黄色,具有各种暗色斑纹及斑点。是典型的寒带鸟类,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至蒙古、乌苏里及萨哈林岛。

中文学名:柳雷鸟

拉丁学名:Lagopus lagopus

英文俗名:Willow Ptarmiga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雷鸟属(Lagopus)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7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基本资料

松鸡家族中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鸟种简介

柳雷鸟柳雷鸟为松鸡科。雄鸟体长约33厘米,羽毛颜色冬夏不同。遍布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北部的寒带及寒温带地区,生活在森林或开阔的林地、苔原等栖息地中。

松鸡科鸟类在体形、基本换羽次序等许多方面与雉科相似,某些鸟类学家甚至认为应属于雉科的一个亚科。而松鸡科鸟类在形态上亦有其特点,鼻孔被羽毛覆盖,跗部一般被羽,无距,冬季趾两侧有栉状缘,有助于其攀缘树枝和雪地行走;另外一个特点是许多种类在眼上有梳,呈红色或亮黄色,雄鸟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夏季其羽毛以栗褐色为主,背、肩、腰和尾上所覆羽毛具绣褐色横斑和白色细缘,翼和腹部呈白色。雄鸟的头部和颈部为黑色,上体其余部分为淡黄、具褐色横斑。此鸟冬羽除头顶和外侧尾羽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此鸟虽然善走并飞行迅速,但却不能远飞。主食为树芽、种籽,很少吃昆虫。为黑龙江省独有的鸟类,分布于黑龙江流域。

外形特征

柳雷鸟夏季的柳雷鸟夏季的柳雷鸟体长36-40厘米。上体、喉部及胸部的羽毛夏季时为黑褐色,并间有不规则的棕黄色横斑。腹部以下为白色。翼羽呈白色,尾部为黑褐色,中央一对尾羽为白色。脚及趾覆盖有白羽。雌鸟上体呈黑褐色,并具有淡黄色点斑,羽端为白色。下体呈棕黄色,并有黑褐横斑,腹部散有白点。脚及趾覆盖有白色羽毛。冬季雌、雄鸟均为冬季的柳雷鸟白色,仅尾羽为黑色,翼羽的羽轴也为黑色。

柳雷鸟是北方森林中的代表性鸟类,通常栖息于寒带及亚寒带北部的苔原、矮生的柳丛、桦林、松林等地带。主要以植物的叶、芽和嫩枝等为食。 中等体型(38厘米)的墩实型松鸡。在夏季的时候,雄鸟身体的羽毛上半部分为黑褐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棕黄色横斑),下半部分为白色;翅膀的羽毛为白色;黑褐色的尾巴中央有一对白色尾羽;脚上也覆盖着白色羽毛。雌鸟身体的羽毛上半部分为黑褐色(上面有淡黄色点斑),羽端为白色;下半部分污黄色。到了秋季,雄鸟和雌鸟上体的羽色都变成了棕黄栗色,布满黑色的斑纹,胸、腹部换成了白色的羽毛。进入冬季,雄鸟和雌鸟全身的羽毛都变为白色,仅尾羽和飞羽的羽干为黑色。柳雷鸟眼睛内的虹膜为褐色;嘴黑色;爪也是黑色。红色的眉瘤四季常显。

在夏季的时候,雄鸟身体的羽毛上半部分为黑褐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棕黄色横斑),下半部分为白色;翅膀的羽毛为白色;黑褐色的尾巴中央有一对白色尾羽;脚上也覆盖着白色羽毛。雌鸟身体的羽毛上半部分为黑褐色(上面有淡黄色点斑),羽端为白色;下半部分污黄色。到了秋季,雄鸟和雌鸟上体的羽色都变成了棕黄栗色,布满黑色的斑纹,胸、腹部换成了白色的羽毛。进入冬季,雄鸟和雌鸟全身的羽毛都变为白色,仅尾羽和飞羽的羽干为黑色。

地理分布

柳雷鸟冬季的柳雷鸟亚种okadai极罕见于中国极东北部沿黑龙江的柳树丛中。中国目前2种,而白尾雷鸟仅分布北美。柳雷鸟在世界上分布遍及旧大陆和新大陆的北部,有19个亚种,在国外是重要的狩猎鸟类。在中国柳雷鸟过去仅认为分布于黑龙江流域,近期有报道在新疆阿尔泰山亦有分布。

柳雷鸟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冻原地带、冻原灌丛森林和多岩石的草甸地带,非常耐寒。喜欢在树林中活动,有时也到农田地带。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成群活动,冬季甚至可达百只以上。活动范围广,冬季会进行长途迁移。柳雷鸟是典型的寒带鸟类。随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变化。夏秋季栖息于桦树幼林、有块状松林的苔藓沼泽地、桦树为主的混交林、或耕地附近的小块阔叶林中,也见于一些灌丛林中。冬季栖息在柳丛和小片森林的沿河区域。是典型的植食鸟类,很少吃昆虫。但所食植物随季节不同也有变化,冬季和早春食植物芽苞和微枝,夏季吃绿叶,夏末和秋季吃草籽和浆果。植物以桦、杨、柳等为主。

