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寿与养生
Posted 享年
篇首语:你不好好奋斗,拿什么显摆的自己的成功,对于背后的人看不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年寿与养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报载,近年来,一大批才学横溢的科学家、艺术家等都在50岁上下猝然去世,不少知识精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突然撒手人寰。如今,英年早逝,已是笼罩在四五十岁中年人头上的阴霾。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许多人往往身兼数职,而长期超负荷工作,事事倾力而为,连轴转带来的体力透支,常常导致溘然而逝,甚至连遗言都未及留下。有鉴于此,笔者撰写了本文,以促猛省。
(一)
人们都知道,养生之目的无非是为了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然而对待“寿”,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日本兼好法师曾道:“寿则多辱,即使长命,在四十以内死了最为得体”。“五·四”运动时,被誉为新文化运动健将的钱玄同,更有惊世骇俗之言,鼓吹什么:“年过四十,最好杀头”云云。然而他却坚持活到53岁才去世。从养生学出发,笔者非常赞同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之言:“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直到其96岁高龄临终前3个月,还以“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专一玩味”,由于最终“澈悟”而感到“快慰”。这位终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泰斗,与那些把中国传统文化说得漆黑一团、一无是处的民族虚无主义者作了坚决的斗争。他认为,现代化应是自身传统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化,“非可以自外巧取偷窃而得”(见《钱穆评传》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钱穆生逢乱世,流徙动荡,却能自励自强,在“独立苦学,外绝声华,内无假借”中,从一个没读过大学的乡间教师,而步入藏龙卧虎的北京大学执教,先后著书75部,累计达1600万言,诚可谓现代学术界一奇人。说起钱穆的“延寿情结”,缘起于他家的“三世不寿”。钱氏的祖父37岁辞世,其父则41岁,其长兄乃40岁。家中“三世不寿”,无疑会在钱穆的心里投下阴影,加上他本人先前也是体弱多病(17岁时,患伤寒病几乎死去),所以勤奋读书的他不能不注重“年寿”之事。他有幸读到《钱大昕年谱》,得知此翁中年时体质极差,后知养生而转健,并享高寿而治学有成,遂深受鼓舞。于是,在生活中重视起居有常及勤习健身之道。1918年,是24岁的钱穆读书与静坐最勤奋的一年。每天下午4点他必在寝室静坐,并由此体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于能虚此心,心虚才能静,才能排除心中杂念,才能专心致志攻读和思考问题。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爱好大自然的钱穆,遍游近郊名胜,还曾4次远游大江南北。他自称:“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在心境上“拿得起放得下,洒脱自在,不为物所累”的钱穆,深明阴阳、动静之道,故而每每起床后,便做眼保健操,打太极拳,散步。他还喜种盆景,下围棋,唱京剧,钱氏弟子称乃师是“很懂得生活之人”。钱穆的一生,可用一个“勤”字去概括,即:勤读书、勤健身、勤教学、勤著书。曾国藩在给儿女的遗嘱中写有:“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亲弃”。信然!
