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中IRSs、SH结构域的作用?

Posted 信号

篇首语: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理解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中IRSs、SH结构域的作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机制上看,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对信号的转导是通过磷酸化的酪氨酸与SH2或SH3的相互作用与结合实现的。IRSs通过磷酸化的酪氨酸与效应物的SH2或SH3相互作用,将效应物激活。虽然SH2都能同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并且不同的SH2结构域在结构上非常相似,但SH2同磷酸化的酪氨酸的结合还是有一定的特异性,不同的SH2能够识别特异区域的磷酸化酪氨酸,这种选择性与C-末端1~3位的酪氨酸的磷酸化的关系特别大。SH2结构域能否与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有时受SH2蛋白内部酪氨酸磷酸化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SH2蛋白内部磷酸化左右了SH2的行为,对信号转导产生极大的影响。

  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是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能够与磷酸化的IRS1结合的含有SH2的效应物,该酶催化磷酸基团添加到磷脂肌醇(PI)糖环的3'羟基上,生成两个产物:PI(3,

  4)P2和PI(3,4,5)P3,这两种产物都参与磷脂肌醇的信号转导。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PI(3)K能够与不同的靶蛋白结合,并将靶蛋白激活,引起不同的反应:

  ①帮助葡萄糖胺跨膜运输;

  ②增强与胰岛素相关蛋白的合成;

  ③刺激糖原的合成,将葡萄糖胺转变为糖原。

相关参考

受体酪氨酸激酶是如何被激活的?

受体酪氨酸激酶在没有同信号分子结合时是以单体存在的,并且没有活性;一旦有信号分子同细胞外结构域结合,两个单体受体分子在膜上形成二聚体,两个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的尾部相互接触,激活它们的蛋白激酶的功能,结

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PTK)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组成:含有配体结合位点的细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水α螺旋区、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RTK)活性的细胞内结构域。  特点:  ①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  ②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而激活,启动其下游信号转导。

蛋白激酶A(PKA)的结构如何?在信号转导的过程中如何行使其功能?

蛋白激酶A(PK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激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细

请根据信号转导作用的机理说明磷酸酶在细胞信号解除中的作用。

磷酸酶在信号解除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许多信号转导途径中,蛋白激酶靠磷酸化作用将一些靶蛋白(酶)激活。蛋白质的磷酸化是一种可逆的化学修饰,所以通过蛋白激酶添加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可通过蛋白磷酸酶的作用被除

以cAMP信号通路为例,试述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过程。

又称PKA系统(PKA),是环核苷酸系统的一种。在这个系统中,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通过调节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水平而引起反应的信号通路。信号分子通常是激素,对cAMP水平的调节,是靠腺苷酸环

EGF是怎样通过Ras进行信号级联放大的?

EGF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并引起细胞质结构域的酪氨酸自我磷酸化。磷酸酪氨酸作为Grb2蛋白的SH2结构域的结合位点同Grb2蛋白结合。Grb2通过两个SH3结构域与Sos蛋白结合并将Sos

简要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主要特点。

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转导系统,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⑴信号转导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①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链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  ②G蛋白能与GTP结

为什么说细胞通过表面接触能够引起细胞的增殖?

主要是通过粘着斑中的相关蛋白进行信号转导的结果。粘着斑具有两大功能:(1)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形成的网络起机械结构的作用;(2)信号转导作用,主要是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和FAK进行的。Src将FAK磷

简述cAMP信号途径中蛋白激酶A的活化过程?

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PK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在没有cAMP时,以钝化复合体形式存在。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改变调节亚基构象,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

说明胞内信号传递级联反应链传递信号的原理。基因表达如何通过信号传递受到调控?

(一)原理:  (1)靶细胞的受体与配体的专一结合,受体同信号分子结合后被激活,把细胞外信号转变为胞内信号。  (2)经过一系列信号传递蛋白:  可被蛋白质激酶磷酸化的蛋白质:一类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