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鹱的简介、食性、外形特征、生长繁殖、迁徙之王
Posted 海岸
篇首语:有知识的人会得到世人的美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灰鹱的简介、食性、外形特征、生长繁殖、迁徙之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灰鹱(学名:Puffinus griseus,英文名:Sooty Shearwater)是鹱科鹱属的鸟类。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由于灰鹱一生有90%的时间是在海上飞行,所以科学家一直以来无法得到有关灰鹱迁徙的详细数据。但是,科学家这次将用来追踪鱼类的电子追踪定位标签应用在灰鹱的研究中,终于揭开了灰鹱迁徙的谜团。
中文学名:灰鹱
拉丁学名:Puffinus griseus
英文俗名:Sooty Shearwater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
中文科名:鹱科(Procellariidae)
中文属名:鹱属(Puffinus)
繁殖区:Worldwide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8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灰鹱 Sooty Shearwater
灰鹱鹱形目 > 鹱科 > 剪水鹱属
CICON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Puffinus grise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Gmelin, 1788)
分布范围:繁殖于智利、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海上;但分布于赤道海域以及整个大西洋及太平洋。
分布状况:偶见;有记录见于福建沿海、澎湖列岛及台湾。香港的记录有疑问。
习性:结群在海上活动;不常跟随船只。
食性
灰鹱主要以各种小鱼、虾、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浮游动物为食。觅食主要在开阔的水面进行,也能潜水捕食,但一般潜的不深和时间不长一。它们也常伴随鲸,特别是灰鲸活动和觅食,啄食它们吐出的一些昆虫和乌贼,同时当鲸浮出水面时对四周水面的干扰,常将一些小鱼和甲壳类带到了水面,从而为它们觅食提供了机会。此外它们也从鲸排出的粪便中啄食一些小的昆虫和动物。
外形特征
灰鹱灰鹱为中等大小海鸟。嘴较细而侧扁,上嘴尖端呈钩状,鼻管短,左右鼻管合并成一个,但内面中间有厚的隔板隔开。鼻管位于嘴峰中线嘴基处。翅窄而尖长。初级飞羽11枚、尾为圆尾,中等长度,尾羽12枚。上体黑褐色,下体灰褐色,翼下覆羽及飞羽基部银灰色而有光泽,边缘暗褐色。颏、喉灰白色。
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跗跖内侧、中趾和内趾淡蓝色,外侧和外趾黑褐色或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长410一510毫米,嘴峰38~42毫米,翅286—320毫米,尾86—97毫米,跗跖45—56毫米。
生长繁殖
灰鹱繁殖于南半球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包括新西兰海岸和邻近岛屿、查塔姆、奥克兰、坎贝尔、马阔里岛、诺福克岛、卡皮蒂岛、邦蒂群岛以及南美海域内的麦哲伦海峡、福克兰群岛和南美东海岸及其邻近岛屿,往北远可至智利。非繁殖期沿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往南可到南纬60度,往北可到远东,千岛群岛、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北美东西海岸、阿留申群岛、西海岸拉布拉多半岛、格陵兰南端以及西欧、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岛东南部和非洲大西洋海岸。在我国仅见于福建沿海、台湾和澎湖列岛。
灰鹱灰鹱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偏僻荒寂的大陆石质海岸和邻近海面,也栖息于沿海岛屿,非繁殖季节则栖息于开阔的大洋上,除繁殖期外不上陆地活动。成年累月都在海上活动和觅食,休息亦在海上。喜集群,无论繁殖季节或非繁殖期均成群活动。活动在白天和晚上。繁殖期间则主要在晚上活动。善飞翔,常成群的长时间的在海面上飞,时而急速的煽动两翅,时而在紧贴海面的波浪上空滑翔。游泳亦很好,亦能潜水,但潜的不深,时间亦不长;在水面起飞亦很容易而灵巧,但在陆地行走困难而笨拙,起飞亦需爬到高处才能飞起,在平地上不能起飞。平时活动很安静,但在巢地和晚上喂养雏鸟期间却发出很高的叫声,变得很嘈杂。
繁殖在南半球温带海洋岸边和大洋中海岛上。常孤立的成群繁殖。繁殖期因地而异,一般在9月至异年4月之间。营巢于海岸或海岸上低矮的植物丛中或森林中地上。巢通常为亲鸟在松软的地上所挖掘出的一个凹坑,内垫以少许枯叶和枯草即成。巢筑好后雌雄亲鸟双双飞到附近海上,若干天后才又重回来,返回后立即产卵。每窝产卵一枚,卵的形状为圆卵形或尖卵圆形,颜色为白色,卵的大小为58.5-81.7×42—53.4毫米,平均为74×48毫米,重量为69.1×77.75克。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30一35天。雏鸟孵出后身上被有长而厚密的绒羽,大约经过雌雄亲鸟5个月左右的艰辛喂养后才能长全羽毛和换掉绒羽,时间大约在4月末。这时亲鸟便停止喂食,通过饥饿的刺激鼓励它们从巢洞中出来进到海上。大约在5月左右,几乎全都离开繁殖地到海上过着流浪似的生活。
繁殖期以后,灰鹱通常向南北太平洋和大西洋游荡。往南可到南纬60度,往北可达格陵兰岛、冰岛、拉布拉多半岛、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欧等广阔的海区。
灰鹱数量稀少,极为罕见。
迁徙之王
一种体型小、体重不及一袋糖的鸟儿创造了“迁徙距离最长”纪录,它就是灰鹱(sooty shearwater,Puffinus griseus)。研究人员发现这种鸟每年都以8字型队列飞越太平洋,迁徙路线长达4.6万英里。在发现灰鹱的这一惊人的飞行能力之前科学家认为北极燕鸥是飞行之王,它在极地冰盖间的迁徙距离长达2.2万英里,但现在这个纪录被灰鹱打破了,而且把北极燕鸥远远落在后面。