(二)
笔者第一次听到“马一浮”之名,是在已故友人、书画家傅周海处(近代著名书法大家马一浮先生是他的启蒙书法老师)。后读《马一浮评传》,始知马氏于佛、道、儒,文、史、哲无所不精,博综百家,如海纳百川。其生平交游如谢无量、熊十力、梁漱溟、李叔同、苏曼珠、夏丐尊、朱光潜等,皆一时名流。而夏承焘、丰子恺等则以后学晚辈自居。广洽法师曾云:“弘一大师(李叔同)在俗时,虽年长马先生二岁,却经常登门求教,终于赖马先生之接引,悟道出家”。
马一浮的身体从青年时代开始,由于攻读劳累而经常生病,但他懂得医道,曾言:“吾虽知医,不轻为人处方。尝谓医生不可为,良医治未病,其次治初病。病久而重,治之甚难”(友人谢无量有一次患头痛病,多方求医无效。马氏为他望舌、切脉后,道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似宜滋水涵木,则风自息”。他处方十味,服数剂后,谢氏之病渐愈。20世纪30年代,浙江名医陆无病、王邈达等,碰到医学上的疑难问题,皆请马氏为之论定)。他还说:“道家讲修炼,对延年益寿确有好处,但终不能长生不死”。他在与病魔抗争中得出了《养生四诀》,云:“食要少:甘淡薄,远厚味,随分有节,不贪不过,此为却病之要。睡要早:以时宴息,身心轻安,不昏不昧,不杂不扰,此为养气之要。心要好:常存爱人,不起恚,与物无忤,自保太和,此为调心之要。事要了:了有二义,一、了达义,谓洞达人情,因物付物,无有滞碍。二、了当义,谓敏于作务,事至立办,无有废顿,此治事之要”。马一浮一生有三好:一好读书,二好友朋,三好山水。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一般都早睡早起,起床后即盘坐入静炼养,尔后略进早点。他认为:“天下最近者,莫近于自己身心。今入只知向外驰求,徇物忘己”。这是很可悲的!抗战时期,因战事带来的困苦和惊扰自不待言,但身为哲人的马一浮却能以常待变,真正做到了“天下虽干戈,吾心仍礼乐”。丰子恺曾在文中追忆了当时的情景,他写道:“我每次从马氏门中出来,似乎吸了一次新鲜空气,可以继续数天的清醒与健康”。数十年后,丰子恺也能处变不惊,临难而安了。十年浩劫中,他把坐“牛棚”看作参禅,把“批斗”看作演戏,把夜晚过黄浦江去“游斗”,看作是“浦江夜游”。回到“牛棚”,依旧吟诗诵词,谈笑自若。丰子恺享年77岁,而“佛学大师”、“一代儒宗”、“国学大家”、“爱国诗人”的马一浮享年85岁。如果不是“文革”,二人的年寿当更长些。
(三)
陈撄宁,道号圆顿子。为近现代道教史上造诣高、影响大的学者,道教界高功易心莹、乔清正、杨祥富、蒋宗翰等待陈氏以师礼,中医界也重其医德医术而称颂求教。陈氏乃龙门第19代居士,虽未正式受戒入教,但毕生殚精于道教及养生学研究,成就颇著(可参阅李养正撰写的《论陈撄宁及所倡仙学》)。陈撄宁自幼受家教苦读古籍,少年即具坚实儒学功底。但由于其体质虚弱,加之学习用功太过,少年即患童子痨,为自救遂停学而改习中医。后偶在医书上看到仙学修炼法,初试无效,坚持练下去渐有起色,生命得以保全,从此走上研究仙学养生的道路。民国初年,陈氏在上海白云观攻读《道藏》,从32岁到35岁,连续3年终将该书从头至尾看过一遍,他是近现代以来唯一看遍《道藏》全本的学者。故而陈氏知道,该书的确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养生学资料。36岁至55岁期间,陈氏一面阅读养生诸书,一面大量涉猎文史哲及医佛典籍,借以修心养性。除了静阅外,他还动游,曾出访庐山、北京西山及苏浙皖三省名胜。他还将自己从《道藏》中研究出来的高深修炼法推向社会,为民众谋福。陈氏青年时期,喜看各种科学书籍,曾随其兄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等,又研读中医理论,精于医术,所以他具有近代科学的头脑和眼光。陈氏认为,道教的优良传统应以老子为代表,“从整体宇宙观出发,然后将自然之道、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三者都归纳于一个共同的自然规律中”。陈氏还告诫说:“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切不可妄自菲薄,毁我珠玉,而夸人瓦砾”。按佛教净土宗旨,学佛以求生西方,陈氏则表示“西方虽然好,但我不愿去”。因为“我们既生为中国人,没有将自己的国家改善完善,徒然羡慕外国世界,想抛弃本国往外国跑,试问成何体面?”(《答复北平学院胡同钱道极先生》)。显然,这个“西方”乃指欧美世界。陈氏的学问经历了由儒而道,由道而佛、由佛而仙的过程。陈氏倡导的仙学,虽讲性命相依,但更以命为重。他认为命如灯之放光,灯油是命,灯光则是性;离命而见性犹如有灯而无油,无油之灯又如何能放光?陈氏不赞成出家修道,而主张夫妻双修双证,这符合阴阳互补的原理,又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由于精通养生之道,陈氏年逾八十仍耳聪目明,步履矫健,享年89岁,如非“文革”大难,则可超越期颐之年。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有一段话:“西方人正在从东方‘进口’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他们身体力行东方精神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瑜伽和中医占去了50岁左右家庭妇女的多半精力。中国针灸和日本按摩诊所在美国任何一个主要城市都随处可见。过去怀疑针灸和按摩的人,已被其神奇的治疗效果所折服。……公园里80岁的东方人和30岁的西方人一起打着太极拳。‘进口’的范围还远不止这些。