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非组蛋白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结构模型
Posted 螺旋
篇首语: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非组蛋白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结构模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①a螺旋-转角-a螺旋模式:蛋白质形成对称的同型二聚体,每个单位由20个氨基酸的小肽组成,两个a螺旋相互连接成β转角。羧基端的a螺旋负责识别DNA大沟的特异碱基信息,另一个螺旋与磷酸戊糖链骨架接触。
②锌指模式:每个锌指单位是一个DNA结合结构域,由3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一对半光氨酸和一对组氨酸与Zn2+形成配位键,锌指的C端形成a螺旋负责与DNA结合。
③亮氨酸拉链式模式:蛋白的肽链羧基端约35个氨基酸残基有形成a螺旋的特点,每两圈(7个氨基酸残基)有一个亮氨酸残基。A螺旋一侧的亮氨酸排成一列,两个蛋白质分子的a螺旋间靠亮氨酸残基间疏水作用力形成一条拉链状结构。
④螺旋环螺旋结构模式:40-50个氨基酸组成两个两性a螺旋,中间被一个或几个β转角组成的环分开,每个a螺旋由15-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几个保守的氨基酸。
⑤HMG框架结构模式:是由a螺旋组成的结构模式,有弯曲DNA的能力,通过弯曲DNA,促进与邻近位点相结合的其它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而激活转录。
相关参考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 ③.DNA分子以左手螺旋缠
非组蛋白构成的染色体骨架和由骨架伸出的无数的DNA侧环。30nm的染色线折叠成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伸出,构成放射环。由螺线管形成DNA复制环,每18个复制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结合在核基质上形
支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⑴前述两级结构; ⑵直径30nm的螺旋管盘绕约50圈形成一个放射状侧环(复制环),这些复制环锚定在由非组蛋白构成的染色体骨架上。 ⑶每18个复制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结合染
(一)作用: (1)组蛋白和DNA结合构成染色质纤维,组蛋白有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而且结合量愈增加,DNA的模板性抑制愈深。 (2)非组蛋白对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 (二)实验根据: (1)用
非组蛋白是指细胞核中组蛋白以外的酸性蛋白质。非组蛋白不仅包括以DNA作为底物的酶,也包括作用于组蛋白的一些酶,如组蛋白甲基化酶。此外还包括DNA结合蛋白、组蛋白结合蛋白和调节蛋白。由于非组蛋白常常与D
①沟(特别是大沟)的特征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②沟的宽窄及深浅影响调控蛋白对DNA信息的识别。 ③三种构型的DNA处于动态转变之中。DNA二级结构的变化与高级结构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这
a、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b、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
(1)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 (2)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及由非组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状的核基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是细胞内基因复制和RNA转录的中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多(四)级螺旋模型: ⑴该模型认为染色体的包装要经过四级螺旋。 ⑵两级螺旋:首先,直径为2nm的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并且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为10nm的核小体串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