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论集萃(论)
Posted 阴阳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养生论集萃(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素问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己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馀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按】本篇为《黄帝内经素问》之第一篇,乃养生经典中之经典。医家养生之旨,悉本于此。其核心思想为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才能健康长寿。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是也。道家追求纯阳境界,流弊甚大,扶阳抑阴最终必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同上)。故平人之养生,必以医家之纯粹中和为圭臬。
太上保真养生论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然则天地之大,人之最灵,法阴禀阳,莫重乎性命。故二象并设,四序推迁,人处其间,倏然如电。每一思至,黯然销魂,生不再来,逝不可复。必须启悟耳目,陶铸心灵,荡涤烦邪,宣引荣卫。未有不由学而能成其器,不由习而能利其身者哉!是以真人常曰:吾非自然,乃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唯在志心也。老君曰:天地降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乘其夙业,分灵道一,总合万机。且人之受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为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为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六府,用资灵也;七月七精开窍,以通光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生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太一玄真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统百灵,以御邪气,陶其万类,以定真元。是知修真,静守恬和,可保长生也。真人曰:神强者长生,气强者短寿。柔和畏威神强,鼓怒骋志气强。凡人才所不至而极思之者,则志伤也;力所不胜而极举之者,则形伤也;谋所不至而极图之者,则智伤也;势所不加而极忿之者,则气伤也。积忧不已魂神衰,积恶不已魄神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爱憎无定,神不守形。汲汲所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久言久笑心气伤,久坐久立筋骨损,寝寐失时肝胆伤,跳走暴喘胃腑伤,喧呼诟怒胆气伤。故阴阳不交则疮疣生,房室不节则劳瘠发。且人生在世,久远之期不过三万馀日,岂无一日行修补,岂无一日有损伤,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亦由却行而望速及前侣,岂可得尔!所以养生之要,唾不及远,行不及骤,耳不久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至倦。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极饥而便食,食诫过饱;不欲极渴而便饮,饮诫过多。食若过饱则症块成,饮酒过多则痰癖聚。不欲甚逸,不欲甚劳,不欲出汗淋漓,不欲冒风嘘吸。醉中不欲奔车,饱时不欲走马。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饱食肥鲜。不欲饮酒了当风,不欲沐发后露脑。冬莫极温,夏莫极凉。冬极温则春有狂疫生,夏极凉则秋有疟痢发。不欲卧露星月下,不欲饥临尸柩间。不欲睡中动扇,不欲露头而食。冲大热莫饮冷水,凌大寒莫逼炎炉。新沐莫犯猛风,至饥莫冒重雾。且五味入口,不可令偏。多酸伤脾,多甘伤肾,多辛伤肝,多咸伤心,多苦伤肺。此皆浊其神魂,乱其五藏。亦未必当时便损于人,但不久后积衰败尔。伐人之命,甚于斤斧;蚀人之性,猛于狼虎。盖缘兆应五行,潜通四运,源其迹而不谬,究其理而益佳,宜深慎之,以全其真也。不饥而强食,不渴而强饮,并招其损矣。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至极,少勿至虚。冬则朝莫令空心,夏则夜莫令饱食。春夏唯须早起,秋冬却要晚眠;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心源澄则真灵守其位,气海静则邪物去其为身。行诈伪则神悲,行谄佞则神沮。妒嫉于人当减算,杀害于物必伤年。行一善则魂神欣,构一恶则魄神喜。魂欲人生,魄欲人死。是以心为五藏君,气为百骸使;君欲安静无为,气欲流行不滞。所以起卧依四时,慎其早晚之候;服食调六府,适其冷热之宜。动以太和为马,通以玄寂为车。四肢烦劳则偃仰以导之,心胸壅塞则吐纳以宣之。杜其病源,常施补泻之术;除其邪气,每存默默之机。是以忍怒以凌阴,抑喜以助阳。泥丸君欲得多栉,天鼓欲得常鸣。目不厌临,津不厌咽,心不厌顺,气不厌和。若能如此修习不废,则可饵草木之药,先治其损;精勤不已,然后消铄金石,固际其真,此乃摄生有条贯,保寿有津涯,实为补养之妙门,延驻之玄说。若乃恣情快意于驰骋之上,劳神役思于巧伪之间,重其货财,耽其宠乐,不营保护之术,不务慎守之规,须臾气竭在忿竞之前,形枯于声色之际。以此观之,足甚省悟。盖不知心源静则神魂安,嗜欲兴则真灵溃。焦然戚戚之志,劳其役役之躯,救火薪,良可叹也。是故真人乃作颂曰:淡薄不亲,狂荡是邻。纵不殒身,亦能败神。败神失真,伤残之因。伤残之因,岂虚言哉!