生活习性

柳雷鸟冬季的柳雷鸟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冻原地带、冻原灌丛森林和多岩石的草甸地带,非常耐寒。喜欢在树林中活动,有时也到农田地带。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成群活动,冬季甚至可达百只以上。活动范围广,冬季会进行长途迁移。

柳雷鸟由于长期在冰雪中生活,形成一系列适应冻原生境的特性,例如腿上的毛被厚而长,一直覆盖到脚趾;脚距周围有很多长毛,这样既保暖,又便于在积雪上行走而不至于下陷;鼻孔外披覆羽毛,可抵挡北极的风暴,也有利于向雪下啄取食物。柳雷鸟嘴粗壮而短,善挖食雪下根茎,几乎完全吃植物性食物。柳雷鸟四季换羽。雄鸟在婚后和冬季之前,夏羽和冬羽完全更换新羽,而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替换;雌鸟每年3次换羽,婚前不换羽。柳雷鸟的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雌、雄均全身雪白。春天雄鸟的头、颈和胸部也换成了有栗棕色横斑的春羽。雄鸟繁殖前还有换“婚羽”的习性,用华丽的羽饰来博得雌鸟的青睐。夏天柳雷鸟上体又换成了黑褐色,具棕黄色斑纹。秋季植被枯黄时,羽毛换成黄栗色。

生长繁殖

柳雷鸟是典型的植食鸟类,很少吃昆虫。主要是各种桦树、柳树、杨树等乔木的嫩芽、嫩枝、嫩叶、花絮、种子和果实。冬春季吃植物的芽苞和微枝,夏季吃绿叶,秋季吃草籽和浆果。

4~5月间发情。柳雷鸟的繁殖期是5-7月,配对前雄鸟会在自己占据的领地里炫耀表演并发出求偶的鸣叫声,吸引雌鸟前来交尾。巢置于地上草丛间,为浅的穴,内铺以少量的枯枝、草叶、树叶、羽毛等。年产一窝,窝卵数一般为7枚。

柳雷鸟

饲养管理

柳雷鸟柳雷鸟柳雷鸟的饲养在中国北方已笼养,一般鸡笼就可以。 成年柳雷鸟体长36~40毫米,雄鸟体长及体重均大于雌鸟。成年雄鸟羽色华丽,前额黑色,面颊裸露为艳红色皮肤;头顶及颈浅褐色,颏、喉和颈部羽色浓绿色;耳羽黑色并现蓝绿彩金属光泽;颈下方有一白色颈环,故而得名“柳雷鸟”肩和上背的羽基部为黑褐色,羽片外缘缀以浅黄色边缘;下背和腰部羽色及蓝灰色,并略闪橄榄绿色光泽。尾羽黄褐色,有黑褐色及红褐色横斑;外侧尾羽略现灰褐色,缀有黑褐色横斑,由中央尾羽依次向外侧减短。翅羽黑褐色杂以土黄色暗斑。腹部羽色近于黑褐色。足趾灰石色,是斗争的利器。雌鸟体羽大多呈黄褐色,并杂以暗褐色斑。

柳雷鸟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均属留鸟,生活在一定区域,从不迁徙。在多数产区的柳雷鸟,夏栖高坡地,秋冬季节移至平原或山麓丘陵地带。以植物种子、果类及昆虫为食。北京郊区的柳雷鸟每年5~7月为繁殖期。在灌丛凹地营巢,巢甚简陋,略垫枯草落叶等,即开始产卵孵化,每巢6~15卵,卵椭圆形,卵壳橄榄褐色而光滑。卵重20-23克。

柳雷鸟的肉味鲜美,比家鸡的肉质更富有营养,是一种极受人们青睐的美味佳肴。据有关资料表明,其肉质富含高蛋白质而脂肪含量低,是国际消费市场重要食品。其羽色艳丽,可供装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因柳雷鸟的适应性强,近百年来,国际间很多山林及狩猎场内争相移殖放养,故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欧美很多国家每年人工养殖柳雷鸟数以百万计,营利非常可观。中国近年已开始柳雷鸟的人工养殖,但其规模及产量目前尚难与国外相比。人工养殖柳雷鸟,需有一定的笼网设备,否则便会逃失。

柳雷鸟其笼网孔洞以雀类及小型害兽不能进入为准。场地宜高燥排水良好。笼网附近最好能有高大的落叶乔木,以便暑热夏天遮荫。具体面积每百平方米笼网,饲养成年柳雷鸟30-40只。笼网高度2.5-3.5米。笼内设足够的栖架及掩蔽物,有利其求偶争斗的躲避之需。除繁殖期外,雌雄雉宜分群饲养。

