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话蝉

Posted 幼虫

篇首语: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今话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而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春蝉出土最早,古书称为“咛母”。夏蝉中一种叫蟪蛄的,寿命不过数天到数周,所以,古人曾说“蟪蛄不知春秋”。最迟出现的是寒蝉,要过寒露才“鸣”,因声音哀婉凄惨,不如夏蝉嘹亮,甚至使人误以为它是哑蝉、雌蝉,成语“噤若寒蝉”就是指它。

以现代人的观点,蝉只是自然界很不起眼的且有害树木的小昆虫,而夏日的蝉声噪起,扰人午眠,着实有些令人厌烦。然而,古人因不知道蝉是吸食树汁的害虫,反而认为它只是靠“含气饮露”为生。所以,蝉竟受到历代不少文人墨客的青睐和赞美。

早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留下了蝉的芳名。晋·郭璞有《蝉赞》云:“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是说蝉有出污秽而不染,吸晨露而洁净的天性。蝉高标独处,鸣声悠远,宿不居巢,惟露是餐,又显示了它“清高”、“廉洁”的特性。古人常将它喻作高尚人格的化身。曹植说蝉“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乔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晋人陆云写了一篇《寒蝉赋》,对蝉可谓赞美有加:“夫头上有,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则其容也。”能集“文、清、廉、俭、信、容”六字于一身,无疑是道德崇高之人。因而文中引伸道:“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把蝉看作君子立朝处世之榜样的“至德之虫”,其评价不可谓不高矣!

蝉鸣在古希腊人心中不是扰人的噪声,而是一种美妙之音。他们尊称蝉为“歌唱女王”,并且喜欢用鸣蝉来装饰或作成竖琴的标志。其中流传这样一段神话:一次,古希腊著名的音乐家爱诺莫斯在雅典举行的一场轰动全城的竖琴比赛中,他以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技艺,博得了阵阵掌声,当他演奏到蝉鸣部分时,琴弦突然折断,眼看这场比赛就要输给对手了,在这关键之时,窗外一只鸣蝉竟准确地把琴声和谐地衔接下去,结果爱诺莫斯击败了对手,取得胜利。据说这是音乐神阿波罗助了音乐大师一臂之力。

蝉的价值,还在于它可充当食品和药用。《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毛诗陆疏广要》云:“盖蜩亦蝉之一种形大而黄,昔人啖之。”《礼记·内则》:“爵、、蜩、范”,汉郑玄注:“蜩,蝉;范,蜂。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可见,至少在汉代以前,蝉不仅是可吃的昆虫,而且还是帝王筵席上的佳肴,是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就对蝉的烹食法有记载:“蝉脯菹法:捶之,火炙令熟,细擘下酢。又云:蒸之细切,香菜置上。又云:下沸汤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即是说蝉在当时有炙、蒸、瀹三种烹制方法。不仅只中国人才吃蝉。据说,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也常掏取土中之蝉卵(幼蝉),烹饪出十分可口的菜肴。由于产量有限,价格较贵,蝉在当时是令人艳羡的精贵食品。在东南亚,如今的马来亚土著人也有喜欢吃蝉的习俗。他们捕食蝉很特别,傍晚,人们在森林中烧上一堆火,招引一群群“飞蝉扑火”,遂捕获之,去其翅足,然而将蝉投入烧开的棕榈油中,煎炸熟后作为食品。现捉现吃,可谓其乐无穷。这种吃蝉方法在澳大利亚土著和非洲一些国家也较流行。可见,古今中外都有吃蝉的习俗。