灰鹱科学家为了跟踪研究灰鹱的迁徙情况,把记录位置、空中温度和捕捉食物时俯冲深度等数据的电子追踪标志放在33只鸟身上。在繁殖洞穴里捕获这些鸟一年后科学家获得20个追踪标志,其中有19个提供了飞行距离的全部记录。数据显示,在迁徙路线上这些鸟比以前记录的任何种类的动物都要长,它们一天要飞680英里。
灰鹱从新西兰繁殖洞穴里出发,朝着北半球方向前进,最后在日本、阿拉斯加或加利福尼亚捕食,其中有部分会在南美洲西海岸停留片刻。这个国际小组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说:“灰鹱经历了非凡的迁徙路线,这也说明它们才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迁徙距离之王’。”该科学研究组成员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科特·沙佛表示:“在迁徙距离上能和灰鹱一决高下的唯一一种鸟就是北极燕鸥,但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否在一个唯一季节里迁徙,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用科学手段追踪过它们。”
数据显示,灰鹱为了捕鱼、乌贼和磷虾能平均潜入46英尺的深度,有些甚至能潜入水中225英尺。沙佛博士说:“当穿过赤道时它们的飞行速度加快,不会为了捕更多食物停下来。在南方的夏季,它们在南极洲附近捕食,然后为了去北太平洋3个地区中的其中一个地区捕食只有快速迁移,这样才能保证一年中繁殖大量后代。”与以前假设相反的是,这些鸟在返回南方前只造访北半球3个进食地点的其中一个。一对繁殖后代的灰鹱只要饲养它们的幼崽就会分开迁徙,科学家对此感到十分惊讶。科学家还在大西洋发现了灰鹱,它们到过英国的海岸地区,而前往大西洋的灰鹱在福克兰群岛和火地群岛繁殖后代。灰鹱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一种鸟类,总数高达约2000万只,但现在被划入“濒危物种”,因为其数量早已开始减少。
相关参考
短尾鹱的分类地位、基本资料、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动物迁徙、最新发现
短尾鹱(学名:Puffinustenuirostris,英文名:Short-tailedShearwater)是鹱科鹱属的鸟类。短尾鹱(学名:Puffinustenuirostris)为鹱科剪水鹱属的
大麻鳽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迁徙、保护现状
大麻鳽(学名:Botaurusstellaris,英文名:EurasianBittern)为鹭科麻鳽属的鸟类,俗名大麻鹭、蒲鸡、大水骆驼。大麻鳽是大型鹭类,体长59-77cm, 全身麻褐色,
雪雁的简介、外形特征、食物、生长繁殖、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地理分布、迁徙、保护现状
雪雁(学名:Chencaerulescens,英文名:SnowGoose)是鸭科雪雁属的鸟类。雪雁(学名:Ansercaerulescens)为鸭科、雁属的鸟类,俗名白雁。分布于北美洲、东至梅尔维尔和
纵纹绿鹎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食性、生长繁殖、生活习性、外形特征
纵纹绿鹎(学名:Pycnonotusstriatus,英文名:StriatedBulbul)是鹎科鹎属的鸟类。中文名:纵纹绿鹎·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鹎科→鹎属中文学名:纵纹绿鹎拉丁学名:Pycno
小蓝金刚鹦鹉的简介、生长繁殖、外形特征、食性、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严峻的现实、保护现状、灭绝原因
小蓝金刚鹦鹉(学名:Cyanopsittaspixii,英文名:Spix’sMacaw)是鹦鹉科小蓝金刚鹦鹉属的鸟类。斯比克斯鹦鹉(学名:Cyanopsittaspixii)又名小蓝金刚鹦鹉。分布于巴
非洲侏隼(学名:Polihieraxsemitorquatus,英文名:PygmyFalcon)是隼科侏隼属的鸟类。隶属于隼形目隼科。体长20厘米,体重54—67克。中文学名:非洲侏隼拉丁学名:Pol
长嘴捕蛛鸟的简介、地理分布、生境、体型、食性、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叫声、外形特征、保护现状、外形特征
长嘴捕蛛鸟(学名:Arachnotheralongirostra,英文名:LittleSpiderhunter)是太阳鸟科捕蛛鸟属的鸟类。长嘴捕蛛鸟,所属动物界,上体橄榄绿色,下体艳黄色,主要以蜘蛛和
朱鹂的基本资料、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生活习性、食性、保护现状
朱鹂(学名:Oriolustraillii,英文名:MaroonOriole)是黄鹂科黄鹂属的鸟类。朱鹂,学名Oriolustraillii,黄鹂科的一种。中等的黑色及绛紫红色鹂。冬季南迁或迁往较低海
短尾鹦鹉的简介、外形特征、食性、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相关文献
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vernalis,英文名:VernalHangingParrot)是鹦鹉科短尾鹦鹉属的鸟类。短尾鹦鹉是一种小型鹦鹉,又名印度小鹦鹉、倒挂子,短尾鹦鹉属的典型物种。属于
紫林鸽的简介、物种信息、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食性、声音、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紫林鸽(学名:Columbapunicea,英文名:Pale-cappedPigeon)是鸽鸠科鸽属的鸟类。紫林鸽(学名:Columbapunicea)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