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线粒体的结构
Posted 内膜
篇首语:太斤斤计较的人,不适合恋爱,适合买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线粒体的结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①.外膜(outmembrane):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通透性高。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②.内膜(innermembrane):心磷脂含量高、缺乏胆固醇,通透性很低,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位于内膜,内膜向线粒体基质褶入形成嵴,能显著扩大内膜表面积。
③.膜间隙(intermembranespace):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④.基质(matrix):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均位于基质中,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此外基质还具有一套完整的转录和翻译体系。
相关参考
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证据。
(一)内共生起源学说论点: 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蓝藻,其祖先是原核生物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即蓝藻;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主要论据: (1)基因组在
简述线粒体内外膜的组成差别,并理解其在内外膜行使功能时的重要意义
项目 内膜 外膜 胆固醇 少(1/6外膜) 多 脂类总量 少(1/3外膜) 多 不溶性蛋白 21种 14种 蛋白质/脂类 4:1 1:1 意义:内膜极低的物质通透性形成了
(1)基本结构的相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种类、生理功能及生理状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两者均具有封闭的两层单位膜,内膜向内折叠,并演化为极大扩增的内膜特化结构系统。 (2)
(一)内膜: (1)细胞凋亡:线粒体作为起始的主开关,可以开启内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tPTP)。
相同点: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和RNA,都能产生ATP,都具有封闭的两层单位膜,外膜含有孔蛋白,通透性高;内膜通透性低通常向内折叠——形成线粒体的嵴和叶绿体的类囊体,构成多酶系统行使功能的结构框架。
ATP是由线粒体ATP合成酶生成的,而线粒体ATP合成酶是从线粒体嵴及内膜上分离出的复合物。 (1)F1因子:由5种亚基(α、β、γ、δ、ε)组成。 (2)F0因子:至少包括a、b、c、d、e、f
如何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是由两个不同结构系统来实现的?
用胰蛋白酶或尿素处理亚线粒体小泡,则小泡外面的颗粒解离,无颗粒的小泡只能进行电子传递,而不能使ADP磷酸化生成ATP。将颗粒重新装配到无颗粒的小泡上时,则有颗粒的小泡又恢复了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相偶联的能
1.吸人麻醉药可抑制线粒体酶。氟烷、甲氧氟烷对肝功能影响较大,可引起“肝炎”。安氟醚、异氟醚在体内代谢低,对肝功能影响小。 2.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主要在肌肉内分解破坏,对肝功能影响不大。羟丁酸钠对肝
CO2是人体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成人静息状态下产生CO2200ml.min-1左右,几乎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经细胞浆、细胞外液进入血液,然后经肺呼出。正常人单位时间内呼出的CO2
迄今为止关于局麻药的脊髓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产生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 1.直接破坏作用局麻药应用于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破坏其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了线粒体的跨膜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