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证据。

Posted 叶绿体

篇首语: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证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内共生起源学说论点:

  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蓝藻,其祖先是原核生物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即蓝藻;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主要论据:

  (1)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

  (2)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机制有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

  (3)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

  (4)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

  (5)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的特征。

  (6)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7)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其特征在很多方面可作为原始蓝藻向叶绿体演化的佐证。

  (二)非共生起源学说论点:

  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解释了真核细胞核被膜的形成与演化的渐进过程。

  (1)实验证据不多。

  (2)无法解释为何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菌在DNA分子结构和蛋白质合成性能上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3)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酶、RNA酶和核糖体的来源也很难解释。

  (4)真核细胞的细胞核能否起源于细菌的核区?

相关参考

什么是非共生起源学说

根据1974年Uzzell等人的观点,在进化的最初阶段,原核细胞的基因组附近的质膜内陷形成双层膜,分别将基因组包围在这些双层膜的结构中,从而形成了原始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在进化过程中进一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

(一)内容: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  (二)主要论据:  (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  (2)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

主要内容: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  主要论据:  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  ⑵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

如何评价真核生物起源的内共生假说和分隔假说?

(1)内共生假说主张,祖先原核细胞是厌气性的,具有内吞固体物的能力。祖先原核细胞吞入好气性原核细胞,彼此建立了互利的内共生关系。宿主为内共生体提供了营养条件和保护环境,内共生体则为厌氧宿主体提供了产能

叶绿体可能起源于原核绿藻和蓝细菌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叶绿体起源于原核绿藻和蓝细菌是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观点,其依据:  (1)叶绿体的基因组都是由裸露的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所组成,没有膜把其与周围的细胞质隔开,而真核细胞的基因组是由两个或多个线性DNA分子

如何评价生物大分子进化途径中的RNA世界说与核酸和蛋白质共起源学说?

(1)RNA世界说是Gilbert在1986年提出的,他认为,RNA分子的自我催化复制构成了进化的第一步,复制过程中依靠内含子介导的重组以及突变产生新的功能以适应环境。  (2)核酸和蛋白质共起源学说

生物工程 鸟类的起源

  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

科技发展历程 分子生物学和生命起源

   生物大分子的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蛋白的名称是瑞典人柏采里乌斯于 1836年提出的。1902年,德国人费舍尔(1852~1919)提出了蛋白质的多肽结构学说

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_____。A、黑洞理论B、大爆炸理论C、暗物质学说D、能力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大爆炸理论(BigBang)是宇宙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炸理论

简述全麻机制蛋白学说的研究进展概况。

近10年来,对全麻机制的研究在亚细胞和分子水平取得很大进展,主要发现全麻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及通道蛋白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而发挥作用。这些发现对传统的脂质学说提出了严峻的质疑和挑战,并逐渐形成和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