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年心理危机

Posted 心理危机

篇首语: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重视中年心理危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年危机现象: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中年期是指35岁至50岁这个年龄阶段,“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一般人都视中年人为强者,认为中年人事业有成、家庭稳固、责任重大,是成熟的阶段,理应能处理所有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中年人的心理危机常常被忽视。

其实,从人的心理发展角度看,人生没有停顿的时刻,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当人步入中年期后,仍有许多危机与挑战必须面对,平静稳定的生活与工作背后常常隐藏着暗流,中年人同样需要社会关注、理解与支持。

按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son,1968)的人生发展观点,中年期面临着“勤有为”与“自我发展迟滞”的危机。莱文森(Levinson,1978)认为中年人被夹在年轻人与老年人、家庭与事业之间,是“被约束的一代”,因而面临着“角色压力”与“中年危机”。莱珊(Leshan,1973)则认为人生的中年期提供了人们真正发现自我与价值的机会,这种机会有如“龙虾脱壳”般地为人提供了成长机会。

如果我们将中年以前的人生及以后的人生分成两个阶段,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前的人生是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升学、知识积累、就业、事业有成、成家、娶妻生子……。但是,中年以后,人生却好像进入了不断失去的过程:健康退化、子女离家、事业发展缓慢、婚姻危机等。若遇上外界的变迁,如下岗失业,经济危机,就更会加重中年人的失落与挫败感。可见,中年期的心理危机是人人都将会遇到的现象,现代社会尤其难免。

中年期的身心变化

生理的变化。人到中年最明显的特征是生理变化,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冲劲、精力、体能都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劳。同时,体重增加,开始“发福”,头发灰白,出现“谢顶”。过去很少出现的健康方面的小毛病频频光顾,心脏病、糖尿病、癌症、中风的比例大大增加。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中年后期都会经历更年期,荷尔蒙分泌会有转变,出现种种生理改变,引起情绪起伏。这些变化使中年人不得不用较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且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

认知能力的改变。由于中年期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开始缓慢衰退,工作中反应速度减慢,记忆力不如过去。据Denney1983年研究发现,在整个中年期中年人的两种问题解决(传统式问题解决与实际问题解决)工作都呈下降的趋势。生活中常听到一些中年朋友感叹自己记忆力下降,学新东西吃力就是因为认知能力随年龄缓慢下降的缘故。

自我价值的重新认定。人到中年是个人自我评价的新的重要阶段。许多中年人内心深处常常问自己“我仍有机会吗?”“我还可以吗?”著名心理学家荣格(G·G·Jung)说,人到中年之前,生活取向为适应和顺应外部世界,为生计而奔波,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否真喜欢;中年之后,人的生活取向为适应和顺从内在世界,人就要寻找真正的自己,也就是将其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移到内心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许多人年届中年,会突然发现自己已走过人生半程,回顾过去,常常会问自己:“我有没有浪费时间?有没有遗憾?有没有想做还没做的事?”思考未来,常常会想:“我还有哪些需要赶紧做的?还有没有能力重新开始一番事业?”看现在,事业发展原地踏步,青年后生逐渐赶上甚至超过自己,心里不是滋味,自我价值开始动摇。如果生活中有不如意之处,更会加重自我怀疑的失落感,陷入迷惘之中。这时,有不少人会不自觉寻求新的突破,以肯定自己的价值,寻求新的人生意义。如中年人跳槽、转行、婚变等。

中年期的人际关系改变

亲子关系的改变。从大多数家庭看,中年父母面对子女跨入青少年后期至成年初期,这时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顺从,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家长,在父母身边转。随着子女的成长、独立、升学、就业、结婚,最后离开家庭,做父母的会感到不舒服不适应,过去一二十年付出许多时间、感情、精力在子女身上,现在他长大,自己不再重要,从未有过的失落感、空虚感袭来,使中年父母难以适应,或者与处于青年期的子女常发生冲突,或者因为子女离巢而出现焦虑、孤独、无助感。

双亲衰老与病故。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许多中年人不得不面对自己以及配偶的父母年事已高,逐渐衰老,甚至生老病死的严酷现实。眼见自己挚爱的父母身体渐渐衰退,患病,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照顾,但工作上又要挑大梁,颇为忙碌,难有空闲。特别是当受到工作性质或生活环境限制,如住房拥挤、经济拮据、路途遥远、经常出差等,不能给父母以充足的照顾,使中年人常背负内疚感、无助感的重负,尤其当父母最终离开人世,使中年人失去给他们重要支持与帮助的力量,以及难以割舍的亲情,而使不少中年人留下了内心的伤痛。

