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拳不练功 老来一场空
Posted 基本功
篇首语: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打拳不练功 老来一场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有一个老年拳友张大爷,他好锻炼,虽然他坚持不懈地从事太极拳运动十几年,但是他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健身效果。现在,他因膝关节增生和腰腿痛,已经不能练全套的太极拳套路了。经我与之交谈才得知,原来,他呀每天只是打几遍太极拳套路,而从未锻炼过压腿、踢腿等基本功。由此我想起了“打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这句武林中著名的谚语。其实,据我调查了解,在群众性的太极拳健身活动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为此,我撰此拙文,谈一下坚持练太极拳基本功,对提高太极拳套路演练技能和健身效果的重要性。以唤起拳友们对此现象的重视,有利于拳友们的健康长寿。
一、基本功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现在,在一些人眼里,把太极拳看成了健身操,而忽视了它的武术本性。太极拳的学练也应与其它拳派一样,从基本功做起才是正轨。太极拳的基本功概括地讲,主要有压肩、转肩、单臂绕环、双臂绕环;前俯腰、侧俯腰、涮腰;正压腿、侧压腿、仆步压腿、正踢腿、侧踢腿、斜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竖叉(陈氏太极拳中有“跌叉”);马步桩、弓步桩、虚步桩;冲拳、贯拳、抄拳;正蹬、侧踹、弹踢、二起脚、摆莲脚;顶肘、盘肘、挑肘等。
只有夯实坚固的地基,才能建起高耸的大楼。同理,基本功是提高太极拳技能的基础。基本功,可以扩展肩、胯、脊椎等各大关节的旋转范围,长期坚持习练,能防治中老年易患的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和膝关节增生等外在筋骨之病。同时,根据中医心主血、肺主气、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的理论,通过基本功外在筋骨活血练气的作用,能条件反射地改善和增强人体内脏的功能。我就是每天早晨坚持不懈地习练基本功,我做正压腿时,脚尖可挨着下颌;做侧压腿时,脚尖可挨着太阳穴,踢脚可过头顶。现在我已过不惑之年,手脚灵活如孩童,脏腑气盛如青年。基本功减缓了我外在筋骨皮衰老退化的进程,基本功增强了我内在精气神的功能,基本功使我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保持了老而不衰的状态,所以说,基本功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若是反之,只打太极拳套路,而不练基本功。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开始硬化,肌肉开始萎缩,骨关节面的的软骨开始硬化,大脑中枢神经的传导和反应开始下降。这样,人体就出现了关节活动范围受限,韧带失去弹性,肌肉失掉了力量,神经反应迟钝等衰老症状。这样,人体就不具备太极拳的武术专业素质了,太极拳拳式手、眼、身法、步的动作也就做不到位了,太极拳套路也就演练不了。所谓“打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其中的“空”是指这样习武不能获得抗衰养老的功效,看起来你虽然天天比划拳脚,可是你与常人一样老态龙钟,笨手笨脚,这就是“空”的真意。
二、基本功是拳式动作的基石
对常人来讲,你让他做个“二起脚”(陈氏太极拳拳式),他肯定做不成。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基本功的锤炼,才能塑造出一个崭新强健的体魄。从柔韧、耐力、速度、力量、反应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这些专业身体素质是确保拳式动作准确无误的基石。通过柔韧素质的训练,使我们的筋抻长了,骨关节拔开了,做“下势”这类动作时就容易了。通过力量素质的训练,使经脉畅通,气血涌动,做“掩手肱捶”这类动作时就显得发劲刚健勇猛。通过对平衡素质的训练,使脑中枢神经的调控能力得以加强,做“蹬脚”这类单腿独立的动作时,就会表现出稳健的拳式姿态。通过反应素质的训练,使人体脑“神”凝聚,“精气”实足,从而使拳式“内外合一”,做“摆莲脚”这类动作时,就显得手、眼、身法、步的动作配合协调紧凑,展现出灵敏矫健的拳姿风彩。通过耐力素质的训练,使人体的元气充盈,精力充沛,做“揽雀尾”这类动作复杂的组合动作时,就会呼吸平稳,面不改色,使拳式动作平稳准确,不失章法,给人以心有余力的潇洒之感。通过速度素质的训练,使拳式动作的手法轻灵而迅急,身法快捷而平稳,步法矫健而稳固,做“二起脚”这类动作时,就会给人以“手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的机敏刚健之感。从而体现出太极拳所具有的“刚性”的一面。总之,基本功是太极拳式动作的基石。
在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人体筋要逐渐地拉长,人体的关节要逐渐地拓展,年龄大的初习武者更应把握好渐进原则,这是一种慢功夫,只有这样磨炼出的筋骨,才能坚韧强壮而无损伤。没有一年以上的基本功训练时间,人体的武术专业素质不能产生质的飞跃。反之,若速成快练,一旦筋骨负荷超量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伤害,就得停止训练一段时间,从而素质退化,前功尽弃。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在。
