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Posted 沼泽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林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林鹬(学名:Tringa glareola,英文名:Wood Sandpiper)属鸻形目鹬科鹬属,别名叫林札子,是一种旅鸟。体型略小,全长约21cm。每年8月-10 见于保护区。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林中或林缘开阔沼泽、湖泊、水塘与溪流岸边。喜沿海多泥的栖息环境,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以水生昆虫、蜘蛛、软体动物、甲壳类为食。
中文学名:林鹬
拉丁学名:Tringa glareola
英文俗名:Wood Sandpip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鹬属(Tringa)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澳洲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4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林鹬:形态特征图体型略小(20厘米),纤细,褐灰色,腹部及臀偏白,腰白。上体灰褐色而极具斑点;眉纹长,白色;尾白而具褐色横斑。飞行时尾部的横斑、白色的腰部及下翼以及翼上无横纹为其特征。脚远伸于尾后。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淡黄至橄榄绿色。
叫声:高调哨音chee-chee-chee,告警时发出chiff-iff-iff声,不如青脚鹬叫声悦耳。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林鹬与白腰草鹬的区别:林鹬腿较长,黄色较深,翼下色浅,眉纹长,外形纤细。
林鹬白腰草鹬地理分布
林鹬:地理分布图林鹬在中国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新疆西部,迁徙时经过辽宁、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长江流域。往南经过广西、广东、福建和香港。越冬于海南岛和台湾。部分也在香港、福建、云南、贵州、河北及山东沿海越冬。在国外繁殖于欧亚大陆,东到西伯利亚东端,南到中亚吉尔吉斯、阿尔泰、贝加尔湖、蒙古和俄罗斯远东。越冬于非洲、地中海、波斯湾、伊拉克、阿拉伯、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冬季南迁至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全境。越冬于海南岛、台湾、广东及香港;偶见于河北及东部沿海。
生活习性
林鹬林鹬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林中或林缘开阔沼泽、湖泊、水塘与溪流岸边;也栖息和活动于有稀疏矮树或灌丛的平原水域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各种淡水和盐水湖泊、水塘、水库、沼泽和水田地带。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迁徙期也集成大群。常出入于水边浅滩和沙石地上。活动时常沿水边边走边觅食,时而在水边疾走,时而站立于水边不动,或缓步边觅食边前进。性胆怯而机警。遇到危险立即起飞,边飞边叫。叫声似“皮啼一皮啼”。常栖息于灌丛或树上,降落时两翅上举。
林鹬主要以直翅目和鳞翅目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虾、蜘蛛、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觅食方式通常将嘴插入泥中探觅或在水中左右来回扫。也在地面和植物上直接啄食。
生长繁殖
林鹬林鹬的繁殖期为5—7月。刚到达繁殖地时常成小群活动,以后逐渐成对和进行求偶飞行,常成对在空中翻飞,一时飞得很高,一时双翅一叠,又急剧下降,常常发出声响,有时求偶也在地上进行。雄鸟半张着双翅,跟着雌鸟在地上走动。
营巢于森林河流两岸、湖泊、沼泽、草地和冻原地带。特别是森林中开阔的沼泽地和有稀疏矮小桦树、柳树或灌木的平原草地较为喜欢。巢多置于水边或附近草丛与灌丛中的地面上,或沼泽中的土丘上和苔原上。也有报告营巢于树上或利用其他鸟类在树上废弃的巢。巢甚简陋,为地上的小浅坑,或在苔藓地上扒出一个小坑,内垫以苔藓、枯草和树叶。
每窝产卵4枚、偶尔3枚,卵的形状为梨形,颜色为淡绿色或皮黄色,其上被有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7—42×26—28毫米。雌雄轮流孵卵。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参考
矶鹬(学名:Actitishypoleucos,英文名:CommonSandpiper)是鹬科矶鹬属的水鸟。下体白,胸侧白色延伸入肩部。繁殖于古北界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南飞至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并
阔嘴鹬(学名:Limicolafalcinellus,英文名:Broad-billedSandpiper)是鹬科阔嘴鹬属的鸟类。阔嘴鹬(学名:Limicolafalcinellus),性孤僻,喜潮湿的
泽鹬(学名:Tringastagnatilis,英文名:MarshSandpiper)是鹬科鹬属的鸟类。嘴黑而细直,额白,上体灰褐,腰及下体白,脚偏绿色。栖息于河流岸边河滩或沼泽草地,以小型脊椎动物为
大滨鹬(学名:Calidristenuirostris,英文名:GreatKnot)是鸻形目鹬科滨鹬属的鸟类。繁殖羽翼具赤褐色的横斑。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贵州、广东、
大杓鹬(学名:Numeniusmadagascariensis,英文名:FarEasternCurlew)是鹬科杓鹬属的鸟类,又名红背大勺鹬、红腰勺鹬、彰鸡。分布于中国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
勺嘴鹬的简介、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勺嘴鹬(学名:Eurynorhynchuspygmeus,英文名:Spoon-billedSandpiper)是鹬科勺嘴鹬属的鸟类。勺嘴鹬(学名:Eurynorhynchuspygmeus),又名琵嘴
灰尾漂鹬(学名:Tringabrevipes,英文名:Grey-tailedTattler)是鹬科鹬属的鸟类。灰尾漂鹬(学名:Heteroscelusbrevipes或Tringabrevipes),
小杓鹬(学名:Numeniusminutus,英文名:LittleCurlew)是鹬科杓鹬属的鸟类,俗名小油老罐、吉吉格-套套、勒金。小型的涉禽,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100—250克。中国分布于北部
鹮嘴鹬(学名:Ibidorhynchastruthersii,英文名:Ibisbill)是鸻形目的单型科鹮嘴鹬科中的唯一一种。嘴长色红,向下弯曲,与鹮嘴相似,因而得名。栖于海拔1700~4400米间多
白腰杓鹬(学名:Numeniusarquata,英文名:EurasianCurlew)为鹬科杓鹬属的鸟类。全长575~630mm。习性喜潮间带河口、河岸及沿海滩涂,常在近海处。多见单独活动,有时结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