夫妻关系调整与婚姻危机。中年阶段是婚姻最容易亮起红灯的时刻。不少中年夫妇在以往的日子里为了建立事业、照顾子女,每天忙于应付生活,对夫妻关系及感情关注不足,栽培不够,沟通不良,待子女逐渐独立,夫妻间反而有种陌生的感觉。少数夫妇彼此不满,但为了子女勉强接受,等子女长大,维系婚姻关系的纽带不再起作用,只能以离异告终。也有一些家庭,中年夫妇由于面临性生理与性心理的改变,未能及时调适,性生活不协调,婚姻不满足感增加从而踏入婚外情的险境。

中年心理危机其实就是指人到中年时,需要面对这一人生阶段特有的问题、变化和挑战。而这些挑战是人到中年必然的阶段与考验,人人都不例外。如果能顺利度过,人生就会进入新的里程;如果不能顺利度过,则人生就会受阻,产生混乱感、无能感、空虚感、失落感,妨碍人的发展,影响人的健康,失去人生的意义。英国心理学家Eliot Jacques曾写过一篇题为“中年危机与早逝”的文章,分析了310位艺术家的生平,发现一部分艺术家在40岁前创作力强,40岁以后江郎才尽;而另一部分艺术家到40岁之后才一鸣惊人,展现其艺术才华。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步入中年并不等于发展停滞,难以创新,生活重复。人到中年可能是人生又一新起点。关键在于怎样面对中年危机,如何去调适、应对,从而走出危机,开创生机。

中年心理危机的调适

首先,要了解和认识中年人将面对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起什么心理反应,对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以便心中有数,早作准备。

其次,接受生理的变化,关注自身健康,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有意识调整身体,改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次,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人到中年事业稳定,但一般所负责任也大,常常超时工作,透支体力。如果目标明确,期望适度,沟通良好,劳逸结合,可以缓解压力。

还有,重视婚姻关系。珍惜夫妻间的体谅与沟通,满足彼此的需要,分担彼此的重担。子女长大了,少了牵挂,多了时间去培养新的兴趣,发展自己,享受人生乐趣,增进婚姻满足感。

最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到中年时期,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淡,有时易产生倦怠感,缺乏新意,多一些时间反省自己,调整生活,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去进行新的尝试,心态上永远保持年青。

相关参考

什么是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个体进行简短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度过心理危机,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危机干预是短程和紧急心理治疗,本质上属于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为解决或改善当事人的困境而发展起来

什么是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个体进行简短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度过心理危机,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危机干预是短程和紧急心理治疗,本质上属于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为解决或改善当事人的困境而发展起来

中年知识分子的心理调适

我国专家近年来对一些年龄在40—50岁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课题负责人等知识分子进行过一些调查,发现70%以上的中年知识分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工作繁忙,心理压力沉重。在各个领域、不同岗位,

如何早期摆脱震后心理危机

在灾难发生后,最先出现的除了部队、政府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之外,还应该有大量的心理医生。与经济损失相比,灾难对人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所以不为人注意。随着我国对灾难应对策略的完善,此次汶川灾后的心理干预被

白领女性心理危机的隐患

谈到白领女性,眼前马上浮现出身着职业装、出入高级写字楼和办公室的职业女性。随着进入新世纪,女性的观念和在全球所起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多的女性期望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事业、家庭和个人的发展方

养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多数人步入老年后,对养生会,日渐重视起来。可不是,人过中年日过午。进入老年,更是夕阳近晚,生命的航船离目的地已不远了,时光显得更加珍贵。这时,追求健康,向往长寿,是十分正常的心理表现。许多人重视养生,

中年朋友——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人到中年,就进入人生最激烈的“战场”,如何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心理的调摄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认为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为:坦率地交谈,为别人服务,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避免超乎

危机干预的目的和方式有哪些?

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通过适当释放蓄积的情绪,改变对危机性事件的认知态度,结合适当的内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帮助当事人获得对生活的自主控制感,预防发生更严重及持久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的目的和方式有哪些?

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通过适当释放蓄积的情绪,改变对危机性事件的认知态度,结合适当的内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帮助当事人获得对生活的自主控制感,预防发生更严重及持久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干预

北京回龙观医院知名专家医生

1、张艳萍,主任医师、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全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危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擅长诊治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的诊断、治疗及