真正的东方迷们已经进入东方智慧的第二层次,他们兴致勃勃地……研究道家的打坐,更别提那已有四千年历史的内功修炼方法——气功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经济交融之时,世界将会更加生机勃勃”。奈斯比特还说:“东方崛起的最大意义是孕育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它要引导西方一起迈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二十一世纪”。现在,不少有远见的西方人士都在尽力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提出“西方的病,东方的药来医”,形成了“东学西渐”的新态势。而笔者要说的是,东西东西,“东”与“西”结合,才成为“东西”,否则就不是“东西”!
面对今天这个纷繁的世界,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英年早逝的现象应高度重视。提高生活质量,追求更长年寿,构建和谐社会,应是人们的主流养生观念。在倡导养生益寿的过程中,我们尤要重视东方文化,从传统养生理念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关参考
一、寿与爱伴爱社会、爱家庭、爱生活、爱大自然。不仅满足于被别人所爱,更注重自己奉献爱。爱能使人的心胸更加宽一心境更好,心态更健康,从而使童心不泯,能抗衰老、延年益寿。二、寿与众伴老年人就是要走出封闭的
元世祖忽必烈,与乾隆皇帝、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唐玄宗等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长寿帝王,均寿至七八十而终。这等年寿在今天看来虽不足为奇,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属难得。这些长寿帝王是有所谓的“宫廷秘方”,
知识大全 如何才是正确养生方法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 养生效果明显吗 养生是谁发明的 不养生会怎么样养生是对还是错,
如何才是正确养生方法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养生效果明显吗养生是谁发明的不养生会怎么样养生是对还是错,在我认为,养生不需要什么工具,养生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没有特效法。养生只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如何注重养生,什
给岳父订阅《养生月刊》已3年多了,健康长寿的岳父,一定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养生保健知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就是最好的明证。由于岳父的现身说法,才认真拜读了《养生月刊》,真可谓不读不知道,一读丢不了。作为迈
我从2002年开始订阅《养生月刊》,现已连续订阅5年。我不仅认真阅读其中的每篇文章,而且年终把她装订成集。《养生月刊》是指导我科学养生,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好刊物。《养生月刊》是养生理论精华之宝库。养生
疯狂的“老子养生科技”,养生是什么?应该如何养生?老子养生之道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就是说,灾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过莫过于贪欲太大,身体的大祸恐怕就要临头了。现代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这段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养生领域,影响深广的当属儒家养生说和道家养生说。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不
最近想开始养生了,有好的养生公众号介绍吗?并不是说中老年才需要养生,年轻人也一样需要。御医派啊每天有很多小知识。最近发现一个养生公众号,每天都有养生小常识推送,你们知道吗?这个我有听过,好像是国医大师
我过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生活充满活力,对养生问题,并不在意。现在人老了,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都在逐渐衰退,也容易生病了。为了维护健康、益寿延年,养生就自然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课题,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科学的养生观应当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狭义的养生是生命个体的行为,亦即个人行为,是指个人的饮食起居、活动劳作、防病治病、药物滋补、房事调节等方面,以保证生命健康的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