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燕鵙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Posted 学名
篇首语: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灰燕鵙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灰燕鵙(学名:Artamus fuscus,英文名:Ashy Woodswallow)为燕鵙科燕鵙属的鸟类,俗名灰森燕、灰伯劳、灰色燕伯劳。分布于印度(不包括较沙漠化的地区)、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甚至有纪录表示灰燕鵙也可能分布于马尔代夫一带,一般生活于以棕榈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及营巢于高大树干的洞穴或枝桠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
中文学名:灰燕鵙
拉丁学名:Artamus fuscus
英文俗名:Ashy Woodswallow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鵙科(Artamidae)
中文属名:燕鵙属(Artamu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5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灰燕鵙:形态特征图中等体型(18厘米)的偏灰色似燕鸟种。嘴厚。而呈蓝灰色,头、颏、喉及背灰色,翼黑,尾黑具狭窄的白色尾端,腰白,下体余部皮黄。与燕子区别在飞行时两翼宽而呈三角形,尾平。歇息时两翼伸出尾后。
虹膜-褐色;嘴-蓝灰;脚-灰色。
叫声:无乐感的吱吱声tee-tee, chewchew-chew。
灰燕鵙:捕食灰燕鵙:育雏地理分布
灰燕鵙:地理分布图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南部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于云南的西部、南部及东南部,广西南部和广东南部及海南岛的开阔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生活习性
栖于裸露树枝或其他栖处,作盘旋巡猎飞行以捕捉昆虫,有时飞行于水上。飞行常作燕式冲滑。常群鸟紧贴栖于一处,相互以嘴整理羽毛或一道晃尾。敢于围攻鹰类及乌鸦。
灰燕鵙:鸟群灰燕鵙:飞行图相关参考
灰燕鸻的基本信息、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参考资料
灰燕鸻(学名:Glareolalactea,英文名:SmallPratincole)是燕鸻科燕鸻属的鸟类。灰燕鸻(学名:Glareolalactea)为燕鸻科燕鸻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
锈色黑鵙(学名:Laniariusferrugineus),又叫做锈色黑伯劳,英文名:SouthernBoubou(南方黑鵙、南方黑伯劳),属雀形目丛鵙科黑鵙属。共6个亚种中文学名:锈色黑鵙拉丁学名:
钩嘴林鵙(学名:Tephrodornisvirgatus,英文名:LargeWoodshrike)是林鵙科林鵙属的鸟类。钩嘴林鵙(学名:Tephrodornisgularis,英文名:LargeWoo
暗灰鹃鵙(学名:Coracinamelaschistos,英文名:Black-wingedCuckooshrike)为雀形目山椒鸟科鹃鵙属的鸟类,俗名平尾龙眼燕、黑翅山椒鸟。主要生活于平原、山区、栖于
热带黑鵙(学名:Laniariusmajor,英文名:TropicalBoubou)是丛鵙科黑鵙属的鸟类。热带黑鵙(学名:Laniariusaethiopicus),又名热带黑伯劳,属雀形目丛鵙科黑鵙
褐背鹟鵙的物种命名人及年代、基本资料、外形特征、叫声、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褐背鹟鵙(学名:Hemipuspicatus,英文名:Bar-wingedFlycatcher-shrike)是林鵙科鹟鵙属的鸟类。褐背鹟鵙(学名:Hemipuspicatus),又名褐背鹊鵙,为山椒
♂(雄鸟);♀(雌鸟);juv.(幼鸟)灰燕鸻-外形描述描述:体小(18厘米),浅色,似燕。上体沙灰,腰白;翼下覆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而端黑;尾平,但近端的楔形黑色斑使尾看似叉形。下体白,
♂(雄鸟);♀(雌鸟);juv.(幼鸟)白眼河燕-外形描述描述:体型略大(15厘米)的河燕。特征为环眼部具白色的眼镜形斑,阔嘴黄色,尾圆而具飘带,宽阔的三角形翼似燕鵙,腰白色。虹膜—白黄色;嘴—黄色;
♂(雄鸟);♀(雌鸟);juv.(幼鸟)钩嘴林鵙-外形描述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灰褐色而似鹃鵙的鸟。雄鸟上体灰褐,头顶及颈背灰,雌鸟上体褐色;腰及下体白色,胸沾灰,具深色眼纹,嘴尖端带钩。虹膜—
♂(雄鸟);♀(雌鸟);juv.(幼鸟)大鹃鵙-外形描述描述:体大(28厘米)身灰的伯劳样鸟。脸及颏黑色。雄鸟:上体及胸灰色,飞羽黑色具近白色羽缘,尾黑,尾中线深灰,尾端棕灰,腹部偏白,眼先及眼圈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