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线粒体内外膜的组成差别,并理解其在内外膜行使功能时的重要意义
Posted 内膜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线粒体内外膜的组成差别,并理解其在内外膜行使功能时的重要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项目
内膜
外膜
胆固醇
少(1/6外膜)
多
脂类总量
少(1/3外膜)
多
不溶性蛋白
21种
14种
蛋白质/脂类
4:1
1:1
意义:内膜极低的物质通透性形成了对分子和离子透过的严格控制,它的这种屏蔽作用使很多物质(如丙酮酸、H+、ATP等)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只能借助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或者通透酶系统的辅助才能进行跨膜运输,另外内膜形成的嵴为线粒体进行高效率的生化反应提供了保障。而外膜的孔蛋白则是线粒体外膜物质转运的通道,为其较高通透性的基础。
相关参考
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差,又没有电子传递装置,所以没有什么作用,此说正确吗?
不正确。虽然外膜中外膜含有孔蛋白,最大可允许5,000道尔顿的分子通过,由于ATP、NAD、辅酶A等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1,000道尔顿,因此这些分子都能自由通过外膜。所以外膜的通透性非常高,使得膜间
由于细胞内的损伤等信号激活了Bcl-2家族中的促凋亡前体蛋白,如Bda或Bax,使它们从胞质溶胶转移到线粒体外膜(插入到外膜中),使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原本松散结合于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的细胞色
①.外膜(outmembrane):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通透性高。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②.内膜(innermembrane):心磷脂含量高、缺乏胆固醇,通透性很低,标志酶为细胞
⑴电镜下的线粒体: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囊状结构。 外膜:含多种转运蛋白,通透性较高(MW<10000即可通过)。 内膜:选择通透性,含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 内腔或基质腔/膜间腔或
①.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②.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 ③.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 ④.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
相同点: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和RNA,都能产生ATP,都具有封闭的两层单位膜,外膜含有孔蛋白,通透性高;内膜通透性低通常向内折叠——形成线粒体的嵴和叶绿体的类囊体,构成多酶系统行使功能的结构框架。
定位过程是:前体蛋白在游离核糖体合成释放之后,在细胞质分子伴侣Hsp70的帮助下解折叠,然后通过N-端的转运肽同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并在受体(或附近)的内外膜接触点(contactsite)处
眼睛的构造由眼球和保护眼球的附属器官两大部分组成。 (1)眼球:眼球的构造十分精巧,其前后径成人平均约为24毫米,可分为球壁和球内两部分。眼球壁最外面一层为外膜,外膜的前1/6透明无色,稍前凸,
由于孔蛋白的孔径大,所以只能存在于外膜,而不能存在于内膜。内膜有界膜的作用,如果有孔蛋白,则失去界膜的功能。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测试呼吸链中各组分在内膜上的排列顺序和方向。即各组分在内膜呼吸链上的顺序与其得失电子的趋势有关,电子总是从低氧化还原电位向高氧化还原电位流动。氧化还原电位值愈低的组分供电子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