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阴两虚 有赖“生脉”

Posted 天王

篇首语: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气阴两虚 有赖“生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题目中所讲“生脉”,是指生脉散,目下且有据此制成的生脉饮成药。生脉散是古方,历史上有称是唐代孙思邈所制方。如明代卢和《丹溪纂要》“卷之一·第五·暑”云:“孙真人制生脉散,令人夏月服之,非虚而何?”句中的“孙真人”,医家历来通晓是指孙思邈。此说或有所据。出于金元时代的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中讲到:“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这是目前所见较早提到生脉散一方的文献,文中亦提到孙思邈。可是从目前所存的孙氏《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均未见此方。因而就认为这是李杲之方了。李杲是以医话形式论述此方的。后来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以及明代方广总结元代朱丹溪医学经验的《丹溪心法》中都专列该方。于是有些医书在介绍此方时,却引用危氏或朱氏书了。

生脉散最早是为发生在夏天,出现世俗所称的“疰夏”症而设的治疗方剂。其症状,如《丹溪心法》中云:“注夏(即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痛脚软,食少体热”。此类病人还常有稍动辄汗出、气微喘,懒于行动,甚至懒于说话等症状。如明代吴《医方考》中称该方善治“气极”,所谓“气极者,正气少,邪气多,多喘少言”。

该方用药仅三味,为人参、麦冬、五味子。其中人参于补气类药物中功效最卓著的,能大补肺气。肺气亏虚,呈散漫之势,向外发越,由此动辄出汗或盗汗,加用五味子则可以收敛耗散之气,使它下归于肾,进而充实元气。上两味药着重补气,补气之药性多偏于温,配伍了麦冬,则增加养阴清热生津之力,从而气阴双补,不再有偏。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同发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制方之精巧,实不多觏。

为什么治疗疰夏症用生脉散常有效?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解释:“(生脉散)方中但以人参保肺气,麦冬保肺阴,五味子以敛其耗散,不治暑而单治其正。以暑为无形之邪,若暑中无湿,则不致其留恋之患。毕竟又无大热,则清暑亦无可清,故保肺一法,即所以祛暑耳。此又治邪少虚多,热伤元气之一法也。在夏月肺虚者,可服之”。这里是讲本方扶正为主,只要正气充实,暑邪之气自然祛除。但是,亦提到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即必须是正气虚弱为主,相对的邪气仅为暑热,只是无形之虚邪。故正气振作,则暑热自退。但是如果相对的是实邪,即当慎用该方了。过去有的医家称“暑多挟湿”,湿邪在中医学中与水邪相比,属于无形,但与热邪相比,则又属有形之实邪。比如生脉散证的头痛是隐隐的,而夹湿的头痛是胀重,又夹湿的暑热症,大多是舌苔较厚浊,胸脘痞闷。这时就不适宜于生脉散进补以治病。

以后历代各医家于生脉散,不仅用治暑热症,广而化之,可用以调治其余气阴两虚之症,最常用的是心脏病患者。顾名思义,心主脉,生脉散自当对心脏疾病有作用。从临床观察来看,凡心脏搏动较弱者在夏日亦特别感到虚弱。所以生脉散,亦可以称是强心之剂。当然即使不是夏日,只要表现为恹恹懒动,讲话声低气怯,懒于言语,稍行动即有微汗出,或者盗汗,口干,且有心悸、怔忡者,都可以服用。即使虽然未诊查出心脏有何实质性疾病,只要呈上述气阴两虚者亦可以服用。目前生脉散已制成有可以口服的生脉饮,服用较为方便。若气虚明显,可选用黄芪生脉饮。这两种中成药成为心脏病及其他虚弱病症的调养药。当然亦有虚弱较重,嫌成药中所用为党参,药力欠足,则可以自购别直参或红参,每次15克,加五味子十余粒,再加麦冬10克,泡茶饮用。从患者服后反映来看,效果都比较好。

现代医学亦证实生脉饮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这一点类似西药洋地黄。临床上常用洋地黄初步控制心衰之后,换用生脉饮注射剂持续治疗,既可达到强心的目的,又可防止洋地黄过量而发生中毒。

笔者在临床上,对体虚,辨证属气阴两虚患者的调养,除了推荐生脉散以外,又常推荐天王补心丹。清代名医陈修园《时方歌诀》中天王补心丹的歌词是“天王留下补心丹,为悯山僧讲经难。归地两冬酸柏远,苓桔三参味为丸”。后两句是讲其成分,前两句是讲此方的出典是讲东晋高僧庐山慧远大师因用功精进,弘法辛劳,于是患了失眠、心悸症,感动了兜率天宫的天王,于是从上天下降授以此方。这当然是种近乎神话的传说,犹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有称是得之于龙宫秘方一样,都是称赞其药方之奇效。其实天王补心丹应属生脉散基础上的扩充。

