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卷尾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Posted 学名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灰卷尾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灰卷尾(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英文名: Ashy Drongo)为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俗称灰龙眼燕、白颊卷尾。全身暗灰色,眼先及头之两侧为纯白色,故又有白颊卷尾之称,不同亚种颜色深浅不一。主要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村庄附近、河谷或山区以及停留在高大乔木树冠顶端或山区岩石顶上。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蝽象、白蚁和松毛虫,也吃植物种子。为分布于中国各地区的候鸟,冬天迁往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一带越冬。

中文学名:灰卷尾

拉丁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

英文俗名:Ashy Drongo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卷尾科(Dicruridae)

中文属名:卷尾属(Dicruru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7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灰卷尾:形态特征图

全身为暗灰色,鼻羽和前额黑色,眼先及头之两侧为纯白色,故又有白颊卷尾之称。尾长而分叉,尾羽上有不明显的浅黑色横纹。

中等体型(28厘米)的灰色卷尾。脸偏白,尾长而深开叉。

各亚种色度不同。亚种leucogenis色较浅,hopwoodi较其他亚种色深,salangensis眼先黑色,hopwoodi 脸无浅色块。

虹膜-橙红;嘴-灰黑;脚-黑色。

叫声:清晰嘹亮的鸣声huur-uur-cheluu或wee-peet, wee-peet。另有咪咪叫声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据称有时在夜里作叫。

生活习性

灰卷尾

飞翔姿势与生活习性和黑卷尾相似。成对活动,立于林间空地的裸露树枝或藤条,捕食过往昆虫,攀高捕捉飞蛾或俯冲捕捉飞行中的猎物。

食性:食物以昆虫为主,灰卷尾多站在高树顶上等待飞虫的到来,见有飞虫由附近飞过,就很快的由栖息处向下直飞,掠捕后又突然转折向上,再飞回原处,形似U字形。主要以农林害虫为食,如蝽象、白蚁和松毛虫等,也吃植物种子,对保护松林、房屋、电杆,车船、水闸等都有一定作用,应加以保护。

生长繁殖

灰卷尾

多数地区一年繁殖一次,6-7月进行;但在西南地区则一年繁殖两次。每窝产3-4枚卵,一般呈粉红色,有大形紫灰色斑点。

亚种分化

灰卷尾

灰卷尾西南亚种(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 hopwoodi)。此亚种颜色较深。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Dacca。

灰卷尾海南亚种(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 innex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文昌。

灰卷尾普通亚种(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sis)。分布于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北京、陕西、山西、甘肃、南抵长江流域、西至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或达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灰卷尾华南亚种(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 salangensis)。分布于泰国、马来半岛、南抵马六甲海峡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南、东达福建与广东交界以南地区、西抵贵州、海南等地。

地理分布

灰卷尾:地理分布图

灰卷尾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的候鸟;冬天迁往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一带越。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西至四川、西藏、云南、贵州、长江流域及东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主要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村庄附近、河谷或山区以及停留在高大乔木树冠顶端或山区岩石顶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分布范围:阿富汗至中国、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及季候鸟,分布在海拔600~2500米的丘陵和山区开阔林地及林缘,但在云南可高至近4000米。亚种leucogenis从吉林及黑龙江南部至华东至东南;salangensis在华中及华南,越冬于海南岛;hopwoodi在西南及西藏南部;innexus为留鸟于海南岛。

保护现状

灰卷尾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参考

古铜色卷尾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古铜色卷尾(学名:Dicrurusaeneus,英文名:BronzedDrongo)是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古铜色卷尾(学名:Dicrurusaeneus)为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俗名姬乌秋、小卷尾

大盘尾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大盘尾(学名:Dicrurusparadiseus,英文名:GreaterRacket-tailedDrongo)是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大盘尾(学名:Dicrurusparadiseus)为卷尾科卷尾

小盘尾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小盘尾(学名:Dicrurusremifer,英文名:LesserRacket-tailedDrongo)是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以蝗虫、蚱

灰伯劳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灰伯劳(学名:Laniusexcubitor,英文名:GreatGreyShrike)为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北寒露,英文名直译为大灰伯劳。在美洲也叫做北灰伯劳、北方伯劳。分布于欧洲中部、亚洲

噪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噪鹃(学名:Eudynamysscolopaceus,英文名:AsianKoel)是鹃形目杜鹃科噪鹃属的鸟类,俗名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和其他杜鹃科的鸟类一样,营巢寄生,借乌鸦、卷尾及黄鹂的巢产

白喉斑秧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白喉斑秧鸡(学名:Rallinaeurizonoides,英文名:Slaty-leggedCrake)属秧鸡科斑秧鸡属,俗名灰脚秧鸡。留鸟,留居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的吊罗山,台湾的台中、南投、嘉义平原、

蓝胸秧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蓝胸秧鸡(学名:Gallirallusstriatus,英文名:Slaty-breastedRail)是秧鸡科纹秧鸡属的鸟类,又称灰胸秧鸡。栖于溪流、水沟边的草丛间。夏季插秧后,也在秧苗丛中活动、觅食

灰背隼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灰背隼(学名:Falcocolumbarius,英文名:Merlin)是隼形目隼科隼属的一种小型猛禽,又叫灰鹞子、朵子。蓝灰色,无髭纹,尾有窄白色条纹。世界分布于整个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从美国西部南至

树鹨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树鹨(学名:Anthushodgsoni,英文名:Olive-backedPipit)为鹡鸰科鹨属的鸟类,俗名树鲁、木鹨、麦加蓝儿、西雀、地麻雀。与其他鹨属鸟类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胸及

欧歌鸫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欧歌鸫(学名:Turdusphilomelos,英文名:SongThrush)属雀形目鸫科鸫属。中等体型(22厘米)的橄榄褐色鸫。下体白色,胸具黑色点斑而沾皮黄,腹部及两胁多黑色点斑。欧歌鸫见于德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