中国人吃蝉历史源远流长,并且很讲究方法。现在,我国不少地方还喜欢吃油炸幼蝉。或先将幼蝉入沸水中,即出阴干,制成蝉脯,以备配菜,可做成各种美味佳肴。比如,广东粤菜馆中曾有加工精制名“桂花蝉”的菜肴出售。山东泰安人很喜欢把蝉当款待亲朋贵客的上等菜肴,以至达到无蝎无蝉不成席的程度。几年前,河南某罐头食品厂推出过“仙蝉”系列保健食品,就是以幼蝉为原料,科学配方精制而成,该食品保留了蝉的营养成分,味道鲜美、香酥可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蝉是河南的特产。曾有报道,炸蝉在河南周口地区卖30元钱10串。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蝉全是人工培养的。当地一些乡村一时冒出了好多养蝉专业户,他们先把带有蝉卵的树枝集中起来,埋在树根周围的土里,2年以后,就在地上搭起塑料棚,等候成群结队的新蝉破土而出。农民们将幼蝉先放进盐水中,一是让蝉吐出泥土气和脏物,二是天热拿到市场卖不致变质。由于一批一批,每年都搞,可获可观的收入。研究发现,幼蝉含蛋白相当丰富,每100克含72克,分别是牛肉、鸡肉和猪肉的3?郾5倍、3倍和4?郾3倍。另含脂肪15克,灰分1?郾5克,以及甲壳素、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蝉的各种有益成分对促进生长发育、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体虚患者康复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说起蝉的药用,人们都只知道蝉蜕(幼蝉的壳)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实,古代成虫蝉体也常入药。李时珍说:“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圣惠方》载:“用蚱蝉一分(微炒),干蝎七枚(生用),牛黄、雄黄各一分(细研),为散。用薄荷汤调服,治小儿天钓、眼目搐上。”《普济方》:“蚱蝉(煅),赤芍药各三分,黄芩二分,为末,水一盏煎到五分,去渣服”,可治“小儿初生百日发痫”。《本草纲目》也有“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为末,酒服二钱,可治破伤风病”的记载。此外,古方尚有“蚱蝉汤”、“蚱蝉丸”、“蚱蝉散”等。笔者曾见今人用蝉方数则。其中一方用蚱蝉30克(洗净焙干),白术10克,炒莱菔子10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日3次。可疗小儿疳疾,形体羸瘦,神倦纳呆。我认为,蝉的药用不应受到冷落,对这种虫类中药的功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如果蝉的“清高”、“廉洁”能喻为有“德”的话,那么,它的食、医价值可称是“才”。因其“德才兼备”,人们钟情蝉、赞美蝉。而蝉的外表所具有审美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方面在古代诗文多有体现。如古时妇女有一种发式称“蝉鬓”,乃是以蝉身油黑光泽而起名。而“片片行云著蝉翼”、“玉蝉金雀三层插”,却是仿蝉娇小琳珑的体态做的“假髻”,表现一种装饰美。汉晋时朝中的高官喜以蝉形作朝冠上的饰物(加金附蝉),称为“蝉冠”,这不仅是一种修饰,更在取蝉“德”,以示廉洁不贪。至于,“蝉纱”、“蝉绢”等用语,均是因薄如蝉翼而名。画工笔下的“蝉柳”、“扇蝉”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蝉的确是古人心目中一种可爱而极具审美情趣的小动物。

相关参考

古今长寿食疗方

1、草果炖杏仁杏仁15克、草果5个、瘦肉100克。将杏仁、草果、瘦肉一起煨炖2小时即可食。此方可健脾补肺、止咳化痰。2、蚕蛹炖核桃取蚕蛹适量,洗净沥干后,加佐料煸炒,再加水和核桃肉炖服。一天食蚕蛹50

音乐治病古今谈

在古希腊人看来,人的健康应包括两个方面:精神的健全和肉体的健美。因此,对人的培养和教育也有两个方面,一是音乐,二是体育。音乐是针对心灵而设的。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进行肉体的锻炼,而且还要对心灵进行美化

劳动——古今养生大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热爱劳动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劳动不仅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同时也锻炼了人的体魄,增长了智慧,延长了寿命。时至今日,劳动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人体和道德健康的源

知识大全 十个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

十个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1/周瑜周瑜英年早逝,公元211年,周瑜病死在出征的路上,时年仅仅36岁。孙权在得知这一讯息后,悲痛万分,亲自为他料理后事。所谓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致死,存属“演义”类的故事。实际上

洞穴疗法古今谈

洞穴疗法是利用天然岩洞的特殊气候和环境,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效果的一种疗疾和保健方法。据说是德国人首先发现洞穴治病的妙处。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藻厄兰地区有一个天然防空洞,

知识大全 介绍古今中国名人生平事迹的书籍

介绍古今中国名人生平事迹的书籍《名人传》《罗曼罗兰传》〈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圣经。使徒列传〉〈马克思传〉〈华盛顿传〉〈卡夫卡传〉〈甘地传〉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李锐:《毛泽东早年的读书生活》

白芍古今炮制研究初探

【摘要】对白芍的炮制方法、目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炮制研究状况进行了初步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文献记载白芍的炮制方法约18种。现今仅沿用了酒白芍和炒白芍两种。因此,提出应在继承传统炮制经验的基础上,以现代科学

古今西瓜对联撷趣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对西瓜赞之以诗,颂之以联,耐人品味欣赏。明代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名士唐伯虎,自幼才思敏捷。有一次,其父端出炒豆和西瓜待客,他先抓了一把炒豆放在兜里,

古今名人的品茗诗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茶与诗有着天然的联系。古往今来许多名人由品茗留下的精美作品,为我国文学遗产增添了光彩。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结草壶居住时,亲自种茶,自品香茗,写下了“长松树下小溪

知识大全 古今中外有正义感的爱国名人

古今中外有正义感的爱国名人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