饲养中的柳雷鸟,适应能力很强,它可以耐过暑热的夏季30℃以上的高温,并能安全度过-35℃的寒冬。在寒冬积雪的环境中,可以翻开积雪从雪层以下寻觅食物。人工饲养的柳雷鸟的饲料可参照家鸡饲料供给。但因柳雷鸟仍属初驯阶段,较适于取食粒状饲料,故其混合精料宜压制为颗粒饲料为佳。饲养中的柳雷鸟,每年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5-6月为交配产卵盛期,7月下旬交配及产卵结束。每只雌雉年产卵20~40枚。饲养得当的柳雷鸟,约10个月龄开始成熟繁殖。

此时雄雉面颊裸露皮肤异常红艳丰满,雄雉间开始争斗,胜者获得同雌雉交配的机会。1周岁的雌雉产卵较量低,一般年产卵20枚左右,2-3岁后的雌雉产卵量可达30-40枚。繁殖期到来前4周,雌雄雉合群饲养以利配种,一般雌雄比例可按4:5-5:1。

柳雷鸟种卵的收集及贮存环境同于家鸡种卵,其种卵贮存时间以不超过7天为佳。多数养殖场均采用电热孵卵器孵卵。据中国资料其1-20天孵化温度37-37.5℃,相对湿度65%-70%;21-24天孵化温度降至37℃,相对湿度70%孵化效果最佳。孵出的雏鸟健康活泼,雏羽丰满,脐部收缩完好,育雏成活率高。柳雷鸟孵化期23-24天。

雏雉初生后24小时开食饮水,育雏环境温度保持35-36℃;以后可酌情降低环境温度,至35-40日龄,育雏温度可维持25-30℃。饲料1-3日龄,每天饲喂煮熟的全蛋8次;4-10日龄,喂雏鸟混合精料配以熟鸡蛋各半,并配以少量青绿饲料,每天6-8次;11-20日龄,喂给雏鸡混合精料及青绿饲料,每天6次。30日龄后可放至露天运动场饲养,但需预防风雨、低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120-140日龄,开始雌雄雏分群饲养,有利于健康成长。

相关参考

岩雷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岩雷鸟(学名:Lagopusmuta,英文名:RockPtarmigan)属雉科雷鸟属,俗名雪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鸟类。矮胖、中等体型(38厘米)的墩实型松鸡。羽色四季变化,冬季全身洁白。似柳雷

黑额伯劳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黑额伯劳(学名:Laniusminor,英文名:LesserGreyShrike)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黑额伯劳(学名:Laniusminor)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小灰伯劳。分布于阿拉伯高原以北

蛇鹫的基本资料、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名称由来、简介

蛇鹫(学名:Sagittariusserpentarius,英文名:Secretarybird)是蛇鹫科蛇鹫属的鸟类。蛇鹫,一种非洲食肉鸟。这种长腿鸟,高达4英尺(1.2米),头上长着钩状的喙,和鹰的

动物常识 柳雷鸟

  柳雷鸟(学名:Lagopuslagopus)在松鸡家族中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翅短圆,翅式为3>4>2>5>6>1,第3和第4枚飞羽最长,第1枚比第2枚短甚;除第1枚外

灰头美洲鸢的简介、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参考资料

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cayanensis,英文名:Grey-headedKite)是鹰科美洲鸢属的鸟类。灰头美洲鸢(学名:Leptodoncayanensis)为鹰科蜂鹰亚科的鸟类,是一

小绒鸭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小绒鸭(学名:Polystictastelleri,英文名:Steller’sEider)是鸭科小绒鸭属的鸟类。小绒鸭(学名:Polystictastelleri)为鸭科小绒鸭属的鸟类,俗名绒鸭。分布

朱鹂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生活习性、食性、保护现状

朱鹂(学名:Oriolustraillii,英文名:MaroonOriole)是黄鹂科黄鹂属的鸟类。朱鹂,学名Oriolustraillii,黄鹂科的一种。中等的黑色及绛紫红色鹂。冬季南迁或迁往较低海

棕颈鸭的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简介

棕颈鸭(学名:Anasluzonica,英文名:PhilippineDuck)是鸭科鸭属的鸟类。棕颈鸭(学名:Anasluzonica)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也出没于海岛滩涂等盐水域

石鸻的基本资料、简介、分类地位、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石鸻(学名:Esacusmagnirostris,英文名:BeachStone-curlew)是石鸻科大石鸻属的鸟类。石鸻(学名Burhinidae)是鸟纲鸻形目石鸻科(Burhinidae)多种滨鸟

剪尾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参考资料

剪尾鸢(学名:Chelictiniariocourii,英文名:Scissor-tailedKite)是鹰科剪尾鸢属的鸟类。剪尾鸢(学名:Chelictiniariocourii)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