三、基本功是太极拳的根基
有些人认为,我也不想正经学武术,只是想健身而已,因此,他们轻视基本功,而重视太极拳套路。每天只要把太极拳套路动作比划一番,就能起到良好的健身功效了。其实不然,若是“打拳不练功”,习练“健身太极拳”者,会因筋骨僵硬,经脉不畅,而有碍于气血的运行和充盛,从而削弱了太极拳的健康实效。习练“武术太极拳”者,会因筋骨脆弱,缺乏坚韧性,而有碍于内劲的产生和蓄发质量。
每天,在打太极拳套路以前,必须先练基本功。这是因为,平时在不做体育锻炼时,多余的气血都储存在内脏之中,我们通过做基本功,打开血脉的关口,把内脏之中备用的气血调动出来。使内脏振奋起来,以进入精、气、神高速运转的习武状态。使筋骨兴奋起来,以进入踢、打、摔、拿拳式动作的工作状态。这样,气血在人体经络中的分布就均衡了。我有段时间工作忙,习武时间不够用,每天习武时就舍去了基本功,结果出现了晕眩不适的病症,后来,我找出了病因,及时地纠正了错误做法。“人体气血如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我们只有把人体的四肢百骸都活动开,气血能运到梢节末端细小的指(趾)尖,才能在拳式的动作过程中,领悟到太极拳拳论所说的“用意(意气相随)不用力(拙力)”的真谛。由于做了基本功,使肌肉有力,韧带有弹性,关节更加灵活,全身骨架更加稳固。所以,在闪、展、腾、挪复杂的套路动作演练过程中,可以起到防止软组织拉伤和关节扭伤的保护作用。
初学基本功者,要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身体功能的改变,所以,会出现酸、麻、胀的筋骨锻炼反应,此时,不要因为害怕身体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缩不练了,千万要咬紧牙关挺过去。初学者的脉络细小,气血运行不畅,丹田元气储备不足,所以,练功以后身体显得特别疲倦,这是正常的练功以后的生理反应。随着习练时间的延续,我们的身体经过基本功的千锤百炼,就会逐渐由“铁”(软)变成“钢”(坚),就会使我们的筋骨和脏腑发生质的改变。到那时,在练功的过程中,非但没有了酸、麻、胀的疲倦之感,而出现真气旺盛,脑神清爽,内气鼓荡汹涌而顺畅的美妙拳境。
要提醒古稀之年的拳友们注意,为了确保在基本功锻炼中身体各部位的安全,防止跌伤,稳健为重,应删掉难度大的动作,如“涮腰”。或降低动作难度,如在做“前俯腰”时,腰只要弯过水平线就行了,不要像年轻时,把脸贴在小腿上,以免大量的血液涌向头部,而诱发脑血管意外的病症。
相关参考
“老来俏”,就是老年人注重自己的衣着和容貌的修饰。老年人爱打扮,乍听起来不怎么顺耳,做起来也不那么习惯,故有人把老年人注意穿戴打扮,讥之为“老来俏”。其实,老来俏若俏得适度,俏得得体,还是别有风韵的。
在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孩子还没能取得明显的成绩时,孩子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在孩子有机会表现并且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在年龄稍大点能明白练功和舞蹈之间的关系之后,孩子就会主动练功的。在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老伴,老来做伴。夫妻白头偕老,长相厮守,是人生弥足珍贵、被人羡慕的一大乐事,是老人晚年生活减轻孤独、解除寂寞的灵丹妙药。生活中,老夫老妻互敬互爱,出双入对,相依相伴的,为数不少
原则上不行。可如果您的孩子开始学习舞蹈时的年龄偏大,错过了基本功练习的最佳阶段,或者的确在身体条件上练习基本功有相当的困难,同时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的目标定得不高,而且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的自身情况。可以
某日,听一位老友提出要“老来愚”。乍一闻,众人瞠目,纷纷质疑:“难道提倡当傻子?”老友笑着解释:“其实,这‘老来愚’非憨非傻,是智慧老人的体现,是老年人生的高觉悟、高修养、高境界。”说着,他还十分动情
练气功就是每日晨起做一套形体动作吗?练气功就是盘腿静坐、心无杂念吗?练气功就是打通周天,气循经络在体内运行吗?这些都是,也不完全是。气功的内涵十分丰富,这些只是它的内涵的一部分,还都偏向于外在的东西。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此说法颇为流行。现在生活好了,胖人多了,肥胖,对于老年人来说,犹如大敌。因为肥胖会导致许多“富贵病”,像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胆石症等。因之,人们对肥胖退避三舍,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有些中老年人为了健康长寿,盼望着自己“瘦”。其实,“瘦”并不是什么好现象。有位著名医生说过,“瘦是疾病之窗”。这是有其一定的根据和道理的。 人体因疾病,或某种因素而致体重
人们常常把养老同清闲联系起来,似乎清闲,啥事也不干,无所事事,无所用心,才算享清福,才能延年益寿。实际生活中却常有相反的答案,工作学习繁忙比清闲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年逾80,
我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2006年5月,一次提取重物不慎,扭伤了腰,致左下肢直至脚趾头呈放射性发麻,不管是坐着、站着,还是行走、骑自行车,左下肢都有麻麻的感觉。经腰椎CT检查,显示第4至第5腰椎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