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小体中核心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化如何影响DNA的转录?
Posted 核小体
篇首语: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 ,在几个瞬间成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核小体中核心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化如何影响DNA的转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DNA的转录首先需要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才能解除组蛋白对启动子区的抑制。一些转录因子,如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tticoidreceptor,GR)与DNA结合,引起共激活子(如CBP)的结合,而CBP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的活性(这些酶以乙酰辅酶CoA作为乙酰基供体转移到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引起核心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乙酰化。基因在未进行转录时,被去乙酰化组蛋白核小体结合从而抑制了启动子的作用。转录因子受体(如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同GRE结合,引起CBP同GR结合,导致TATA盒上游和下游核小体中的组蛋白乙酰化;乙酰化的组蛋白与DNA脱离;TFⅡD与DNA的开放区结合,TFⅡD的一个亚基(TAFⅡ250)也具有乙酰转移酶的活性。CBP和TAFⅡ250一起使更多的核小体组蛋白乙酰化,启动转录。剩下的与启动子结合的核小体被乙酰化,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转录开始。
相关参考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 ③.DNA分子以左手螺旋缠
有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DNA转录时,通过成环机制,核小体是全保留的(图Q11-3),请对成环机制作出文字说明。 基本过程是: 1.RNA聚合酶在启动子P位开始转录,B表示核小体的边界; 2.当
核小体的结构要点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约200bp的DNA、一个组蛋白核心和一个H1。 ②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构成盘状核心颗粒;H3、H4形成4聚体,位于颗粒中央;H2
结构要点: (1)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 (2)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由4个异二聚体组成,包括两个H2A-H2B和两个H3
a、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b、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
⑴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 ⑵核小体的结构: ①每个核小体由一条长约200bp的DNA、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组蛋白H1分子组成。核小体的直径约10nm。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
(1)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 (2)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一个组蛋白核心(core)和200bp左右的DNA,组蛋白核心由H2A、H2B、H3、H4各2分子聚合成球形八聚体结构,DNA分子在
(一)组蛋白(histone): (1)核小体组蛋白(nucleosomalhistone):H2B、H2A、H3和H4,帮助DNA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 (2)H1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H1
多(四)级螺旋模型: ⑴该模型认为染色体的包装要经过四级螺旋。 ⑵两级螺旋:首先,直径为2nm的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并且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为10nm的核小体串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