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喉沙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Posted 学名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灰喉沙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灰喉沙燕(学名:Riparia chinensis,英文名:Grey-throated Martin)是燕科沙燕属的鸟类。

褐喉沙燕(学名:Riparia paludicola)也叫棕沙燕,为雀形目燕科沙燕属的鸟类。褐喉沙燕为常见燕科鸟类中个体最小的燕子之一,体长约10-12厘米。与岩燕的区别在尾端无白色斑点,与崖沙燕的区别在喉及胸浅灰褐色,无深色胸带。分布于非洲、南亚、东南亚、菲律宾、中国西南及台湾。群栖性,生活于沼泽尤其是有沙滩的河流。营巢于河岸洞穴。

中文学名:灰喉沙燕

拉丁学名:Riparia chinensis

英文俗名:Grey-throated Martin

命名作者:Gray, JE, 183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科(Hirundinidae)

中文属名:沙燕属(Riparia)

繁殖区:东洋界 : c, e, se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79

主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褐喉沙燕

褐喉沙燕为常见燕科鸟类中个体最小的燕子之一,体长约10-12厘米,是体和头颈两侧灰褐色具光泽。头顶较暗呈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较浅淡,呈浅灰褐色。翅暗灰褐色,尾黑褐色,上身背面灰褐色,下身胸、颈乳白色,尾部鱼尾状,略分叉,分叉不深。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褐喉沙燕与岩燕的区别:褐喉沙燕尾端无白色斑点

褐喉沙燕与崖沙燕的区别:褐喉沙燕的喉及胸浅灰褐色,无深色胸带。

地理分布

褐喉沙燕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

分布范围:非洲、南亚、东南亚、菲律宾、中国西南及台湾。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高至海拔1000米。亚种chinensis于云南南部及台湾的热带地区。

生活习性

褐喉沙燕

群栖性,生活于沼泽尤其是有沙滩的河流。营巢于河岸洞穴。地方性常见于高至海拔1000米。中华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chinensis)于云南南部及台湾的热带地区。常成群出现在河床和池塘上空,在台湾的四草、七股的渔塭可固定看到它们的踪迹,渔塭边的土堤正是褐喉沙燕筑巢的地方,同时以渔塭旁的昆虫为食,特别是蜂、蚁、白蚁、甲虫等膜翅目、等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的昆虫较常见。叫声为细弱的喘息声tschree。

生长繁殖

褐喉沙燕

筑巢多在河岸沙岩上。繁殖期为4至6月,亦有10至11月。每年可繁殖2次,集群繁殖,每窝产卵2-4枚,卵纯白色,大小为14.5-18.3mm×11.2-12.7mm。通常卵产齐后才孵卵,孵化期约17天,在巢期26-28天。

亚种分化

1.褐喉沙燕摩洛哥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mauritanica)分布于摩洛哥西部。

2.褐喉沙燕苏丹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minor)分布于塞内冈比亚东部,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西部

3.褐喉沙燕埃塞俄比亚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schoensis)分布于埃塞俄比亚高地。

4.褐喉沙燕尼日利亚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newtoni)分布于尼日利亚东南部和喀麦隆相邻的西部。

5.褐喉沙燕非洲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ducis)分布于刚果,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和坦桑尼亚。

6.褐喉沙燕南非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paludicola)分布于安哥拉,赞比亚,坦桑尼亚和马拉维和南非。

7.褐喉沙燕马达加斯加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cowani)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部。

8.褐喉沙燕中华亚种(学名:Ripariapaludicolachinensis)分布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印度,中国和印度支那。

9.褐喉沙燕菲律宾(学名:Ripariapaludicolatantilla)分布于菲律宾北部,包括吕宋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参考

褐喉沙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褐喉沙燕-外形描述描述:体小(12厘米)的暗灰褐色燕。尾略分叉,与岩燕的区别在尾端无白色斑点,与崖沙燕的区别在喉及胸浅灰褐色,无深色胸带。虹膜—褐色;嘴—黑色;

灰喉田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灰喉田鸡(学名:Porzanaalbicollis,英文名:Ash-throatedCrake)是秧鸡科田鸡属的鸟类。灰喉田鸡是秧鸡科田鸡属的一种禽类,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中文学名:灰喉田鸡拉丁

灰喉山椒鸟的外形特征、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灰喉山椒鸟(学名:Pericrocotussolaris,英文名:Grey-chinnedMinivet)是山椒鸟科山椒鸟属的鸟类。灰喉山椒鸟(学名:Pericrocotussolaris)为雀形目山

斑腰燕的外形特征、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斑腰燕(学名:Cecropisstriolata,英文名:StriatedSwallow)是燕科斑燕属的鸟类。斑腰燕(学名:Hirundostriolata,英文名:StriatedSwallow)为

崖沙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崖沙燕-外形描述描述:体小(12厘米)的褐色燕。下体白色并具一道特征性的褐色胸带。亚成鸟喉皮黄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崖沙燕-叫声叫声:唧喳尖声。绿

金腰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亚种分化

金腰燕(学名:Cecropisdaurica,英文名:Red-rumpedSwallow)是燕科斑燕属的鸟类。多见于山间村镇附近的树枝或电线上。其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生活

纯色岩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纯色岩燕(学名:Ptyonoprogneconcolor,英文名:DuskyCragMartin)是燕科岩燕属的鸟类。全身近黑的岩燕。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活

白眼河燕的外形特征、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育状况、保护现状

白眼河燕(学名:Pseudochelidonsirintarae,英文名:White-eyedRiverMartin)是燕科河燕属的鸟类。白眼河燕(学名:Pseudochelidonsirintara

普通楼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普通楼燕(学名:Apusapus,英文名:CommonSwift)为雨燕目雨燕科雨燕属的鸟类,又叫做普通雨燕、雨燕、楼燕、北京雨燕。雨燕体形似家燕而稍大,两翼窄而长,飞时向后弯曲如镰刀,体羽几纯黑褐色

马岛林秧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马岛林秧鸡(学名:Caniralluskioloides,英文名:MadagascanWoodRail)是秧鸡科灰喉秧鸡属的鸟类。马岛林秧鸡,属鸟纲、鹤形目、秧鸡科、林秧鸡属,嘴峰与跗骨等长,体羽松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