【按】明代道家学者白云霁称此书为“颐真养生绝论,心静神安的旨”(《道藏目录详注》)。此十二字足以概括全书宗旨,足见其下笔不凡。文中“神强者长生”以下与《彭祖摄生养性论》内容相同,而以此为详赡,可以参看。
彭祖摄生养性论
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柔弱畏威,神强也;鼓怒骋志,气强也。凡人才所不至而极思之,则志伤也;力所不胜而极举之,则形伤也。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积悲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久言笑则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息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沉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诟骂则胆伤。阴阳不交则疮痱生,房室不节则劳瘠发。且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于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修补,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岂不难乎?足以悲矣!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气风。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勿出汗,勿醉中奔骤,勿饱食走马,勿多语,勿生餐,勿强食肥鲜,勿沐发后露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冬极温而春有狂疫,夏极凉而秋有疟痢。勿露卧星月之下,勿饥临尸骸之前,勿睡中摇扇,勿食次露头,勿冲大热而饮冷水,勿凌盛寒而逼炎炉,勿沐浴后而迎猛风,勿汗出甚而便解衣,勿冲热而便入冷水淋身,勿对日月及南北斗大小便,勿于星辰下露体,勿冲霜雾及岚气,此皆损伤脏腑,败其神魂。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此并应于五行,潜禀四体,可理可究矣。志士君子,深可慎焉。犯之必不便损,久乃积成衰败。是故心为五脏之主,气为百体之使,动用以太和为马,通宣以玄寂为车,关节烦劳,即偃仰导引。若不营摄养之术,不顺和平之道,须臾气衰于不竟之际,形枯于声色之前。劳其渺渺之身,憔其戚戚之思。闻斯道养,深可修慎。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亲狂荡,而愚者纵意,未至损身,已先败其神魂、伤其魄矣。悲夫!
【按】彭祖为中国古代长寿老人的代表,系一传说人物。据《列仙传》记载:“彭祖者,殷大夫也,姓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馀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史记·楚世家》亦称“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三曰彭祖”。《楚辞·天问》中并有“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的说法,是足见传说历史之悠久。由于彭祖善于摄生,因此古代养生家之著述多有托名彭祖者。此文骈散兼行,而趋于工整,似承六朝之馀绪,为隋唐间作品。其内容与《太上保真养生论》大半相同,因系名作,故仍收入本辑,以便对勘。
(未完待续)
相关参考
中国医药学很重视养生,“养生”是“养其生命”的意思。中医学从养生的角度去探求健康长寿,并且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中医学论养生的意义早在二千多年以前,中医学在探索衰老的本质方面,已强调了“肾”与
物质文明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一些人的“郁闷和烦恼”却更多了。我们不仅要问:人们是否能因物质文明的获得而生活得更加充实和快乐?事实证明,物质生活的单方面充裕和满足不可能保障人的“幸
养生首先要养心。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有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
养生之道可谓是五花八门,中医强调的以“气”养生,却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概括为护养“八气”。培补“元气”《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云:“元气者,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
《上古天真论》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名篇。该篇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过程,取决于肾精气的盛衰,若欲延年益寿,就必须善于保养精气、保持精气的旺盛不衰。因此,《黄帝内经》特别重视把调
五林语堂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世上有一个苏东坡,却不可能有第二个。”确实,论从政,他政绩卓著,造福百姓;论境界,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论诗、书、画,他独辟蹊径,是“一个大文豪、
祖国医学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保健与防老经验。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有许多关于养生的论述。以后历代医学家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保健防老措施。1、身体锻炼祖国医学很早就注意到劳动锻炼与长寿
张学良先生活了101岁,有人认为这是个奇迹。因为论体质,他并不强壮,年轻时纵情声色,又得过肺病;论条件,他中年后即被长期幽禁,也可谓历经艰辛。但他毕竟硬朗地走过了一个世纪。这当中有什么奥秘呢?我们通过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的意思。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制,健身防病及延年益寿的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对于养生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异很大。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养生》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很有见地的:“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已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