天王补心丹除了有生脉散的组成外,增入的生地、天冬、玄参可看作是生脉散中麦冬之扩充;而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苓则可看作是补心气人参、五味子两药合用之增强,因而其宁心安神之力亦较生脉散更为显著。再加上丹参、当归补养心血。因而本方对于心脏气阴两虚较重者更为适合。许多心脏疾病呈气阴两虚,如精神疲倦,懒语懒动,面色苍白,口唇干燥,动辄气短汗出,心悸怔忡,夜眠欠安,或有盗汗者,用之常可获效。尤其对主诉失眠为主者尤为适用。本方不仅可以作治疗药方,而且可作调养药方,长期服用。因为气阴已虚者,特别牵涉阴虚者,已属体质亏虚,并非数剂汤药可以改变,所以宜守方服用,当然受到外感,需要祛邪,不可进补时应暂停。药店和药房亦有天王补心丹的丸药供应,可咨询医生后,选择服用。

在此再顺便简略地谈谈服用人参的问题。现在社会人士越来越注重身体保养,论保养常想到服用人参。其实人参主要适合身体亏虚者服用,若身体不亏,毋需服参。我曾经目睹三位服参不当,不受其益反受其害者。一位是用参量大,所谓虚不受补,服后反头面浮肿,胃脘痞胀者,用萝卜子煎汤才消除肿胀。还有一位,服用人参后,竟致胃出血。第三位是当年黑龙江支边青年,在参场工作,服用白参过量,致高血压而病退回杭。确实是身体亏虚,需要进补,则需分辨是偏向阳虚,还是偏向阴虚。如果是偏向阴虚,则可服生脉散的方法,服参时加麦冬,及数粒五味子,如前介绍。偏向阳虚,则可加桂圆十余粒在饭锅内炖服,亦可再加冰糖。又服参后一般胃口都会很好,则需相应地服用稍有点油腻的食物,以免胃脘受“括”(剥削之意),可使补药之味充分被机体吸收。

又,从清代中期以来,人们开始强调冬季进补,以致误以为其他季节不宜进补似的。其实只要体虚,毋需仅选择冬季才能进补。唐宋的许多古方中,如生脉散主用人参,即是为夏季进补而设的。夏季人体亏虚,即前面所讲的疰夏,若胃口亦不好,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亦是以参为主药。还是中医的这句话,“有是症,用是药。”要辨证准,配伍得当,不一定只有在冬季才能用参进补。

相关参考

什么叫气阴两虚感冒?

感冒病之气阴两虚证,是指素体气阴两虚感受外邪所形成的外感证候;或平人感受外邪,迁延数日,耗气伤阴,致使表邪不解,气阴已伤。临证以恶寒发热,头痛身楚,气短汗出,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质红,脉浮数为其特点

如何诊断气阴两虚感冒?

本证除素体气阴两虚外,医者误用温燥药物耗气伤阴,或病家延误时机使热邪久羁,均可导致外感病气阴两虚证的发生。由于气阴不足,表卫失护,营卫不和,经气不舒,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肺气虚则自汗,肺阴虚则盗汗

如何诊断气阴两虚感冒?

本证除素体气阴两虚外,医者误用温燥药物耗气伤阴,或病家延误时机使热邪久羁,均可导致外感病气阴两虚证的发生。由于气阴不足,表卫失护,营卫不和,经气不舒,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肺气虚则自汗,肺阴虚则盗汗

气阴两虚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气阴两虚感冒治宜益气养阴解表。  其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竹叶石膏汤本证的病机为病后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若是气阴两伤之体,感受风热或暑热之邪,则本方是两全之方。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透表为君;人参、

气阴两虚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气阴两虚感冒治宜益气养阴解表。  其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竹叶石膏汤本证的病机为病后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若是气阴两伤之体,感受风热或暑热之邪,则本方是两全之方。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透表为君;人参、

气阴两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气阴两虚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党参玉竹煎汤送服风热感冒冲剂党参补益脾肺之气,玉竹滋养肺胃之阴。二味煎汤送服风热感冒冲剂(方义见“风热表证”),既有益气养阴之效,又有散风清热之功。可用于气阴两虚风

气阴两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气阴两虚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党参玉竹煎汤送服风热感冒冲剂党参补益脾肺之气,玉竹滋养肺胃之阴。二味煎汤送服风热感冒冲剂(方义见“风热表证”),既有益气养阴之效,又有散风清热之功。可用于气阴两虚风

气阴两虚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气阴两虚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灸疗法  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手法:局部皮肤消毒,用毫针以快速进针法刺入穴位,得气后,合谷、曲池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可加

气阴两虚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气阴两虚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灸疗法  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手法:局部皮肤消毒,用毫针以快速进针法刺入穴位,得气后,合谷、曲池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可加

气阴两虚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气阴两虚感冒常用饮食疗法为:  (1)山药拔粥生山药100克,玉竹30克,粳米50克,葱白10茎,生姜10片。  将山药、玉竹置于砂锅中,加水500毫升,煮15~20分钟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再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